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因为一部《封神演义》,使得他成为老百姓最为熟知的古人之一。大家发现姜子牙与其他古人不同的不是手拿封神榜,而是称呼特别多,比如姜太公,姜尚,吕尚等等。你知道姜子牙有几个称呼呢?这些称呼又是怎么来的呢?知常容今天就来聊这个话题,详细解读一下这些称呼的来历。


先说一个大家都不太熟悉的称呼:

武成王

有人马上就会反驳《封神演义》中的武成王明明是黄飞虎,怎么又变成姜子牙了呢?中国有文武二圣,文圣是孔子,武圣是关羽。文圣的职位一直由孔子担任,武圣的职位并不固定,最早不是关羽,而是姜子牙,具体的我不展开,因为我曾经写的《

姜子牙曾经还有一个称呼:武成王,为什么最终被取消呢?

》里面说的很详细了。

姜,吕

有人会发现姜子牙一会儿姓姜,又一会称他吕尚。难道一个人有两个姓,还是他是过继的?

这一个《史记》记载的十分清楚。

姜子牙是姓姜没错。但是古人很多是以封地为姓的,比如赵姓,徐偃王造反之后,缪王坐着造父的车去平乱,平定之后以造父之功封在赵城,这就是赵氏的先祖。

姜子牙的先祖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臣,论其功德在虞夏之时被封在吕地,所以他的后世子孙有以吕为姓的,其中姜子牙就是其中的后裔。

所以姓姜与姓吕都对的。


姜尚,吕尚

为什么又称呼他姜尚或者吕尚呢?因为姜子牙在周武王时期获得一项称呼或者说是职位:周师尚父。

什么叫尚父呢?

可尚可父。

后来“尚父”这个称呼成了后世尊礼大臣的称号。很多人都想得到这个称号,得到这个称号的人都是人臣极致。

比如董卓进京控制朝政之后,他就提出一个建议,让东汉朝廷加封为尚父。

卓党欲尊卓比太公,称尚父。——《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二》

大唐名将郭子仪也被封为尚父。

甲申,诏尊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增实封满二千户——《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四十一》


类似称呼还有“仲父”,齐桓公称管仲为仲父,吕不韦让年少的秦始皇封他为“仲父”。项羽称手下谋士范增为“亚父”。

再比如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刘禅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事诸葛亮如父。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所以姜尚的全称应该是姜尚父,只是将这个父省略了。称姜子牙为姜尚就是一种身份尊称,如同称呼王羲之为王右军一样。

太公,太公望

姜子牙又被称为姜太公,只要提太公二字,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说的就是姜子牙。姜子牙被称为太公主要与周文王的相遇有关系。

周文王遇到姜太公,两个人聊的很开心,这个时候周文王说了一句话。

“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

简单一句话,你是我家太公期盼已久的人,所以被称为太公望。

正如姜尚父一样将“望”字去掉,那就成了姜太公。

为什么又称他为齐太公呢?

因为姜子牙在辅助周武王灭商之后,被封在齐地,他是齐国第一任国君。当然姜齐后来被田齐取代。比如大家熟悉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姓姜,但是大家熟悉的田忌赛马中的齐威王却不姓姜,他不姓姜,而姓田。


飞熊

姜子牙为什么号飞熊呢?熊在我们印象中似乎就是勇猛无脑之物。但在二千多年前,熊并非无脑力大之物。

比如上古有一个有熊氏,传闻炎帝、黄帝都是有熊氏的分支。

《帝王世纪》曰: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四》

当然还有传说大禹在治水开山之时化身大熊。

所以熊不是什么贬义词,相反是一种荣耀。

周文王见姜子牙前占了一卦。

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

罴就是熊。所以周文王获得的不是熊,但是比熊还厉害,添翼之熊。添翼自然是添给周文王,显然飞熊是证明姜子牙的作用。还有一种飞熊的说法,那就是原来说姜子牙非龙非螭,非虎非罴,结果非熊传成飞熊。也有传说周文王前一夜做梦梦见一只飞熊朝他奔来,助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