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种局面下,他们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于是连上50多封奏折,请求嘉靖皇帝让唐顺之出山,抗击倭寇。唐顺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队,当时东南倭寇猖獗,如入无人之境,与官兵的怯战懦弱有很大关系,经过唐顺之雷霆手段的整顿,他率领的明军终于有了一点战斗力。

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斗争,成就了许多之前仕途不如意的人,这其中最闪耀的莫过于戚继光和俞大猷,他们两人堪称抗倭双壁,并称为“俞龙戚虎”。除了这两人,还有一位抗倭英雄,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但他却是当时对倭作战中战绩极为突出的一个。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连续骚扰东南沿海,抗倭形势极其严峻。当时的兵部官员焦头烂额,只要能用的将领都想派上战场。在这种局面下,他们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于是连上50多封奏折,请求嘉靖皇帝让唐顺之出山,抗击倭寇。这个被举荐的人,名叫唐顺之。

此时的唐顺之47岁,已经被罢官十五年,他在家乡潜心治学,以其博学成为当时的大儒。不过,他的内心依旧充满着热血。

唐顺之的人生开始得非常的顺利。他从小聪敏好学,23岁时参加会试,独占鳌头,进入了翰林院。不过,由于他为人正直,不攀附权贵,接连得罪了权臣张璁和嘉靖皇帝,两次被罢官,最终在朝中没有了容身之处。不过,唐顺之在罢官前,担任过兵部主事,显露出了不俗的军事才能,所以才被兵部官员记住,巡视东南的右副都御使赵文华也对他大力举荐,才有了重新被起用的机会。

闲居在家的十余年间,唐顺之目睹了许多倭寇的暴行,这样的机会,他自然是求之不得。唐顺之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队,当时东南倭寇猖獗,如入无人之境,与官兵的怯战懦弱有很大关系,经过唐顺之雷霆手段的整顿,他率领的明军终于有了一点战斗力。

接下来,唐顺之开始主动出击,横扫了倭寇在海上的窝点三片沙,击毙1200多倭寇,这在当时是难得的一次大捷。刚刚上任就取得如此战绩,对手倭寇可不是乌合之众,没有出色的指挥能力,是无法做到这点的。

唐顺之忧国忧民,同情被倭寇侵扰的百姓,所以主张在海上截击倭寇,不让其登陆骚扰百姓,所以经常在海上寻敌作战。三片沙大捷后,他又身先士卒,在江北大破倭寇。数年时间内,唐顺之奔波在抗倭前线,成为让倭寇极为头疼的明军指挥官。作为名噪一时的文人,在沙场上依旧能够纵横驰骋,唐顺之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然而,由于常年奔波海上,嘉靖三十九年,唐顺之突然患病,53岁就死在了抗倭的沙场之上。唐顺之的死讯传到京城,嘉靖皇帝下令为他公祭安葬。本来按照惯例,四品官只赐祭,不赐葬,但是唐顺之为国而死,所以才有此礼遇。这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抗倭大将,足以和戚继光和俞大猷等人一样,称为民族英雄,万世景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