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总编时刻对话8大公链掌门人:爆发、受挫、突围

火星总编时刻对话8大公链掌门人:爆发、受挫、突围

12月13日晚,「火星总编时刻」首期对话在火星社群展开。本期对话以「爆发、受挫、突围——公链这一年」为题,由火星财经合伙人、总编辑李劳担任对话主持,量子链创始人帅初、夸克链创始人周期、Origo联合创始人Frak、ULTRAIN联合创始人廖志宇、布比创始人蒋海、欧链联合创始人赵微、星云链创始人徐义吉等8位列席重量级嘉宾,火星财经联合发起人、火星生态合伙人商思林,火星号总编辑猛小蛇担任客座主持。话题围绕如何超越以太坊、如何评估公链价值、重审公链不可能三角等行业热门话题展开,全面回顾2018公链发展史。

火星总编时刻对话8大公链掌门人:爆发、受挫、突围

2018被称为“公链元年",市场涌现各种平台型公链,期望成为市场最大公链。然后从各自表现来看,这些公链都没能超越以太坊,建立更大更繁荣的生态。多位公链领袖认为,限制公链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杀手级DApp和其它更大规模的商业应用。除此之外,区块链作为一个陌生且快速变化的新事物,依靠人们的现有经验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突破。

DApp被认为是公链破冰的“取胜之匙”。然而,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曾认为,由于效能和去中心化的缘故,区块链“可能”不会出现像微信、支付宝这样的“杀手级”应用。对于这一说法,有人很认同,认为公链的爆发不应该依赖爆款DApp,而是需要“让大量用户使用公链”,因此有效的激励机制比爆款DApp更能实现这一目标。有的人则坚定地看好DApp,认为短期内遇挫不会影响DApp的价值,随着公链基础设施的成熟,未来将大有前景。

上半年公链行业曾陷入对TPS的狂热追逐,但眼下对TPS则更冷静。越来越多公链从业者开始关注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可拓展性、安全),同时思考在此之外的第四大特性:隐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商业公司可以通过收集和销售用户隐私数据实现巨额收入。但用户也将意识到隐私的价值,不会再免费提供。这种情况下,区块链将因此获得新机会——一方面能够通过加密技术保护用户隐私,另一方面通过激励机制,在机构和用户之间合理地分配价值。

2018,你的公链得几分?

李劳:2018 被称作“公链元年”,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2018,如果给自己的链打一个分数(10分制),是多少分?

帅初:我自己的2018应该是“成长”,给链打分8.8分吧。

徐义吉:5分吧,如果区块链没有本质的突破,星云做的再好也是不及格的。同时也是我们整个行业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蒋海:我2018的关键词是“变化”,打8.5分吧。

曹峰:我想用“启点”来概括。短短一年跌宕起伏,一切才刚开启,未来还有很多精彩等待我们去创造。关于PCHAIN,我认为可以打8分。目前我们的进度基本超出了白皮书的计划,完成了计划中的所有工作。

周期:我的总结词可能是道家里的“三”。2018年也是区块链3.0时代的开始, 这个三是三生万物的三,经过比特币的一。诞生了以太坊为代表的二,现在区块链行业相比其诞生之时丰富了太多,但是还面临着能不能生万物的状态,需要区块链3.0。要打分的话,8分吧。

方建:一词形容2018:沉淀。打分:7分,Origo的事业刚起步,还有很多挑战需要解决,希望明年更好,帮助Origo在隐私领域更有作为。

廖志宇:谢谢,我想我们的2018,总结一下应该是: 使命清晰,步步为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这个波动市场中,我们应该是相对从心情和奋斗的速度都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的。未来几个月当中大家可能会看到我们快速的商业落地和更多对我们模式的理解。现在暂时先打8分吧。还是希望以后可以做到A和A +的级别。

老狼:回头看2018年,EOS完成了主网的顺利启动和DApps生态的初步建设。即使在现在行业寒冬,EOS上的DApps生态还是非常活跃。作为社区参与者,切实观察到2018年里EOS生态表现很不错,我觉得可以打9分。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过去的2018,由于见证了EOS上DApps生态从无到有,见证了2018年行业的牛熊更替,觉得这个词应该是“蜕变”。其一表示区块链行业环境的飞速变化;其二表示从业者只有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穿越牛熊,抓住未来的机会。

运营数据大曝光

李劳:在定性之后,希望各位给大家一些基本数据,实际上也算是对项目在2018 年的一个定量画像,很多朋友都很想知道大家的成绩如何——

可以按照以下方向回答:名称、开发时间、主网是否上线、开发团队规模、更新代码次数及行数、社群规模、链上dApp数量及总日活等。

帅初:我先晒一下我的成绩单:

