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电视剧《庆余年》里面,沈重是难得的一名忠臣良将,只可惜生在北齐而不是南庆,没有坚强的皇权力量作为后盾支撑,生生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其实,在古代封建社会历史中,向沈重这样生在弱国的忠臣良将,大多都是这个下场:被国家内外部的敌人联手干掉。

沈重落得这样的悲惨下场,并不是个人命运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既得利益者目光短浅,嫌他权力太大,多管闲事;外部敌人嫌他太忠诚,太有底线,不好沟通;内部敌人嫌他挡了自己赚钱发财的路。所以,沈重这样的孤臣必须死。


南庆鉴查院和北齐锦衣卫之间的走私通商,说得好听一点,是开放市场,其实是让庆国的资本深入北齐,掌握北齐的经济命脉,吸北齐的血,养肥庆余堂这家垄断集团。

这样以资本换市场的交易,确实可以让北齐太后、小皇帝能从中得到好处,但这是当买办得来的好处。当年李鸿章挟洋自重,对国家有什么好处?不过是宰相合肥天下瘦而已。

沈重深知这种“通商”的危险性,而北齐太后和小皇帝自以为机智,自以为可以掌握范闲的把柄,不担心国家安全。

但是,北齐和南庆相比,国力强弱有别,生产力水平不同,军事水平更是天上地下,弱国与强国开放通商,就是开门揖盗,公平之下,就是彻底的剥削。


等到有一天,庆余堂完全掌握了北齐的产业链,只需发动一次贸易战,北齐就得举国投降。

而上杉虎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来:范闲是北齐未来的劲敌。

范闲在出使北齐完成任务之后,庆帝将为他完婚,并且执掌内库这个军民两用的工业集团,同时还有大资本的加持,简直就是超级垄断集团的存在。

而北齐与南庆的战事失利,如果再面临经济侵略,北齐的国运摇摇欲坠,面对范闲的一路紧逼毫无还手之力。

而沈重恰恰看透了这一切,洞穿了范闲背后的阴谋,还有北齐可能出现的危机,他坚持原则意味着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所以这样的人必须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