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开始分析与林娜有关的剧情时,会发现她除了被表现得无以复加的愚蠢之外,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并无「足够」的侵略危害性,仅仅因为智力有限情商欠奉能力低下儿而不自知就足以成为反角,而更因为不能适应电影工业的进化而地位岌岌可危:在从默片向有声片过度的时代,她糟糕的嗓音和无法纠正的念白方式成为了影片顺利制作完成的巨大障碍,而这也意味着她是理应在时代前进过程中被淘汰的一员。但每当它登上世界最伟大电影百强的名单时,或者当我们看着观众在如痴如醉的歌舞中对影片表达的内容照单全收时,都会忍不住提醒自己:在好莱坞编码系统中,越是通俗娱乐的影片,就越容易被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表达所渗透。

文 | 开寅


1

在古典时代的好莱坞电影中,《雨中曲》一向被认为是最好的歌舞片。无数电影评介机构和媒体都曾把它纳入有史以来最伟大一百部电影的行列。美国电影学会甚至在2007年将它列为电影史上排名第五的佳片。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雨中曲》(1952)


而回到它深受欢迎的五六十年代,著名的法国新浪潮导演,同时也是美国电影迷的弗朗索瓦·特吕弗,曾经对《雨中曲》的两位编剧表示,他和好友阿伦·雷乃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去巴黎一家长期放映本片的小戏院反复观看它,他也因此记得这部影片的每一格画面。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似乎每个人都从这部华丽轻快的歌舞喜剧里找到了无尽的乐趣。不过,我们可能遗忘或者选择性视而不见的是,在这些旋律优美的音乐和节奏轻快的舞步背后,影片文本框架下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中,潜藏了怎样一个强者为王赢家通吃的「美国梦」逻辑。

2

在《雨中曲》的开头,我们目睹了一场盛大的影片首映仪式。当主持人在万众瞩目之下让影片的男主人公著名电影明星唐·洛克伍德分享他的成功秘诀时,唐手握话筒对着镜头饱含深情地说:「尊严,永远的尊严」。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接下来银幕上出现了一系列闪回,我们目睹了唐如何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杂耍班小演员,通过搏命式的奋斗成为众星捧月万众倾倒的好莱坞天皇巨星,而他在闪回结束后又以铿锵有力的语气再次重复:「尊严,永远的尊严」。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尊严」在通常情况下,意味着无论身份地位财富荣誉如何,每个人都有他所不能磨灭的个体精神存在价值。但在唐一番回忆与现实的对比中,我们忽然意识到他口中的「尊严」涵义并非完全如此,它实际上特指从社会底层脱颖而出占据高位,由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变为一呼百应的重量级焦点人物所拥有的特殊地位。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在好莱坞,它不仅仅意味着财富金钱和奢靡豪华的生活方式,更带来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和将他人命运玩弄于鼓掌之上的权力。而普通人对于如是「尊严」的仰慕,混杂着缺失它所带来的失败屈辱,已经拥有它后为所欲为的成功放纵,构成了不顾一切要取得「人上人」式成功的美国梦精神实质。

