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卡里·泰勒和斯蒂芬·卡尼这两路人马活跃的地区在今天基本都已位于美国版图之内,最远也只到达今天的美墨边境一带,而由温菲尔德·斯科特率领的1.2万美国远征军则经由海路直接在位于墨西哥南部的韦拉克鲁斯港登陆,然后沿着殖民时代西班牙人修建的“皇家公路”直扑400公里外的墨西哥城。纵观从美国独立直到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这百余年的美国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扩张史:在此期间美国由大西洋沿岸十三个州组成的小国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囊括五十个州,几乎占据北美大陆一半面积的庞大国家。

美国打仗当真不吞并一寸领土吗?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国土面积有多大:美国中央情报局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的《世界概况》中注明美国的国土总面积是937.3万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为9629091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俄罗斯和加拿大的国土面积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位,至于美国和中国谁排第三谁排第四目前尚存争议。如果以美国中情局1989年至1996年公布的937.3万平方公里数据就小于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如果以1997年修正后的9629091平方公里就大于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

2004年美国又进一步将其国土面积变更至9631418平方公里,2006年变更至9631420平方公里。变更部分主要是对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面积以及沿海水域面积的重新计算所致。我们姑且抛开美国领土面积究竟是世界第三或是第四的争议不提,但我们至少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领土大国,然而美国如此庞大的领土面积并不是一开始就拥有的。独立之初的美国只有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州,然而如今的美国却是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由五十个州组成的国家,那么美国领土从十三个州扩张到今天的五十个州难道是充话费送的吗?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美国的领土扩张史。

1607年至1733年大英帝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建立了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湾、马里兰、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纽约、北卡罗来纳和罗德岛十三个殖民地。1775年4月19日北美殖民地民兵和大英帝国的军队在位于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莱克星顿小镇爆发冲突,由此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年7月4日十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乔治·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13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上签字。

美利坚合众国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由此开启。此时美国的领土就是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佐治亚、康涅狄格、马萨诸塞湾、马里兰、南卡罗来纳、新罕布什尔、弗吉尼亚、纽约、北卡罗来纳和罗德岛十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谓之建国十三州。1783年9月3日英国和美国缔结《巴黎条约》,以此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的既成事实。早在美国独立之前十三殖民地就曾试图开拓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土地,却被英国殖民当局阻扰,这也成为了美国独立的诱因之一。《巴黎条约》缔结后英国索性把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也送给了新生的美国。

与此同时和建国十三州同时期存在的佛蒙特州在独立战争中保持中立,战后以第十四州的名义加入美国。1787年加入美国的各州商讨确立了美国宪法,明确了各州和联邦政府的权利义务关系,美利坚合众国由一个相对松散的邦联体系向一个联邦制国家转型。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美国对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采取的移民拓殖的开发模式,这里并没像建国十三州和佛蒙特州一样设立成州,而更多是类似于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那样的存在。1787年的《西北条例》确定在西部新开拓的领土上设州的原则:当某地的自由民人口超过60000后就可以申请成为联邦州。

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推行当地人口日渐增加使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土地上陆续出现了亚拉巴州、密西西州、田纳西州、肯塔基州、西弗吉利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伊利诺伊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以及明尼苏达州的一部分。1801年罗伯特·李维顿受时任美国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派遣同占据密西西比河以西的法国殖民当局商讨购买密西西河以西的路易斯安娜土地,一开始法国方面没接受美国提出的购地方案,然而随后不久法国就在欧洲战争中遭遇挫折,于是在1803年美国乘法国忙于应付欧洲战争之际买下了83万平方英里(2144476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

这次土地购买行为使美国领土扩大了一倍,在这片相当于今天美国国土总面积22.3%的土地上如今已形成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俄克拉荷马州、密苏里州、堪萨斯州、爱荷华州、蒙大拿州、科罗拉多州一部分、怀俄明州一部分、明尼苏达州一部分、北达科他州一部分。美国为购买路易斯安那支付了1500万美元,相当于每英亩土地支付了三美分低价购买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国政府扩张领土的欲望,毗邻路易斯安那的佛罗里达随即被美国确认为下一个目标。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法国皇帝拿破仑占领,美国则趁机向佛罗里达大规模移民。

1809年当地效忠于美国的居民已占总人口的90%。1814年美国人大规模进军佛罗里达并对西班牙人采取武力威胁。至此佛罗里达西部已被美国实际占领,但西班牙人依然盘踞在佛罗里达东部。1818年美军将领杰克逊在追击印第安人的过程中进入西班牙控制下的东佛罗里达,此后这支美军就盘踞在东佛罗里达不肯退去。1819年2月22日西班牙被迫同美国签订条约:美国以500万美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15万多平方公里的佛罗里达。1821年位于美国南方的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独立。独立后的墨西哥出于巩固国防和经济开发的原因一度积极鼓励国内民众向北部地区移民。

