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么在马谡出事之前,除了诸葛亮,季汉集团的其他人是否知道刘备对马谡的评价,看三国志,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稳扎稳打的一类人,什么奇谋啥的很多都是别人的事强加在他们身上。这种人不是蠢是什么,想给马谡洗地,这事难度很高。

马谡守街亭失败是正常的,夷陵之战时候刘备几乎无可用之人。什么是帅,将人才为我所用,知道如何用,是帅,孙权也是帅,他被人叫孙十万为啥?因为他自己不会打仗,国内的仗都是周瑜吕蒙陆逊打的。那么在马谡出事之前,除了诸葛亮,季汉集团的其他人是否知道刘备对马谡的评价,看三国志,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稳扎稳打的一类人,什么奇谋啥的很多都是别人的事强加在他们身上。说白了诸葛亮的方法就是耗,举国一致对外,看谁先犯错,徐徐图之(天险就是任性)。青黄不接的时代,将领要么老了要么没经验。

马谡对自己定位错误,在家做参军时出谋划策,放飞自己的想象力没问题。出门做将领时应该严格执行命令,毕竟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马谡心里我们都懂,想建功立业心切我也可以理解。但是他凭啥觉得自己那么点人可以达到击退张郃。我有50你有50,我们还能博弈一下,我有5.块想博弈个500还冒着重大风险。就好比有个人要跟我比赛下象棋,输了的人砍头,我有一条命他有10条命。我怕是个傻子才会跟他赌。

怎么说呢,因为是两边高山的出山口。你可以看看地图,想上山并且占据高处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高处能直接看军营也是很远的,如果没有强力机械是很难做到的。即使可以,考虑到兵力差距,选择强攻是更快的选择。但是直接强攻也需要时间,那目的就达到了。当道扎寨肯定是不可能堵完,但是大路挡住了,5万大军也没办法安全的绕过去。当道扎寨的优势是以逸待劳、准备充足、地形优势,旁边都是山,正面冲突,肯定是有防守优势的。

其实也不是水源的问题,马谡的任务是什么,是防守张郃绕后。他住在山上,张郃根本不需要跟他打,只需要差不多兵力在山下拦住他,其余去抄诸葛亮的汉中,诸葛亮如果不退,就孤立无援了被包夹了。所以这是个很明显的问题,任务是挡住人,你把大道让给别人,怎么挡他就2万人,张郃10万人。能守住隘口就不错了,他还想主动出击击败张郃,凭什么?再说有点全局眼光的,就知道当时守住街亭的重要性。这种人不是蠢是什么,想给马谡洗地,这事难度很高。张郃要过街亭,马谡拦着不让过,这不就是“击败”吗?他还想怎么击败?不会是打算用两万人吃掉张郃的五万吧?

当道下寨,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没法保障粮道汲道安全,兵力不足才是最大的问题。王平传写的是舍水而山,但我感觉进退失据才是最大的问题。当时,马谡是初次独立领兵,亮也仅仅只打过南中的平叛作战。战争经验上两个人都半斤八两。最麻烦的是,那场战的资料,流传到今天的实在太少了。可能有相关资料的文献,也就晋书,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这么几本(求补充)刚看了下华阳国志的后主传,竟然没建兴六年!

诸葛亮用人跟刘备有点不同,诸葛亮用人时,更看重能力,对性格非常非常包容。马谡,杨仪,魏延都是有明显性格缺陷的确有才能的人。诸葛亮都对他们给予极大的包容,让他们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有理,就跟魏延一样,什么此人脑后生反骨,以后必反什么的。我要是魏延本来想忠君爱国,天天被这么念叨我也反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