3

在《雨中曲》中,对于此等名人「尊严」的崇拜,任其凌驾于个人价值之上的刻画,渗透了几乎从主干剧情到故事细节的每一个环节。

在影片开始不久,男主角唐为了躲避粉丝的疯狂追逐,跳进了女主角凯茜的敞篷车,后者惊慌失措以为遇到了劫匪,直接把车开向了街边的警察求救,但当警察认出唐的巨星身份时,凯茜却立刻换了一副面孔,要主动把唐送到他的目的地。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在车上唐和凯茜就电影默片表演的价值有一番小小争论。出于虚荣心,凯茜把自己称作是一名可以出演莎士比亚和易卜生舞台剧的演员。在她看来,高雅的舞台剧比杂耍式的电影要有艺术价值的多。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但随后在制片人辛普森的家里,凯茜被揭破身份原来是一名从纸壳大蛋糕里跳出来博众人一笑的舞蹈秀女郎,而唐恰巧是观看表演的座上客。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先前两人对于表演艺术价值的争论,立刻被杂耍舞蹈表演者和观看者的高低不同地位所取代,凯茜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嘴上清高,实际地位卑贱的笑柄。她恼羞成怒,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一块蛋糕扣在了唐的表演搭档,倒霉的女明星林娜的脑袋上。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无独有偶,紧接着在拍摄现场,唐自己也对杂耍式表演的意义产生了怀疑。这时唐的好朋友科思莫给他上演了一段动作夸张滑稽搞笑歌舞表演(《让他们笑》),潜在传达了一个本来他们都该认同的价值观:表演本来就是一项娱乐艺术,终极目的是逗观众开怀大笑;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巨星取得成功呼风唤雨,不就是完美地把生活喜剧化么?

科斯莫甚至露骨地唱道:「你可以钻研莎士比亚争取主角,你能赢得好评却没饭下锅」,高雅和品位不能当饭吃,更不是功成名就腰缠万贯的秘诀。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科思莫不但用充满嘲讽意味的歌舞反驳了凯茜的指责,同时重又鼓起了唐作为一个大众喜剧明星的自信。而在这一段剧情中,影片的编导用轻松甚至轻佻的口吻,在曲高和寡的高姿态艺术和通俗娱乐的流行表演之间制造了一种牵扯到生存危机的对立。

而曲高和寡者寄人篱下和娱乐大众者如鱼得水的不同境遇,则勾勒了彼时美国社会流行公认的以成败论英雄的内在价值取向。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4

如果说唐和凯茜的争论还只是停留在友好的争论,当林娜和他们陷入三角爱情关系矛盾时,他们之间展开的就是一场水火不容的争斗。

和其他好莱坞电影稍有不同的是,《雨中曲》中并没有设置一个无恶不作的反面人物,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胸大无脑」式的花瓶女明星林娜。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影片很大一部分的喜剧性便是建立对她的极度丑化之上:她无知、低智、自大,势利,喜爱当众炫耀,但却意识不到自己尖利嗓音的破坏性;她总是一厢情愿地对唐纠缠不休,四处追逐后者表达爱意完全不理会后者对她的厌恶;她表演做作理解能力低下,甚至无法完成对着话筒念台词这样简单的表演,与谦逊可爱又才华横溢的凯茜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样一位滑稽丑角对自己的无能可笑丝毫不自知,还站在唐和凯茜之间成为了后二者之间浪漫动人爱情的阻碍。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开始分析与林娜有关的剧情时,会发现她除了被表现得无以复加的愚蠢之外,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并无「足够」的侵略危害性,仅仅因为智力有限情商欠奉能力低下儿而不自知就足以成为反角,而更因为不能适应电影工业的进化而地位岌岌可危:在从默片向有声片过度的时代,她糟糕的嗓音和无法纠正的念白方式成为了影片顺利制作完成的巨大障碍,而这也意味着她是理应在时代前进过程中被淘汰的一员。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在情感和事业双双遭到挑战后,林娜做了一些本能的挣扎反抗:在聚会上无缘无故被凯茜扣了一脸蛋糕后她让舞蹈团班主解雇了凯茜;在目睹了唐和凯茜接吻之后醋意大发,和凯茜决裂;在终于意识到自己在有声电影行业中日暮西山后,用和电影公司签署的合同作为筹码,企图利用凯茜的配音和配唱将自己的表演事业延续下去。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这一矛盾的升级最终导致了结尾冲突的爆发。在新片首映礼上,唐临场设圈套让林娜在千万观众前假唱出丑,被羞辱后尊严和名誉彻底扫地,而凯茜则顺理成章替补而上,以全面的表演才能(舞蹈技巧,动人嗓音和美丽歌喉)成为新一代巨星,并和唐忠诚眷属喜结良缘。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影片用百分之百的正面口吻和极尽浪漫之能事的歌舞场景全力渲染唐和凯茜二人的歌唱舞蹈才能和他们之间温柔动人的爱情,将既不能舞又不会唱说话满嘴乡下口音的林娜衬托得得丑陋粗鄙。似乎她在爱情和事业上双双失败狼狈退场是理所当然罪有应得令所有任皆大欢喜的结局。