名称:Qtum 量子链

开发时间: 2016.8

主网上线时间:2017.9

开发团队规模:40+

更新代码次数及行数:19000+ commits,46 release,515 contributor (仅Qtum Core,qtumproject下还有超过30个项目未包含其中)

社群规模:facebook 9708 likes,twitter 172,338 followers, Reddit: 14,848 subscribes, telegram 30,000+ community

Dapp数量及总日活:超过50+ Dapp,但目前更多的专注于Qtum项目本身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Qtum 网络独立地址数大概 150万个。详情见更多统计数据: https://qtum.info/misc/charts 。

徐义吉:

名称: 星云链

开发时间:包括测试网在内,主网开发时间大概在半年

主网是否上线:2017年12月测试网上线,2018年3月主网上线

开发团队规模:20人

代码行数:84128 (不包含库文件), 主网代码提交总次数:2746

社群规模:微信(只考虑开发者社群):13100、电报:1.6w,Twitter:2.4w

Facebook:2187,Reddit:5.2k,日常2.5k在线

链上DApp数量及总日活:6871个dapp,星云作为dapp的底层开发平台,专注为开发者提供友好的开发环境,提供开发。激励,并不参与统计dapp的日活。大家可以参考一些三方dapp平台的统计。

蒋海:

名称:BUMO

开发时间:公链建设从2017年开始(布比自2014年开始开发底层技术)

主网是否上线:是,2018年7月

开发团队规模:80+人

更新代码次数及行数:提交次数1300多次,15+万行左右

社群规模:10+万

链上DApp数量及总日活:完成对接的10+个,正在对接的70+个;目前日活约2+万,预期2个季度内日活将超过100万。

曹锋:

名称:PCHAIN

开发时间: 2018年3月-至今

主网是否上线: 主网未上线,但已上线PCHAIN Testnet 2.0

开发团队规模: 18人

更新代码次数及行数: 更新次数1081次,主代码1万行+

社群规模: Telegram 9万,币乎 6万

链上 DApp 数量及总日活:目前测试网,合作伙伴共20多家

周期:

名称:QuarkChain

开发时间:2018年2月启动开发

主网是否上线:否

开发团队规模:13

更新代码次数及行数:提交代码1153次

社群规模:全球社区成员总数接近10万,telegram 5.5w+, twitter 2.7w+

链上 DApp 数量及总日活:现在合作的伙伴项目有60多个

方建:

名称:Origo

开发时间:8个月,测试网快要上线

主网是否上线:否

开发团队规模:10人硅谷团队

更新代码次数及行数:200+次,100k行(提交次数不多,因为代码库暂时没开源,每次提交的pr都属于深思熟虑后相对行数较多)

社区规模:telegram 65k人,twitter 36k

链上dApp数量及总日活:主网未上线

廖志宇:

开发时间:2018.3月 - present

主网是否上线:公开测试网络已上线。准入主网已上线,可以稳定支持应用运行。公开主网明年一季度上线。

开发团队规模:30+

更新代码次数及行数:代码每天随时在更新,代码行数总数90万+ ~2000 commits on private github repo

社群规模:中国及海外各国社区+开发者社区 只focus真实社群,共近7万人 并且较活跃

链上DApp数量及总日活:公开测试网络已经收到了1500+智能合约的部署。准入制的主网已经在对接并稳定运行10个Dapp,这些dapp是有非常强商业背景团队运作并会潜在有些有较大流量的 分布在游戏,live betting, 能源交易,物流,电商,慈善,供应链管理等行业。

老狼:

名称:EOS

开发时间:项目立项到主网启动耗时一年

主网是否上线:2018年6月份主网启动

开发团队规模:EOS.IO的开发团队有200人左右

更新代码次数及行数:截止到2018年12月13日,EOS.IO 代码库有647317行代码、9847次提交

社群规模:国内近百个活跃微信群

链上DApp数量及总日活:约200多个dApps,排名前10的dApps日活从1.3万到700不等。

公链项目突破点何在?

李劳:2018被称作公链元年,市场中出现各式平台型公链,被称作“中国以太坊”、“日本以太坊”。从名称中就可以看到,大家都想超越以太坊,成为最大的公链,建立区块链世界规模第一的生态。然而一年过去了,无论是从影响力、性能、DApp和社群来看,大家都没有成功——当然都取得了各自的进步,但事实就是事实,需要我们一起面对。请问各位,在你看来超越以太坊成为第一公链,你所开发的公链项目突破点何在?

