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样子的头发,放到现在都没人接受,更别提那时候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百姓了,于是许多百姓纷纷抵抗,清政府又下令,“留发不留头”,意思就是留头发的人就得死。后来思旧变成了死舅,就出现了这句话,正月剃头死舅舅。

剪头发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有时候你不剪头发家长还会说,但是一到了正月,如果想要理发,家长都会阻止,而且如果被舅舅知道了,免不了还有被臭骂,因为有一句歇后语叫“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么多年,这句话已经变成了一个习俗了,许多人都在正月里不理发,生怕犯了禁忌。那么这句话是怎么出现的?正月剃头真的会死舅舅吗?

正月剃头当然不会死舅舅了,如果舅舅的命这么弱,那正月里不听劝剃头的人那么多,正月里不知道要死多少个舅舅。其实这句话出现在明末清初的时候,而话里的死舅舅其实根本与舅舅没关系,原来的话是“思旧”。这里的思旧当然跟反清复明有关系了,而这也跟清政府的政策有关系。

当年,清军入关,先后击败李自成和明朝的军队,中原大地战火烧的饿殍遍野,那时候的百姓只希望战争快点结束,还他们一片安宁。后来,清政府统一中国,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了,但是接下来,清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剃发令。《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把头发剪了跟要了他们的命差不多。所以,许多百姓起来反抗,又掀起了一场反清高潮,甚至比清军刚入关还要强烈。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清朝的头发都是前边剃光了,后边留着长长的辫子,而实际上,最开始剃发的时候,头发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的头发,是全部剃光,只有后边留一个铜钱大小的地方有头发。这样子的头发,放到现在都没人接受,更别提那时候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百姓了,于是许多百姓纷纷抵抗,清政府又下令,“留发不留头”,意思就是留头发的人就得死。这样的政策让许多人丧命,他们宁死不屈,尤其是许多文人墨客,有气节的人,但是老百姓还要生活,于是就开始剃发,可是他们的内心依然是拒绝的。

百姓们和一些剃发的文人墨客,为了纪念明朝和自己被强行剃去的头发,还有抵制清朝,就在正月里不剃头,任由头发生长,叫做“思旧”。后来思旧变成了死舅,就出现了这句话,正月剃头死舅舅。后来,清政府也认为那样的头发不行,慢慢的就变成了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前边没头发,后边长辫子的头型。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