但如果我们从影片灌输的情感立场稍稍退后,换一个角度再审视唐和林娜之间的较量,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在时代演进背景下,两个自负「尊严」之间以典型「美国梦」的方式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式对撞。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这里并不真正存在正负善恶之分,有的只是娱乐界赤裸裸的权力和权谋较量,只不过它们被包装在一个欢欣喜悦的歌舞片外壳下,它的丛林法则残酷性,被活报剧似的夸张洗涤得看上去轻松而惬意,无害又娱乐。

而最终取胜的唐,不但以超人般的能力逆流而上适应了时代的转换,还以绝顶聪明的头脑操弄现场表演,在人格上狠狠羞辱了对手,最后抱得美人归并精心将后者扶上了天皇巨星的宝座。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在影片的结尾,当懵懂不知厉害关系的林娜自信满满地走上舞台用满嘴土腔发表感言遭到满场嘲笑,被迫假唱却被唐和他的朋友们戏弄揭穿而颜面扫地黯然退场时,我们是否真的感到了坏人恶有恶报的痛快?还是目睹了林娜在一场智力和能力悬殊的竞争中落败而人格受辱的刺痛?她是咎由自取理所当然地被有声片时代所抛弃,还是美式资本主义社会中演进过程中被淘汰的次品?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5

「美国梦」曾经是一个吸引全世界社会底层劳动阶级的理想概念。它代表着来到美国的外来移民有平等的机会在这样一个没有太多社会壁垒的国家通过个人奋斗而获得物质财富和声誉地位。

它既包含了不懈努力的积极向上精神,同时也有不择手段取得成功、以胜败论英雄、最终强者通吃的实在目的论倾向。而在实践中,它更代表着人在新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和能力展现适应它的变化,并由此创造出另一个崭新环境的过程。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由此审视《雨中曲》,我们会发现它是一部浸透了「美国梦」内在整体逻辑的影片。不但影片中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换是「美国梦」实现过程中环境更迭的「微缩模型」象征,影片还中处处洋溢着对强者逻辑的正面描述,对能力不足的弱者的丑化,以及对物质性欢乐的反智主义式追求。

影片的两位编剧贝蒂·康登和阿多夫·格林早年也是舞台剧演员,和片中女主角凯茜有着相同的经历,他们也都是从纽约的夜场俱乐部表演中脱颖而出挤进百老汇,进而转战好莱坞。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我们很难判断贯穿在《雨中曲》中的「美国梦」强者逻辑究竟是他们的本意,还是隐藏在「正能量」面目下带着逆向思维的反讽表达。我们也必须承认《雨中曲》在歌舞编排上是好莱坞同类型影片中拔得头筹之作。

其令人眼花缭乱充满力量感的华丽舞蹈、脍炙人口百听不厌的歌曲、以及控制精准几乎天衣无缝的连续节奏感设计,都在技术层面将它推向了顶峰。这一切都让它看起来几乎像一部渗透着「美国梦」逻辑的好莱坞样板戏。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对这样一场以纯粹娱乐为目的的唱歌跳舞表演进行如此严肃的意识形态分析是不是小题大做。但每当它登上世界最伟大电影百强的名单时,或者当我们看着观众在如痴如醉的歌舞中对影片表达的内容照单全收时,都会忍不住提醒自己:在好莱坞编码系统中,越是通俗娱乐的影片,就越容易被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表达所渗透。

影史十佳之一的《雨中曲》不过是美国梦的样板戏 | 歪莱坞


而那些在美国东西部开拓时代所留下的优胜劣汰式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根源倾向,一直在通过粉饰装点后的银幕歌舞娱乐,以一种轻松自如的方式畅通无阻地进入当代人的思想意识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