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朝的宰相官名就是丞相,丞相可以有多人,比如左丞相、右丞相。到了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宰相也是以丞相为官名。

丞相与宰相

秦朝著名丞相李斯画像

宰相和丞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确实是很多人不明白的事情!

先来说宰相,在中国历史上,真的以宰相为官名的朝代其实并不多,在我印象中只有辽朝大概有以宰相命名的官职。但,宰相却是在中国历史上普遍存在的。那么宰相是什么呢?宰相其实就是政府首脑。皇帝是国家元首,这一点大家都非常明白。但皇帝不可能直接领导政府,他一个人纵然三膀六臂也管不过来,于是就有了宰相来作为政府首脑协助皇帝治理天下。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宰相的称呼却是不同的。

丞相与宰相

影视作品中的汉相萧何

我们就从秦始皇确立皇权制度之后来说起吧。秦朝的宰相官名就是丞相,丞相可以有多人,比如左丞相、右丞相。到了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宰相也是以丞相为官名。萧何、曹参等人,因为特殊的贡献,他们又被尊为相国。西汉的丞相也可以有多人出任,比如周勃、陈平就曾经同时任丞相。但在他们两个人之后,西汉一朝的丞相基本上都是一个人担任。到了西汉末年,汉哀帝将丞相孔光的官名改为大司徒。之后一直到东汉末年,就再也没有丞相一职了。但并不是说从此后汉朝就没有宰相。东汉王朝建立后,以三公为宰相,三公指的是:太尉、司徒、司空。太尉是百官之首。

丞相与宰相

唐国强饰演的丞相诸葛亮

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一些权臣,这些权臣都以丞相的身份来控制政权。比如曹操的身份是汉朝丞相,诸葛亮也是蜀汉的丞相。除了这些权臣之外,其他时候,三国魏晋时期朝廷还是以太尉、司徒、司空为宰相。同时,从东汉开始起,相当于皇帝秘书性质的尚书台重要性逐渐提升。到了魏晋时期,太尉、司徒、司空虽然名义上是宰相,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权力。相反,尚书令、中书令等则成了事实上的宰相。于是到了东晋、南北朝的时候三公就成了名誉性职务,而尚书令、中书令就发展而为真宰相。

丞相与宰相

名相谢安画像

隋朝建立了三省六部制,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了。三省长官,尚书令、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侍中、中书令共同组成了宰相班底。这一制度在唐代得到了延续。只不过后来由于唐太宗曾经担任过尚书令,于是在他当了皇帝之后就废黜了尚书令一职,而以左右仆射为尚书省的长官。到唐太宗后期,又给一些其他的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名义,让他们参与到政府决策之中,他们也成了宰相班子的成员。到后来,甚至三省长官如果没有“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名义,也不是真宰相。

丞相与宰相

唐初名相房玄龄画像

到了北宋初年,以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官职组成宰相班子。其中平章政事是正宰相,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到了宋神宗元丰改制以后,北宋又开始设置了丞相的官职。这种局面一直到南宋灭亡都没有改变。

丞相与宰相

一代名相王安石和司马光

辽朝的官制比较复杂,暂且从略。金朝入主中原以后,也在原宋、辽等国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制度。金熙宗天眷改制,颁布了金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则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金朝的制度,只不过他们在三省之中,只保留了中书省。元朝以中书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二人、参知政事二人、左丞、右丞组成了宰相班子。其中,中书令、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是正宰相,参知政事、左丞、右丞是副职。中书令一职并不常设,一般都是以太子为中书令。

丞相与宰相

朱元璋画像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后,起初他基本上照搬了元朝的制度,只是废黜了中书令。在发生了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下令永远废黜宰相制度,今后不设丞相一职,任何人提议设立丞相就要被杀头。朱元璋真的做到了皇帝而兼宰相!不过,朱元璋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忙碌的皇帝之一。后来,他自己也实在受不了了,决定要找一些人帮忙。于是他让一些人以内阁学士的身份来帮助他起草文书。这些人就是皇帝的秘书。

丞相与宰相

万历名相张居正画像

从永乐皇帝开始,内阁学士的地位不断提升。后来逐渐形成了明代的内阁制度。明代的内阁,从官制上说,不是宰相。但他们发挥了宰相的作用。内阁设大学士数人,其中首辅大学士地位最为重要。内阁首辅就是事实上的宰相。

丞相与宰相

影视作品中的张廷玉

到了清朝入关以后,他们也基本照搬了明朝的制度,以内阁来行使宰相的功能。但到了雍正皇帝以后,逐渐设立了军机处,部分取代了内阁的功能。军机处设军机大臣若干,其中地位最重要的是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和内阁大学士,共同组成了清朝的宰相班子。这种局面,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新政开始才有所转变。

总结一下,从秦朝到清朝,宰相作为政府首脑辅助皇帝治理天下。但,宰相的官名却在每个朝代里有所不同。在西汉、宋朝、元朝等为数不多的朝代里,宰相的官名是丞相。而在其他的朝代里,宰相的官名却五花八门。真正设立丞相的朝代不多,但每个朝代里都有特定官职来行使宰相的职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