帅初:Qtum项目技术上实现了几个突破:

1. 第一个基于UTXO的智能合约平台。比如说如果BTC要迭代升级,基于Qtum开发的技术,可以快速的实现智能合约。

2. 第一个纯POS的智能合约平台,目前Qtum POS节点大概全球5000个全节点,全节点数量仅次于BTC和以太坊。

3. Qtum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链上治理的机制。

4. Qtum-x86 虚拟机能够克服以太坊虚拟机 EVM 的诸多缺点,比如x86vm可以支持多语言,可以支持主流开发工具。

5. Qtum本身是沿着BTC的框架的做了很多创新,更多的是帮助了整个BTC生态未来的发展。Qtum当时最初的想法就是在BTC的网络上面实现智能合约。 只是短期内这个事情由于BTC本身的开发架构和开发人员的控制,在BTC网络上直接实现是不大可能的,这个也是我们为什么做Qtum的原因。

徐义吉:首先,我们创立星云的目标,不是成为更好的以太坊,而是让每个人从去中心化协作中公平获益。虽然我们已经有以太坊所有的功能,甚至在一些技术性能上超越了以太坊,但我们距离一条完整的星云链要打造出来的自治元网络还有很长的距离。

我们3月底上线了鹰星云版本主网,并在鹰星云上进行了开发者激励计划,获得了众多开发者的响应,星云链上也产生了将近7000个DApp。我们在年底将会上线星云新星的测试网,新版本的主网将拥有链上的星云指数,即可以衡量链上数据的价值;星云区块链可执行环境,使区块链核心协议可以即时升级;开发者激励协议,会给予星云链上的DApp开发者原生的链上激励。

最后,我想说,大家做公链不应该以成为什么什么之最,哪里哪里第一作为自己的目标,公链应该作为区块链行业的坚守者,踏踏实实地,真正地去推动公链这个行业向前发展。

蒋海:我们认为,在下一阶段,公链要想脱颖而出,必须要具备较大规模的真实的商业应用,创造实在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仅仅靠理念和愿景是远远不够的了。当前,大众的疑惑是,天天说区块链好,怎么就看不到好的应用效果呢?BUMO的突破点在于,支撑一批真正符合区块链特征的商业应用,从而完成公链商用的冷启动过程。

就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一个商业级DApp的实施周期通常都短不了,应用业务逻辑的实现或改造,常常需要3-6个月甚至更久,其中,对接我们公链过程只占了1-2周时间。DApp想达到产品级别,就确实需要较多人力和时间的投入,做个Demo比较简单。目前来看,发展效果还挺好的,有望在6个月内给大家惊喜。

曹锋: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支持EVM的原生多链系统,如之前的问题所讲,以太坊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链,PCHAIN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无缝地将以太坊上所有的DApp一键式平移过来。同时PCHAIN本身有原生多链的特点,注定了会有较高的TPS,我们还可以较好地来做各种各样的并行化,并且我们支持多链的数量是现在全球最高,我们还未看到有其他的多链可以做到256条这样的量级,因为支持几条、十几条以及上百条甚至200条对于整个公链系统,尤其是原生多链系统的要求如在稳定性、性能等各方面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子链多,那么主链的存储压力是一个难以破解的问题,而在这些方面,我们已经有相关专利的技术。另外,我们除了较高的TPS以外,同时还支持跨链,在现有的项目中,高TPS和跨链这两个特性就可以形成非常多的有效且有意思的区块链应用。与此同时,我们目前正在推进一个新的标准叫Smart Data(智能数据)。我们能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未来区块链与大数据会进行结合,而Smart Data我们认为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如果要实现大规模应用,除了高TPS,还需要解决有关数据的问题。

周期:首先,我们已经先以太坊一步,在我们的项目上实现了状态分片技术,并且支持以太坊的虚拟机。其次,站在新时代的大门口,面对快速变化,很难依靠已有经验对未来作出预测,因此我们围绕提升项目灵活性进行突破。每个分片上可以使用不同的虚拟机和共识,区别于ERC20 token,每个在我们链上开发的项目都能享受原生代币的待遇,没有任何限制。

