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未见(ID:weseer) 作者:魏渐

1

去年下半年,我有一种十分强烈的冲动——辞掉工作专职写作。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我的想法。

八月底,我妈生病做手术,请了两星期的假。紧接着便开始赶第一本书的书稿。到十一月份,各种事情忙得差不多了,一天下午老板把我叫到办公室:

“魏渐,我们公司遇到点问题,必须转型做别的项目,团队需要做一些变更,所以……”

不待老板说完,我就心领神会了:“好,我知道了。”

“你放心,公司会补贴你一个月的薪水,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把你推荐到朋友的公司。”

“嗯嗯,没问题,不过推荐就不用了,新工作我自己能搞定。”

“其实我们挺看好你的,但公司转型后可能没有你的‘用武之地’了,也希望你能理解我们的苦衷。”

“当然,我理解。说心里话,我觉得您和上司对我都很好,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照。”

……

后来老板表示,可以给我一个月的“缓冲期”。也就是说,接下来这一个月可以不用去公司,照发工资。然而,我第二天就没去上班了。

我心想,我不是一直想辞掉工作专职写作吗?眼下老天“给机会”,何不先体验一把自由职业者的生活呢?!

2

我的计划是年后再回职场。这就意味着,我有整整四个月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起初,我睡了一段时间的懒觉。每天日上三竿都不起床,爬起来的时候已经到午饭时间了。起来又不想做饭,但蹭来蹭去,还是不得不去买菜。因为不想吃外卖。

基本上每天下午两三点才吃“午饭”。

有时候午饭吃得太晚,到傍晚还一点都不饿,索性把晚饭都给省略了。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个星期。开始腻烦了。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

于是强迫自己回归忙碌状态。每天一大早爬起来,洗漱完毕就出门骑车奔赴假日广场,在星巴克点杯咖啡,一坐就是一天。顶多中途吃个午饭或上个厕所。

这样的生活又持续了几个星期。很快又觉得无聊了。有时候一杯咖啡喝完了,字却写不下两行。敲几下键盘,看一会儿微信,瞅瞅过往的行人,又翻翻朋友圈。

一个多月过去,文章没写几篇,事情没做几件。

一位写手朋友问我:“自由职业的生活感觉怎么样啊?”我说:“因人而异吧,反正我过了一个多月自由职业的生活就开始烦躁了,还是上班的时候好。”

他说,他也有同感。不同的是,过去一个月他给大号供稿十几篇,收入近两万。而我呢,每天只出不进、一无所获。

3

连玩带混折腾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决定为新工作做点功课——开始修改简历。

我把去年做的简历来回修改了若干次,才挂到了网上。嘿,没多久就有反响了,而且是猎头打来的!三天之中接到七八个猎头的电话——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

以往投简历,投十个有三个回应就不错了,这可不得了!

最有意思的是,先后有三个猎头给我推荐同一家公司的岗位,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决定去看看。然而,去了并不如人意,在三面的时候我主动选择了放弃。

再后来,我不得不拒绝一些明显不符合求职意向的邀约。

想不到找工作的进展如此顺利,没多久我就确定了新去处。而新公司老板也非常宽容,当我提出年后入职的请求时,竟然同意了。于是,我更加没有什么顾虑了。

随后便踏上了回乡的列车。

因为家乡在边疆小镇,也没什么好玩的,成天睡觉吃饭打牌,隔三差五去市里走走逛逛。原计划春节期间看两本专业书,熟悉一下新行业,结果直至返深也只看了区区几十页。

所谓的“自由职业”,在我身上活脱脱变成了“混日子”的同义词。

这时我突然觉得,“自由职业”真没那么简单——“自由”的背后,隐藏的着高度的勤奋和自律。脱离了自律和勤奋的自由职业,和虚度时光有什么区别呢?

4

一直以来,我总想抽出大块时间去专心做一件事。如今,我发现用细碎的时间持续去做一件事反而更有效。因为集中虽然效率高,但其实也极易疲劳。

疲劳驾驶,终究不是长远的事儿。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此君玩期货很厉害。据说,投资期货赚的钱比他的年薪多多了(估计能买几套房吧)。

我问他:“你为什么不辞掉工作专职搞投资呢?”

他说:“还是有个正职比较好,副业抽空弄一下就够了。上着班,热热闹闹的,和大家一起聊聊天,不容易与社会脱节。”

“更重要的一点,期货投资其实风险很大。我的工作能养活我的话,即使投资出现大的风险,也不至于对我的生活构成毁灭性冲击。”他又补充道。

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先前的想法挺天真的。

如果我辞掉工作,那么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会断绝。而写作的收益又不稳定,靠它来维持生计显然是打问号的。而且,我这个人又轴不爱迎合市场,谁来为我的“文字垃圾”买单呢?

更棘手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写职场内容写作者,脱离职场之后我又去哪里获取一手经验?虽然东拼西凑、复制粘贴也可作文,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哪怕可以赚很多钱。

所以,从主、客观方面评估我都不适合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5

我知道,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做过“自由职业”的美梦。但自从经历了四个月的自由职业生活之后,我不那么向往这样的生活了。

工作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薪水,也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为了汲取生活的养分。

对于我这种骨子里有“懒”基因的人,自由是其实是“危险”的——一不小心就失控,有个工作约束着自己,反而更有动力去规划时间。

而人生就是与惰性不断对抗的过程。

有些事,再忙也能抽出时间一点一点完成——日积跬步,终至千里;而有些事,即使有再多的时间,你也不会去做——沉睡的虾会被急流冲走。

说白了,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你也不是没时间,而是懒。

*本文首发于:未见(ID:weseer)。魏渐,青年作家,专注个人成长探索,千万级阅读代表作品《永远不要打探别人工资》,多次被人民日报、十点读书、思想聚焦、LinkedIn等大号转载。公号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作者本人:wawadiary

IDshangzhanzhik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