在这一过程中位于墨西哥北部的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等地涌入了大量移民,然而一个出乎墨西哥意料之外的局面开始逐渐形成:大批美国人也趁机涌入这些地区并很快就在人口数量上超过了当地人。到了1835年生活在德克萨斯的美国人的数量比1820年翻了一番达到3万左右,也正是在这一年美国政府唆使原属墨西哥的德克萨斯奴隶主发动武装叛乱,墨西哥出兵镇压,在阿拉莫歼灭美军187人。美国随即出兵击败墨军,宣布德克萨斯“独立”,成立“德克萨斯共和国”。1836年4月由山姆·休斯顿指挥的德克萨斯军队活捉了墨西哥总统桑托安纳并迫使他签字承认德克萨斯独立。

1845年2月28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接纳德克萨斯加入美利坚合众国,这使墨西哥感觉蒙受了巨大的羞辱,然而美国的胃口还不止于此:同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前往墨西哥城洽谈购买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亚等地的事宜,但遭到墨西哥方面的拒绝。驻守美墨边境的扎卡里·泰勒随即率军西移150公里,驻扎在德克萨斯人主张的边界格兰德河旁。而墨西哥方面则坚持认为奴埃斯河才是合法的美墨边界,美军在格兰德河的行动属于侵略行为,于是在1846年4月26日一支墨西哥军队针锋相对地越过格兰德河并击败一支美国先遣部队,导致16名美军士兵的伤亡。

美国方面将这一行为解读为墨西哥对美国领土的入侵行为,5月13日美国参议院以40票对2票、众议院以174票对14票通过了对墨西哥宣战的决议,美墨战争正式爆发。美墨战争爆发后紧邻得克萨斯的墨西哥东北部地区由泰勒率领的美军占领了蒙特雷,但当泰勒准备趁机扩大战果时却受挫于墨西哥将领桑塔安纳的阻击。在新墨西哥地区斯蒂芬·卡尼率领一支2500人的美军占领了圣菲,在与当地州长进行了短暂的谈判后就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宣布吞并新墨西哥。卡尼随后分出一部分人马支援泰勒,自己率领剩下的队伍向加利福尼亚进发。

卡尼在到达加利福尼亚后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宣布接管由当地的美国移民建立的“熊旗共和国”。扎卡里·泰勒和斯蒂芬·卡尼这两路人马活跃的地区在今天基本都已位于美国版图之内,最远也只到达今天的美墨边境一带,而由温菲尔德·斯科特率领的1.2万美国远征军则经由海路直接在位于墨西哥南部的韦拉克鲁斯港登陆,然后沿着殖民时代西班牙人修建的“皇家公路”直扑400公里外的墨西哥城。可以说斯科特的这一行动打了墨西哥人一个措手不及:这时墨西哥的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北部边境同扎卡里·泰勒和斯蒂芬·卡尼交战,面对突如其来出现在自己后方的美军一时间有如神兵天降之感。

因此斯科特这路人马几乎如入无人之境。直到1847年9月12日墨西哥才集中起3000多名士兵在首都墨西哥城近郊的查普特佩克城堡迎击3000多名美军,结果墨军战败溃逃。当时驻守查普特佩克城堡的墨西哥军队中有大约100名10到16岁不等的军校学员,当墨西哥正规部队溃散后他们仍坚持作战并付出了阵亡6人的代价,直到战争的最后时刻15岁的炮兵士官生胡安·埃斯库迪亚为避免要塞上的墨西哥国旗被美军缴获而将国旗裹在身上跳崖自尽。至此墨西哥城的门户完全洞开:9月13日斯科特率领的美军占领了墨西哥城的宪法广场,墨西哥首都沦陷。

1848年2月美国同墨西哥签订了《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约》:墨西哥将北部23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美国,割地之后的墨西哥剩下的国土面积只有197.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美墨战争使墨西哥丧失了55%的国土。美国则在这些新获得的领土上成立了得克萨斯、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等州。1853年南卡罗莱纳州议员詹姆斯·加兹登又向当时的墨西哥总统桑塔安纳提出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索诺拉、奇华华、新莱昂、科阿韦拉、塔毛利帕斯五个州以及下加利福尼亚半岛,重新以马德雷山脉作为美墨边界。

这一提议被桑塔安纳决绝,但在美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桑塔安纳最终还是同意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2.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今天的美墨边界正式定型。在同墨西哥交战的同时美国的探险队到达了位于今天美国西北部的俄勒冈地区,西进运动随即从路易斯安娜等地向俄勒冈扩散,在这一过程中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从中西部迁移到西北部太平洋沿岸,他们当年所走过的道路就被成为俄勒冈小道。1848年地区成立,1859年俄勒冈正式成为美国第33个州。1867年美国从沙俄手中购买阿拉斯加。从19世纪20年代起美国移民开始涌入太平洋岛国夏威夷。

美国移民逐渐跻身夏威夷的议会和内阁,开始参与国家的运行与决策。1893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率领所有教会成员颠覆了夏威夷王国。1894年美国扶植的夏威夷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由杜亨任夏威夷共和国临时政府的首任总统。1898年美国正式吞并夏威夷,然而美国在实际占领夏威夷之后并未将其设置成一个州,这时的夏威夷无异于是美国的一块海外殖民地。直到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偷袭隶属于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时夏威夷都还不是美国的正式领土。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才正式成为美国第五十个州。