具体来说,QuarkChain2.0在高并发的基础上,将要利用分片功能的特性,以及特有的共识——玻色子共识,来增加项目的灵活性,让一条区块链网络能够同时支持多种编程语言、虚拟机、共识协议。让垂直项目和DApp能够无需额外的开发就可以快速进行部署。此外,与以太坊ERC20生态中ERC20代币与ETH的割裂,导致比如交易过程繁琐、需要调动智能合约等问题。对于众多项目方来说,就不得不开发建设自己的公链生态。因此对DApp形成自己的代币生态形成了不利影响。

方建:对于Origo来说,隐私上链是一个重要方面。公链的突破还是在于杀手级DApp的落地,隐私会是必须要逾越的大山。很难想象一个DApp在没有隐私的情况下会被大规模使用,区块链上的隐私性至少要不能差于目前中心化的解决方案,而且某种程度只会要求更高。Origo的使命并不是要成为统治一切的公链,我们集中精力在隐私协议以及密码学底层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对于公链基础设施(共识,扩容等)更多是追随行业最佳实践标准。

因此我们会以以太坊为出发点,帮助以太坊开发者先实现隐私上链,然后逐步迭代出一个为隐私量身定做的基础公链。另外Origo的隐私协议理论上可以作为layer 2跟很多其他公链合作,所以同时希望我们也能成为其他公链隐私解决的一个重要生态。

廖志宇:我觉得我们公链3.0的所有从业者的核心就是不需要和以太坊相比。我想大家也许不一定很了解Ultrain超脑链,我们每一步的发展,从技术的设计理念(完全去中心化并高效的共识层—自主共识RPOS),基于友好语言且好上手和部署的智能合约和开发框架层(TS+web asembly),以及个性化的基于零知识证明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真随机数生成器等的中间件工具包等设计,都是希望我们是一个非常对终端开发者友好的一款可用、好用、并且经济实惠的产品。

我认为这个行业还是蓝海中的蓝海,虽然参与的人很多,但是大家使命目标大相径庭,相对切入去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点也非常不同。我觉得这个行业在越来越有商业经验,资源和阅历的人进场以后,一定会和一开始的原教旨主义和极客风的产品会有不同。现在我们看到有不同angle的公链,比如非常学院派的,非常有社区资源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特定行业的企业资源,偏向于解决企业服务问题的,等等。一定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区块链,但是我们的路径和目标就是寻找到最适合区块链赋能或者颠覆的商业场景,去实现。

老狼:其实EOS已经在某些维度超越ETH了,尤其是性能和DApps生态。在我们做的压力测试中,EOS能达到了每秒3000-4000的TPS,而ETH的TPS只有几十,两者差距了100倍。再看DApps生态,EOS上日活最高的dApp达到1.3万,ETH上日活最高的DApp达到781,两者差距了17倍。

不过EOS要全面超越ETH,还需要进一步降低用户的进入EOS生态的门槛。而且ETH的底层技术社区还是有很深厚的积累,这也是EOS未来需要逐步追上的地方。

DApp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李劳:业内有一个颇有争议的观点——区块链行业可能不会出现「杀手级」应用,我理解这个判断背后的逻辑是,因为效能和去中心化的原因,DApp里不会 像互联网那样出现微信、支付宝这样的中心化应用。在你看来,除了技术和性能本身之外,公链突破迎来爆发式发展,是否依赖爆款DApp的诞生?目前最大的DApp都大多属博彩类,DApp有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吗?

帅初:我觉得Dapp短时间内是伪命题,长期未必。因为效率的提升是过去互联网带给大家的变化,但是只追求效率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数据过度集中的问题以及服务不透明的问题,区块链的服务给大家打开的一个新的视角,就是可信、透明、可验证的公平。

但是目前行业最大的应用依然是数字货币的类金融属性,DApp的发展依然需要时日,需要基础设施的成熟。我个人比较看到能充分发挥区块链激励机制的分布式应用,正如Linux创始人Linus所言,互联网需要一套更合理的激励机制,这会最终变革互联网。

徐义吉:形象一点说,可以将公链的底层类比成一个操作系统,一个没有人使用的系统是不合格的。比特币的成功在于,有大量的用户将其作为一个电子现金的支付系统在使用。对于比特币之后的以太坊,它是一个可以发币的系统,我们看到在17年以太坊上产生了大量的ERC20代币,现在以太坊上的ERC20代币大概超过了10万种。那么作为这样的系统,它在当时也是成功的,1CO可能就是以太坊上面的杀手级应用。

现在的公链是否能迎来再一次的爆发,不是依赖爆款DApp。而是再一次有大量的用户来使用公链,至于如何使用,大家都预想到的是通过爆款的DApp,但这是不对的。我们之前看到CryptoKitties很火,但是这个应用不足以带来一次爆发,而是沉淀下来成为了一个ERC721的协议。无论是公链,还是DApp的问题,本质上还是区块链用户的问题。

