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彦彦老师以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中国为例,从政府收支、财政和货币体系、官僚体制、军事与经济政策、国家的形成与建设等角度,翔实的数据分析,为同学们讲述了清朝时期中国羸弱的国家能力和低效的财政货币制度及官僚体制等导致国家无力支持经济发展,对同学们理解全球经济史与东西方大分流提供了重要启发。此次阅读导师,通识课教学部胡彦彦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彭慕兰所著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

为引导社区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学习型书院的建设,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太行书院携手通识课教学部推出《师说·经典导读》通识经典书籍导读沙龙系列活动,并于4月3日下午15:00在书院会客厅1举办了系列活动第三讲。此次阅读导师,通识课教学部胡彦彦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彭慕兰所著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

《大分流》一书作为“加州学派”的力作,一经出版就在国外学界频频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此书以中国和欧洲双向交互比较的方法,再次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老话题——我们这个长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一直保持领先的古老文明,到了近代究竟为什么就突然“样样落后”地衰落了?活动过程中,胡彦彦老师讲述了该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影响力,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与交流,带领大家通过探秘中西方发展的先进与落后。

该书从全新的角度讨论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历史上的欧亚经济大分流。作者开篇率先梳理了历史学家的各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东西方相似论”或“亚洲优越论”的否定。在加州学派看来,西方率先开启现代经济增长进程是因为欧洲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通过量资源,放宽了资源约束。胡彦彦老师以17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和中国为例,从政府收支、财政和货币体系、官僚体制、军事与经济政策、国家的形成与建设等角度,翔实的数据分析,为同学们讲述了清朝时期中国羸弱的国家能力和低效的财政货币制度及官僚体制等导致国家无力支持经济发展,对同学们理解全球经济史与东西方大分流提供了重要启发。

活动最后,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胡彦彦老师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现场互动频繁,氛围热烈。这本书通过比较历史的方法,探索了中西方经济发展的先进与落后之谜,帮助同学们重塑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启迪了当下中国的崛起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