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殷基是殷礼之子,东吴集团中的后期官员,丹阳市人。殷礼,字德嗣,东吴集团中的早期名臣,丹阳市人。

如今的江苏省镇江市,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扬州吴郡。由于该地后来属于东吴帝国辖境,投靠东吴的名人自然也就占了很大的比例。据相关史料记载,镇江籍的东吴名臣共有五位,其中,镇江市丹徒区一人,镇江市下辖的丹阳市四人。


第一位:华覈。华覈,字永先,东吴集团中的中后期名臣,镇江市丹徒区人。华覈在孙权末期加入了东吴集团,起初并不算知名,早期担任过典农都尉,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因书写的呈报条理清晰、文辞工整,从而受到上级部门的重视,被逐渐提拔,之后历任秘府郎、中书丞等职。孙亮继位,是华覈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孙亮执政期间,开始召集有文采的大臣们着手编撰《吴书》,华覈以突出的文采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被选入了编书的行列。自此之后,华覈便与太史令韦曜等人一起投入到了史籍的整理与编撰当中。

华覈在东吴集团后期历任东观令、左国史等职,除了编撰史籍之外,为朝廷推举人才,为获罪的廉吏、功臣向朝廷申辩,对朝中的政务提出建议。据史料记载,华覈在职期间,仅呈报给皇帝的奏疏就有一百多道。这些奏疏中的谏策内容,大都有理有据、切实可行,对朝政很有补益,其中的一部分奏疏还广为流传,在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力。华覈晚年时,由于犯了一点小过失,被吴末帝孙皓削了官职,六十岁时病逝家中。


第二位:殷礼。殷礼,字德嗣,东吴集团中的早期名臣,丹阳市人。殷礼幼年时聪慧过人,他不喜欢跟别的孩子们一块嬉戏玩闹,经常沉浸在典籍之中,对知识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所以,殷礼在少年时期便以才识过人而知名。殷礼在东吴集团中出仕的时间较早,十九岁时就担任了吴县的代理县丞,在职没多久就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被迁升为郎中。蜀后主刘禅登基时,殷礼曾作为东吴使节,跟随东吴的青年才俊张温一同出使蜀汉。在蜀汉期间,殷礼以得体的言行、广博的学识受到诸葛亮及蜀中大臣们的称赞。

不过,尽管殷礼与张温在蜀汉都受到了极高的赞誉。但是,二人返回东吴之后,境遇却截然不同。张温受到了孙权的冷落,而殷礼则在不久后再度得到升迁,成了零陵郡的太守。魏帝曹芳登基之后,孙权欲趁着曹魏内乱之机举兵伐魏。殷礼提出,应当举全国之力伐魏,如果只是像之前那样动用少许兵力,只会空耗国力,取得不了多大的战果。孙权认为殷礼的建议有些过于冒险,没有采纳,最终的战果也正如殷礼所料,东吴与魏军僵持数月之久,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此战过后不久,殷礼病逝于任上。


第三位:殷基。殷基是殷礼之子,东吴集团中的后期官员,丹阳市人。殷礼病逝之后,孙权追念其功绩,诏命殷基继承父业。殷基在东吴集团以学识知名,曾被孙权钦点为无难督。西晋灭吴之后,殷基也受到西晋集团的器重,官至尚书左丞,其它事迹不详。


第四位:殷巨。殷巨,字元大,殷基之子,东吴集团中的后期将领,丹阳市人。殷巨成年后受父亲殷基的引荐加入了东吴集团,在东吴集团官至偏将军,曾统兵屯住夏口。东吴灭亡后,殷巨在西晋集团曾担任过交州地区两个郡的太守,其它事迹不详。


第五位:韦曜。韦曜,字弘嗣,东吴集团中的前中期名臣,丹阳市人。韦曜少年时以勤学、善书而知名,孙权执政期间征召,其加入了东吴集团,早期担任过尚书郎、中庶子、黄门侍郎等职。吴废帝孙亮继位之后,韦曜受诸葛恪的推荐迁任为太史令,并带领华覈等人一同编撰《吴书》。吴景帝孙休登基后,对韦曜非常器重,晋升其为博士祭酒,主要负责国内典籍的审核与收录等工作。同时,韦曜还兼任孙休身边的侍讲,负责经典史籍及著作的讲解。

当时,孙休身边有位近侍将领名叫张布,因为人粗莽且常年在军中行事,缺点颇多,早期还仗着孙休的宠信做过一些不法的事情。张布生怕韦曜这样刚直的大臣在孙休身边,会对自己将来不利。于是,张布就用各种借口诋毁、诬蔑韦曜,最终使孙休放弃了让韦曜担任侍讲的念头。


吴末帝孙皓继位初期,对韦曜还是非常器重的,韦曜先后担任过左国史、侍中、中书仆射等职。但是,孙皓后期逐渐对韦曜的耿直之言有所不满,最终找了一个借口将其治罪下狱,并于其七十岁时惨遭杀害,其家属也被流放至苦寒之地。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