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解放前的同仁堂不准子孙开分号?

近日,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被媒体曝光将大量过期、临期的蜂蜜进行回收并送入原料库。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就此公开致歉,称涉及产品已全部封存。涉事产品是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委托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生产的,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正是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

同仁堂相关负责人称,过去北京同仁堂蜂业有限公司的蜂蜜产品基本是自己生产,但生产线已经外迁,新工厂尚未竣工,在这一过渡期内才开始委托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为其生产相关产品。

其实同仁堂此次出现品质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在2017年1月,优选消费者报告便通过对比检测发现同仁堂燕窝二氧化硫偏高的现象,为此受到同仁堂公告谴责,双方进行了一轮舌战(相关报道见:燕窝第三方检测报告引热议,消费者报告回应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声明 )

作为中国老字号的代表,同仁堂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他门前的那块匾“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而且为了保证出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同仁堂曾有一个规矩,出京不能再称同仁堂。

为什么解放前的同仁堂不准子孙开分号?

明朝永乐年间一位叫乐良才的浙江宁波府人来在北京谋生,后来他的重孙乐显扬(乐家四世)进了淸太医院创办了同仁堂药室,显扬的儿子乐凤鸣(乐家五世)又将药铺移至了北京大栅栏路南。

乐氏家庭一直恪守乐家祖训“同仁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后来随着家族生意的扩张,开分号已成必然。但除了长房,其它子孙也不得用同仁堂的品牌。

为什么解放前的同仁堂不准子孙开分号?

宣统年间乐家第十二世传人乐达聪(《大宅门》白景琦的原型)第一个在济南开设宏济堂药店开始,其他人逐步效仿。乐家十二世男性成年11人,其中10人先后开设了本人或本房的药铺,连同此后十三世开设的药铺,“乐家老铺”大概开了有三四十家。

为什么解放前的同仁堂不准子孙开分号?

各房分号

1、大房:乐仁堂、宏仁堂、南京同仁堂、台湾同仁堂;

2、二房:颐龄堂、永仁堂、恒仁堂、怀仁堂、居仁堂、沛仁堂;

3、三房:宏济堂、乐舜记、宏达(德)堂、继(济)仁堂;

4、四房:达仁堂、树仁堂。

乐家规定:“乐家老铺”匾额要挂在药铺门外,门店内悬挂各自的堂号,均不得用“同仁堂”这仨字,以示对祖训的尊重和对品质的保证,也希望各子品牌不要因为品质而影响了同仁堂的信誉。

如果同仁堂创始人乐老爷子知道今天的同仁堂已经是遍地代工,导致出现无法保证品质的情况时,不知做何感想?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