蒋海:我们的观点是,DApp并不是整个都追求去中心化的,其实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结合,大致可以理解为:“去中心化凭证”+“分中心化服务”。跟没有区块链之前相比较,很大的价值是:1. 提高了分中心之间的协作效率;2. 提大了资产的流通范围。我们认为,公链的真正强大,是需要大的DApp的互相支撑。

曹锋:我认为DApp并不是一个伪命题,未来一定会往DApp 的方向发展。因为对于更多广泛的人群来看,他们并不关心底层技术,能产生用处才是第一优先级,而且现在讨论公链技术的有很多,但实际上大家并没有太大的感受。所以下一个公链爆发式发展一定是通过某一个杀手级DApp的产生,或是一个应用的产生,大家才会意识到底层公链技术的发展。

周期:肖风先生的观点我们也有所了解,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思考。一方面,杀手级应用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是否是必须日活千万?还是说只要解决了某个领域的痛点,使得大家都离不了区块链?新世纪互联网革命的时候,很多公司单纯把公司的名称改成什么网络科技、或者加一个圈i的标志、或者制作一个官网就好像拥抱了互联网。但实际互联网+的概念是大概10年后的2010年产生的,而如今互联网创造了更多价值,我们也受益其中。所以我们对DApp还是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目前行业还是太新,既往的经验无法作用于全新的实践,还需要重新总结、思考、尝试、死亡、新生,最后再诞生符合这个行业内生逻辑的商业模式。

此外,如果您的意思是说因为现在的DApp都属于博彩类,所以DApp是一个伪命题的话。这就有些好像互联网诞生时最早盈利的网站很多是色情网站,现如今互联网60%的流量也用在了色情产业中,所以上网冲浪是伪命题一样。DApp的目前形态,同区块链本身的信任保障、价值转移完善密切相关。但是这个形态还在快速变化,而且很多DApp受限于自身所在公链的性能。无法触及更多场景,因此我们还是先选择为DApp搭建更好的平台。

方建:DApp是不是一个伪命题目前还很难讲,确实目前公链上很难短期看到杀手级应用出现的可能性,一方面大部分还是没有深入理解去中心化这个模式,第二个方面也是因为本身很多需要的基础设施还出早期研发阶段。例如:扩容,隐私,稳定币,外部数据上链等等。如果这些方向能取得不错的进步,会对DApp有一个强劲的驱动。另外一个要讲的是,很多人尝试把现在中心化解决的很好的模式硬搬上去中心化架构,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去中心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架构模式,并不意味着他可以替代很多中心化的解决方案,想法行业需要去探索基于去中心化模式的新的商业模式,产品模型,这个需要市场沉淀和技术累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出现的。

廖志宇:我认为区块链是可能创造Killer App的,也许大家思考的角度也许还是略有不同。在企业服务的领域,我最近国际著名的成长基金General Atalantic的Global CEO Bill Ford有一次交流,他和我说他最近和IBM global CEO、Waston团队等核心团队负责人开会的时候,他吃惊的听到IBM说他们会大力推进区块链的企业服务市场,因为有很多企业表示有这样的需求。这是对整个行业的一个重大利好。

其实我们团队很多人都是IOT和大数据专家,但IOT和AI的发展还有些不尽人意。核心来源于没有解决好刚需、高频、痛点这些Killer App应有的特点。我们深信,我们做的事情是把IOT、AI和全新的商业场景可以相连接的桥梁。区块链赋能的IOT等领域,可以创造出让用户更便捷的商业场景,会创造出现在大家都在寻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的下一个重要的connectivity, 下一个链接入口,流量入口。

老狼:如果以用户数量来衡量一个杀手应用,互联网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支付宝”有7亿用户,连陌生人社交软件“陌陌”都有1亿用户。再看区块链行业,全球区块链用户群体最多几百万,没有一款DApps可以达到上亿的用户规模。如果换个角度,以用户安装比例来衡量杀手级应用,现在基本上每个用户都会安装一个钱包。那这样钱包就可以视为区块链行业的杀手级应用。

以EOS生态上发布的第一款钱包PocketEOS为例,上面有很多EOS上的DApps。用户只要安装了PocketEOS钱包就可以享受到DApps一站式服务。上周还首发了一款非菠菜的DApps ”链金庄园”,用户活跃度非常不错。所以我们还是非常看好未来的DApps生态发展,期待有更多优秀的DApps到PocketEOS钱包来上架。简单来说,我觉得公链的爆发式发展,与其依赖一两款爆款DApps,不如依靠一系列的优秀DApps的持续上线。

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安全、隐私四者重要性如何?