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以此事系占领古巴的西班牙殖民当局所为作为理由对西班牙开战。早已沦为“欧洲病夫”的西班牙在新兴的美国的打击以及古巴、菲律宾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节节败退。12月10日战败的西班牙被迫在巴黎和美国缔结和约: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将关岛和波多黎各割让给美国,还以2000万美元为代价将菲律宾群岛主权转让给美国。在战争的过程中美国还占领了太平洋上的威克岛等地。战后古巴成为名义上独立、实际上受美国控制的保护国,而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等地则沦为美国殖民地。

直到1946年7月4日美国才正式承认菲律宾的独立,但仍在菲律宾保持诸多政治、经济、军事特权。纵观从美国独立直到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这百余年的美国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扩张史:在此期间美国由大西洋沿岸十三个州组成的小国一跃成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囊括五十个州,几乎占据北美大陆一半面积的庞大国家。至此基于陆权的领土扩张已走到尽头,如果美国要继续对外扩张就只能通过海洋实现,于是美国的对外扩张模式自然而然地由陆权模式转型成为海权模式。在陆权扩张时代土地就是财富的象征,所以陆权扩张时代美国有一种对土地的执念。

也正因为如此才缔造了美国如今辽阔的疆域。然而进入海权扩张时代后贸易取代土地成为财富的新来源,因此进入海权扩张时代后的美国不再直接通过赤裸裸的领土扩张作为发展自身的手段,而越来越倾向于扩张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经济辐射力、文化渗透力。如今的美国作为以商业立国的海权国家实际上并不需要直接吞并别国的领土就能实现利用别国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效果: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石油美元霸权。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并没公然吞并伊拉克,也没从伊拉克运走石油,那么为什么还有人说美国打伊拉克是为了维护石油美元霸权呢?

实际上石油美元霸权构建并不需要美国一定要霸占全世界绝大部分的石油资源。如果我们从我们日常生活中买米买菜这样的经济生活出发很容易养成所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观念,然而对于把金融战略玩得炉火纯青的美国而言:作为实物的石油并不一定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美国只需要将石油和美元挂钩,然后以石油美元为基础建立自己的金融霸权。由于美元成为了国际流通货币,美国就能凭借美元换来想要的资源,从而左右全球政治经济走向。对美国而言:实际上并不需要对别国实现政治名义上的统治,而完全可以通过一系列经济、军事、文化手段实现对别国资源的掠夺。

我所谓的资源不限于石油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资源,同样也包括劳动力、智力等无形资源。也就是说美国对别国资源的控制并不需要通过在政治名义上的占领来实现。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从美国兴起,逐渐向全球范围蔓延的,在这场以原子能、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工程、海洋技术等领域为主的产业革命中美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我们只要看看美国的硅谷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美国掌握着当今全球产业的核心技术优势。美国可以利用一枚小小的芯片将一个跨国企业逼入绝境。

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使美国得以对其他国家实现资本输出和产品倾销,从而占领别国的市场。目前在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40多个都分布有美国的374个海外军事基地和30万驻军,美国这些海外军事力量的存在使其能以牢牢控制国际贸易的命脉。由此可见美国完全可以通过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种手段从其他国家获取经济和战略利益,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占领这些国家呢?毕竟殖民主义的时代早已过去,在当今世界公然吞并某个国家显然是国际舆论难以认可的,所以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后并没趁机吞并阿富汗和伊拉克。

如果美国要吞并阿富汗和伊拉克会面临什么局面呢?首先阿富汗、伊拉克远离美国本土,控制难度较大;其二在主权国家观念深入人心的当今时代公然吞并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舆论上不好听;其三美国通过扶植亲美政府、驻军等手段已实际上控制了这些国家,在商业贸易上也已打开了市场,那么又何必再去谋求政治占领的虚名呢?如果美国公然吞并了这些国家无疑也需要顺带接手当地的经济问题、治安问题,也就是说美国需要拿出钱来发展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解决当地频繁的恐怖袭击问题,这不是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吗?

相反实行间接控制既得到了利益,又省去了占领管理成本,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并不是美国对占领别国领土不感兴趣,而是因为直接以武力赤裸裸占领别国领土的时代已然过去。在当今世界的游戏规则之下列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以领土扩张的形式展开的,而是更多贸易途径实现的。说到战争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可能大家一下就想到了军火销售,然而销售军火不过是美国发动战争的动机之一。这甚至都不是美国发动战争的主要动机,更重要的是对市场的占据。如今美国发动战争的确不再是以占领别国领土为目标,而是以占据市场、维护霸权为目标。

1944年7月美国趁二战胜局已定之机拉拢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正是这次会议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体系,这就是奠定美元霸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上世纪70年代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被当时的尼克松政府宣布结束,随即美国又适时建立美元石油交易体系作为替代,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霸权地位由此一直延续至今。所以我们能看到同样都是战乱频发的热点地区,为什么美国屡屡介入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而不介入贫穷落后的非洲呢?这是因为中东是事关美元石油霸权的核心地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