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鹤峰三家台村部氏家族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在松滋一个叫苦竹寺的地方还葬有他们的祖先。部先瑞翻着家谱,指着上面的相关文字,介绍说约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进山公部氏十一世祖部锡侯从湖南澧州迁入鹤峰中营乡三家台落业。

原标题:湖北恩施深山有个成吉思汗后裔部落,隐匿近300多年不为人知的秘密(图)

湖北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是个神奇的地方。

这个地方古称拓溪、容美,又称容阳,战国属巫郡,秦时属黔中郡,汉时属武陵郡,元代属四川,明清归湖广。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始名鹤峰,置直隶州,属宜昌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直隶厅,隶属施鹤道,直属湖北布政使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元1980年在鹤峰成立土家族自治县,仍属恩施行署。三年之后,即公元1983年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鹤峰土家族自治县,仍然称鹤峰县。

鹤峰属于著名的高山县,平均海拔1147米。公元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约22万,少数民族人口11.2万,占51%,其中土家族10.5万,苗族6480人。

但很多人不会想到,在这个遍布高山密林的小县,竟然生活着一个来自遥远草原的少数民族——蒙古族。

说起来,这个蒙古族还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后裔——草原黄金家族呢。

现在,还有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

要知道,这个族群隐匿在云蒙山大山深处,与外界隔绝,长达三百年来不为外人知晓。

云蒙山在鹤峰县中营乡三家台,多深沟峡谷和悬崖峭壁,最高处海拔2054.2米,最低处海拔1320米,年降雨量丰沛,森林资源丰富,共有254户人家散居在18.8平方公里的山腰、坡尖、坪坝。

村民都自称是“成吉思汗子孙”。房屋也依照草原蒙古包的外形建造,充满了草原民族风情。村党支部书记部先茂说:“我部氏为蒙古族黄金家族,祖先出生在斡难河边呼伦贝尔草原上。”宗族长部先瑞老人的家里珍藏着一部宝贵的家谱,记载着他们祖先的渊源、传承和迁徙。

其中的开篇赫然记道:“旧有记云,吾家铁木真姓也,原籍蒙古,元太祖之后。元史顺帝时,信州镇南王之子,被陈友谅兵败,大圣奴不知章所终,公之先远祖有讳斡难,兀者因居斡难河之源,因以为氏,其以部为姓,则始于公,故奉为一世祖,葬松滋苦竹寺,今称部家大坟者是。”

从这段文字不难看出,鹤峰三家台村部氏家族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在松滋一个叫苦竹寺的地方还葬有他们的祖先。

现在,部先瑞老人家堂屋正中家神上,还供奉着成吉思汗画像。

相关史书也有记载: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被称为“四曲律”(“曲律”是蒙古族对卓越的人才的敬称),成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四大支柱。

忽必烈统一中原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分封诸子藩镇要地。部先瑞老人所藏家谱上提到的“镇南王”,是忽必烈第九子脱欢。脱欢得到的是全国最富有的江淮地区,镇所初设武昌,后又移镇扬州,他本人后来成了蒙古族家族河南、湖北分支的始祖。

元代最后一位镇南王大圣奴,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守信州(今江西省上饶市),被陈友谅部属攻陷,大圣奴身亡。大圣奴一小儿被义仆收留,藏在观音菩萨的龛座下,得以幸存。后长大成人,改部姓,意为祖先曾是蒙古草原上骁勇善战的“部落”。因得观音菩萨庇护脱生,取谐音“官荫”为名。部官荫便是部姓始祖。

部先瑞翻着家谱,指着上面的相关文字,介绍说约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进山公部氏十一世祖部锡侯从湖南澧州迁入鹤峰中营乡三家台落业。至今已扎根三家台生息繁衍二百三十多年了。

部先瑞家里的家谱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认可。

该委员会认定,流落在鹤峰的部氏家族是六百多年前因战争进入中原后失散的成吉思汗后裔。其世系初步考证为:成吉思汗—拖雷—忽必烈—脱欢—脱不花—孛罗不花—大圣奴—部姓族人。这支部姓后裔,共八十四派,目前已传承十代。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元史》,京东满100减50,当当5折,天猫套装3.9折抢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