李劳:如果上面我们关于DApp的结论成立,公链实际上不需要那么高的TPS,不需要搞到20万,更不需要到100万。我知道各位多多少少都参与了高TPS 的竞赛,大家还会继续这场比赛吗?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安全,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另外一个问题——隐私。在你看来,这四者的重要性在过去一年有发生变化吗?

帅初:Qtum 目前TPS 大概70-100,全球大概有5000个全节点。不可能三角应该是从分布式系统CAP定理延伸来的,截止2017年,行业最开始几年大家追求的都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去中心化。比特币是最典型的代表,后面行业出现的不同方向的分化,比如ripple等,就通过牺牲去中心化来获得更高的效率等。我感觉其实今年以来,社区里面真正关心技术的比例相比几年前反而下降了。隐私是行业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也是未来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商用所必备的技术前提,这方面Qtum也在做很多探索。

徐义吉:星云链没有参与过高TPS的竞赛,事实上星云链现在的TPS也只不过在2000+左右,你去看以太坊的TPS,才不过几十,但这不妨碍他成为以太坊。因为TPS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上完上百万的TPS都是需要很强的硬件和网络假设的,这些假设在真正的应用场景中根本不可能成立。

关于不可能的三角或者隐私问题等,又回归到了我们之前讨论的话题。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某个公链出现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我也不认为区块链解决了不可能的三角就能成功,不可能的三角本质上还是个体验的问题。现在区块链谈体验还太早,先要有趣,才能有用,再谈好用。

蒋海:在我们看来,TPS很重要,但一味追求TPS没有太大意义,就目前而言,在区块链底层上,如何提高系统成熟度更重要。简单说,就是上层用起来简单、便捷、可靠。然后,随着应用越来越多,对TPS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在提升TPS方面的技术方案也会越来越有效。

曹锋:高TPS竞赛我认为是永远的需求,就如同我们说永远需要更快的计算机一样,所以现在认为说不需要高TPS竞赛,这只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因为现在没有很好的大规模区块链应用,所以我们认为不需要很高的TPS。但是未来,我们可以很坚定地说区块链在各行各业产生不同的应用的话,那么对于高TPS的需求是必然的。

隐私对于区块链来说,是一个需要不断被透明化的东西。就像我们之前说很多东西是不能被大众看到的,都属于隐私部分,但现在社会越来越往透明化、开放的方向在发展,所以在这中间就会存在平衡问题,到底哪些是属于隐私,哪些不是。

周期:计算机界的名人,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一句话“无论对谁来说,640K内存都足够了”,但是现在微机内存平均已经是8GB,比之前大了一万倍。肖风董事长也在演讲中提到,所谓10万亿美元的公链,其价值基础源于其上面的1亿个项目。那么,照这么推算平均一下,1亿个项目每天只发生1次交易,就至少需要1000TPS。而如果遇到了高峰,1亿次交易要在几小时、几分钟之内完成,那么网络就会瘫痪。这么容易就瘫痪的网络,会有多少人愿意经常使用呢?我们会一步步来,TPS低的时候做的事情肯定同TPS高的时候做的事情不同。

关于隐私问题,我们同样重视,除了联盟链和私有链之外,区块链系统的匿名性已经是一个标配,每个人的钱包地址足够公开,但是地址后的所有者绝对隐私。而另外,随着区块链热潮所产生的数字加密技术热潮、零知识证明等技术也有了发展。但是,目前在区块链还没有大规模应用、使用人数有限的情况下,隐私问题的重要性,还是排在不可能三角之后的。

方建:今年我们确实看到了很多新的项目还是进入隐私领域进行探索,这是一个好的信号,意味着行业目前真正在认真思考落地的问题。至于提到的其他三个方面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安全的重要性变化,我觉得不应该这么比较。这几个方面应该是针对不同的应用模式有不同的侧重,每个方向都得有成熟的可伸缩的方案。所以,我期待行业一起努力,构建一个更加理性的生态系统,项目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与深度合作,这样才能最大化这个行业的效率。

