两晋南北朝人物志-(三十七)刘牢之

上一讲咱们通过谢玄的起家,讲述了北府兵的组建和崛起;而这一讲,我们则通过另一个人的生命轨迹来解析北府兵的衰落和第一次败亡。这个人,就是谢玄卸任后的北府兵统帅——刘牢之。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刘牢之的出身,和他的前辈祖逖差不多,都是将门世家。他的曾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武将,而他本人在少年时期也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干。当谢玄在广陵招兵买马组建北府兵的时候,刘牢之和他的小兄弟们一起投军,还被任命为参军,成为了一名北府军官。

北府兵被投入战场以后,刘牢之也开始带领一支部队独立作战。而他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盱眙之战,他带着两千人阻击了秦军的辎重部队,为主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桓冲反攻襄阳的时候,他带着部众在东路克复寿阳,算是与西路的荆州兵遥相呼应;

淝水之战前哨,刘牢之在洛涧与秦军先头部队两万人遭遇,他率领手下五千人直接冲过河水深入敌阵,秦军大败;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秦军在淝水惨败后,刘牢之和谢玄一起带着部队追击秦军,在淮水边斩杀了万余未能渡河的秦军,并且深入河南,在河南站稳了脚跟;

靠着与前秦交战立下的赫赫战功,刘牢之的职务坐着火箭向上蹿升。淝水之战后,他被封为男爵,并官拜龙骧将军(又是一个龙骧将军),继续在北境领导北伐事业。然而,月满必缺的魔咒,已经在北府兵和刘牢之头顶上盘旋了。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当时苻坚的长子苻丕正在邺城和慕容垂拉锯,在被围城良久后无奈向东晋方面求援。而作为援军统帅的刘牢之犯了冒进主义的错误,面对有意后撤的慕容垂急进二百里追击,结果掉进了慕容垂的圈套,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刘牢之仅以身免,仓皇逃出生天。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此战以后,刘牢之被撤职,虽然很快就起复,甚至被任命为北府军统帅,但是这次战败对他的心理创伤却是无比巨大的。从此以后,他对外几乎没有任何功绩,甚至看到慕容家族的部队就主动后撤;对内,却展现出了他相当复杂的一面。

很快,国舅王恭因不满朝廷庸者当道,起兵讨伐朝臣,并笼络刘牢之为自己的部曲,还把手里的所有精良物资调配给了刘牢之。然而刘牢之却因为这位国舅爷对自己的态度不够客气,便一扭头投靠了当国的王爷司马道子,在大军开到竹里的时候突然宣布反正,结果王恭兵败被杀,他的所有职务都交给了刘牢之。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王恭的这次起兵,虽然没有造成大规模流血事件,但是后果却是很严重的。它意味着只要心怀不轨的大臣能够控制北府兵,就足以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一个本来没有什么军权的王恭,都可以通过北府兵来让朝廷震恐,那如果换成别人了?

如果此时的北府军统帅是谢玄,也许这个问题还不严重。毕竟陈郡谢氏也是当时头号豪族,想笼络他们的难度很大,尤其是谢家人还都是以正色历朝自诩的;但是对于相对家境一般的刘牢之来说,以高官厚禄结好他,就会容易得多。更何况,刘牢之自己也是个政治投机者。

对于这么一个出身寒门(其实并不寒微,只是比之王谢来说要寒酸许多)还掌握数州军事的将领,东晋朝廷里有很多人是相当不喜欢的,这其中就包括接替桓冲成为上游统帅的桓温之子桓玄。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桓玄本就有把他爹桓温的事业发扬光大的志向,又和王恭是好朋友,对于老友的死极其不满,于是上书要求朝廷处死刘牢之。而刘牢之呢?也不含糊,直接带着北府兵全部家当开赴京城,刚走到新亭就接到诏书:我们已经把桓玄批评了,你们以后要搞好团结,回去吧。

刘牢之也没多想,带着部队就回广陵了,还在几年后狠狠地收拾了浙江沿海一带的孙恩卢循之乱。在此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优秀的本家小兄弟,作战极其勇猛。他迅速提拔了这位年轻将领,并且委以重任。

而这个将军单名一个裕,小名寄奴。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应该说刘牢之识将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他发掘出了两晋南北朝三百年来南朝最能打的将领,尽管此人的出身比刘牢之还要寒微。在刘牢之身死以后,刘裕也保存了一点点北府军的火种,并在日后重建了北府兵,更为为自己的老领导报了仇、雪了恨。

只可惜刘牢之虽然打仗识将虽然不错,却在政治问题上一错再错。当他率军要挟建康的时候,就已经意味着他和当朝的司马元显父子撕破了脸皮,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当朝廷调他去打桓玄的时候,他却犯了迷糊,在桓玄的说客的蛊惑下,他再次选择临阵倒戈,枪口向东。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刘牢之打的算盘,是反正建康方面也容不得我,倒不如投靠桓玄来的实在,反正自己手里有兵,桓玄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可是他却忽略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桓玄之所以拉拢自己,就是因为自己手里有兵;一旦天下大定,桓玄还容得下自己么?

这个问题,刘牢之没想到,但是刘裕想到了,他一再苦苦劝说刘牢之不要投靠桓玄,可惜刘牢之听不进去。而报应,也在建康陷落以后砸在了刘牢之的头顶——对于这位“从龙之臣”,桓玄的赏赐是夺取兵权,放去做会稽太守。刘牢之勃然大怒:“这小子果然要兔死狗烹我了!”立刻准备带兵进攻桓玄。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而在此时,一个致命的误会出现了。

刘牢之的长子刘敬宣被安排去京口,将刘氏父子的家眷送到广陵北府兵大本营处。然而这位二世祖不知道怎么回事,没有按和父亲约定的时间回到建康。对反桓玄一事忐忑不安的刘牢之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以为事情败露,儿子已经被杀掉了,只好上吊自杀。

结果老爷子尸骨未寒的时候,刘敬宣就到了。面对这个时间差带来的悲剧,刘公子连收敛老爹的尸首都不敢,赶紧脚底抹油渡江北去,逃到了广陵。在建康的北府军作鸟兽散,北府军就此成为一盘散沙。

击败前秦百万大军的北府兵,为何迅速走向衰亡?只因此人站错队!

刘牢之,以战功起家,却偏要挤到政治旋涡之中,最后身败名裂而死。而他的死,仅仅是他生命的结束,却是一个循环的开始——南朝的寒门军人参政积极性越来越高,却在士族当家的政坛上下求索,最后以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被迫离开政治舞台。

说起来,刘牢之和谢家也正是缘分不浅。身为谢家旧臣的刘牢之靠着孙恩卢循之乱功名赫赫,谢家却因为这场动乱少了个女婿。那么,这场东晋后期最著名的民变又是因何而起的呢?

咱们下回再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