廖志宇:其实我们本身第一是强调去中心化底层的重要性,第二是高效,安全,这些本身就是我们在做的,而其他的需求,如隐私,等多种多样的问题,一定是需要的。未来我们相信区块链世界大家都会找到自己核心的价值链上的定位,也许以前大家都做公链,但是现在看到越来越多人是做第二层,第三层等的工作。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人创造不同价值链条位置上的事,才可以最终构建起成熟的商业社会,让终端用户收益。我们还是希望这个行业多一些真的创造价值的人,少一些靠蹭风口,蹭概念来赚快钱的人。这个熊市,让投机主义者越来越少,这也许也不是坏事。我想经历过这个波动,广大群众也更谨慎,有更好的判断能力,这是我们会非常希望看到的。

老狼:不管白猫黑猫,服务好DApps生态的才是好猫。现在的DApps生态的繁荣程度没有对公链性能高到上万的TPS。所以一味追求TPS而忽略对DApps的支持是本末倒置的事情。

再看区块链的几个维度(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安全、隐私)的重要程度,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同场景会对其它维度的属性提出不一样的取舍。

如何评估公链的价值?

李劳:公链之所以备受追捧,被认为在整个区块链世界里“最值钱”,是因为大家相信“一条公链,可能就是一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体规模可达数千甚至万亿美元规模。现在来看,这个故事还讲得下去吗?我们到底如何评估公链的价值?

帅初:目前行业对公链是没有一套明确的评价体系的,短期内基本上就是市场来决定价值,但是长期的价值,还是要看是否解决了某些特定的问题和符合了一些需求。目前行业最大的应用应该是来自于加密资产的”另类资产“的属性,加密货币整体作为另类资产的规模有多大,其实是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经济周期,监管政策,行业发展的速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徐义吉:公链确实具有一个经济体的特质,如果将公链当做一个经济体来看待的话,对于它的价值评估可以是多角度的,我认为其中比较有效的一个角度是”流通性“。我们通过分析发现链上数据的价值可以间接反映一条公链整体的价值。所以我们找到了星云指数,用它去衡量这些链上数据的价值,并发现星云指数的变化,与一条公链整体价值的变化呈很强的相关性。

蒋海:我们的理解是,公链经济体的价值,其实已经包含了链的价值和DApp的价值。将来会出现价值很高的DApp,当然,大多数DApp的价值会比较低,这一点上可能跟互联网应用现状比较类似。值得一提的是,大DApp未必是人们想象中那么的去中心化,很可能是某些环节结合了去中心化方式来提高信任,其它环节是分中心化的方式开展业务服务。

曹锋:我认为公链的价值一定是存在的,因为它是一个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基础设施,一切用区块链改变各行各业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基础设施本身就是具有更高价值的。一旦一个公链出现了一个爆发性的技术提升,那么基于这条公链就会有越来越多头部的DApp 产生并聚集,而这种聚集的效应会非常大。因此,公链未来的价值一定会伴随着它本身底层技术的提高以及上面越来越多DApp的形成,让它产生越来越大的附价值。

周期:我相信公链项目之所以备受追捧,其价值就在于去中心化系统上,能够搭建丰富多样的生态,其网络效应与生态价值,以及极低的边际成本和参与门槛。所以在未来,可能会有一些鱼目混珠的项目死亡,行业也会有阶段性变化,但是我们依旧认为公链项目是推动区块链技术普及应用的基础。

对于公链项目,要从技术、社区和生态三方面综合评价,技术是决定整套系统能实现的基础。社区是项目影响力和活力的根源。另外就是生态,这是项目的未来。

方建:我觉得公链价值评估还是要回到传统的价值评估体系,必须要有用户,有收益。所以如果DApp价值低,公链价值也不会长期很高。我还是希望能够看到因为DApp的大规模应用来驱动这些公链的价值,而不是长期靠卖情怀,资本炒作来维系公链价值。

廖志宇:我们觉得这个事情有2种观点,我们觉得肖博士说的对,公链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底层技术平台,但是就像android,亚马逊云很有价值,但是上面也诞生了无数更巨大的体量的应用一样,我们相信会有Killer App,所以我们认为公链和DApp会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这个行业还非常早期,也许的确作为基础设施的企业,会优先成为大体量的存在,应用会随后成长为巨头。

老狼:我也觉得公链加上DApps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体。如果把公链比喻成一条高速公路,把跑在公路上的汽车比喻成DApps。只有跑着很多汽车的公路才有价值,一条无人问津的公路也是一文不值的。我甚至觉得一条公链的价值,可以用这条公链上运行着多少DApps,这些DApps服务着多少用户来衡量。

在做哪些新的尝试或转型?

李劳:关于公链,还有哪些你深以为然的概念或者认知,在过去一年发生了改变?今天我们讨论话题的关键词里有一个是“重生”,经过跌宕起伏的一年,你所负责的公链是否在做哪些新的尝试或者转型?

帅初: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是整个行业也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新技术本身的制约,全球监管政策的不明朗,缺乏能够触达C端的便捷化应用等。我们依然按照Qtum的技术路线图有序的进行Qtum的开发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并且更加专注于技术突破。在2019年,Qtum项目本身的主要精力放在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其中包括Qtum X86虚拟机,未来可以支持多种开发语言来开发智能合约相关的应用,会促进区块链技术的落地。

徐义吉:我相信大家在公链这条道路上,都处于一个不断探索的状态,我们没有前人成熟的经验和模板可以参考,我们的尝试需要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跟随技术的革新。我看到的是,区块链需要增量用户,在这样的一个冬天里,单独的个体无法独善其身。每条公链越来越隔离,链与链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很难互通,如果大家如此各自为营,竞争存量,将是行业的内耗。造成这种竞争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链行业里的分工还不够细致。

所以我感觉公链行业应该有一个联盟组织,把大伙都团聚在一起,博采众长,大家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像之前跟玉红聊天时,他提到的,“星云如果是区块链的安卓系统,XMX做个MIUI就行了。”后来我们想,不如将这种分工模式扩大,所以有了公链技术联盟,联盟内有公链(13)、协议层项目(2)、资本、钱包(3)、媒体(火星财经)、DApp,我们希望聚集行业的优质资源,让大家在这个联盟里互相取暖,开放共赢,合力为行业引入一亿用户,共勉!

蒋海:我们的尝试和转型有两个,一个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真实商业逻辑的应用,另外一个是国际化。布比过去国际化做的不好,后面将继续加强,目前正在对接BUMO公链的项目中,有一半是来自于海外的。而且,由于布比有丰富的商业应用实践,在海外对接项目时都比较有优势。

曹锋:最一开始大家只是用公链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易,而现在的趋势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基于公链上数据的重要程度,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今年年初,我也做了一个预测,公链的发展趋势是多链、跨链和Smart Data,其中多链和跨链这两件事情也已经得到了验证,今年所有的项目都在提这两个方向,而Smart Data趋势的验证我认为将在2019年会有更多的体现。

周期:首先,重生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诞生,我们毕竟是一个年轻的项目,今年第一季度才推出了自己的白皮书。但是区块链领域确实经历着快速变化,TPS、FOMO3D、币改、STO等等花样繁多。因为和价值高度相关,使得区块链世界、甚至数字货币世界成为了一个新的大型社会实验场。对于我们来说,更加坚定了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观点。为此,我们推出了我们的2.0版本,在高吞吐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灵活性。

方建:一个重要的认识是,我觉得ICO这个模式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后面再去做ICO的话对项目方和投资方都不是最好选择。我们并没有在做什么大的改变和转型,因为从最初开始我们的想法就是去落地,这个也符合未来一两年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廖志宇:我们觉得我们原计划目前还在稳定的落实当中,当然我们其实拥有的是一个超级宏大的计划。实现过程当中肯定会有非常非常多的挑战,需要攻克的关卡,以及需要得到社区和大众的理解和支持等等,这都是我们已经在开始之前做好心理准备的事情。

最后想总结的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踏入这个充满争议的行业,深知这是一个因为社区成员观念差异很大、很多人不理解和支持价值创造的基础上、群狼共舞的西部大开发时期的行业,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在这个行业我们一个来自阿里、蚂蚁金服等地方的中国团队有机会做到全球领先的难得的历史机会。我们相信这个行业未来会是重要的商业场景的入口,我们相信我们技术产品的优先性,和我们全球范围商业和社区建设的能力。

老狼:在过去几年区块链行业经历了两个里程碑,其代表分别是2个公链项目。第一个是比特币,开创了区块链行业,第二个是以太坊开创了智能合约。在2018年以前,比特币和以太坊用户大多集中在交易所。这也预示着比特币和以太坊对用户只是一种资产,持有它们除了去交易所交易,别无他用。而今年下半年,我们观察到EOS生态的用户一改常态,除了沉淀在交易所,更多流向了EOS钱包。这些流向钱包的用户是受DApps的吸引。即使现在这个寒冬,EOS钱包上的DApps用户还是异常活跃。由此可以看出2018年之前的区块链用户大多只是参与投资,而现在发现这些用户从投资者向DApps应用使用者转化。为了顺应这个转变,我觉得公链生态需要吸引更多的DApps开发者,通过优秀的DApps更好服务未来的区块链用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