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网成都4月11日电 (王军)今日下午,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上,来自于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孙洪斌带来了《成都:音乐哺育城市—天府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与成都城市发展》的主题演讲。“在成都的历史中,音乐绵延始终、滋润哺育着这座城市文明发展。

人民网成都4月11日电 (王军)今日下午,在成都举行的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上,来自于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孙洪斌带来了《成都:音乐哺育城市—天府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与成都城市发展》的主题演讲。孙洪斌教授从“声音历史视野中的成都文明”“当代成都多元城市声音景观”和“音乐哺育城市成长”三个方面来表述他所理解的“音乐与成都”。

在“声音历史视野中的成都文明”版块,孙洪斌从先秦琴俑,两汉时期说书俑,唐宋诗词融入成都城市生活,近现代成都的多元文化,藏羌彝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等方面向在座嘉宾梳理成都的音乐历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孙洪斌谈到,两千年来,音乐从未停止过对成都这座城市的哺育。在通过音乐的考古发掘证明,成都在汉代就已经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并拥有着相当繁荣的音乐生活。

“在成都的历史中,音乐绵延始终、滋润哺育着这座城市文明发展。” 孙洪斌提出了“音乐哺育城市”的概念。在他看来,城市为多元音乐文化提供了足够广阔的生命空间,而音乐则两千年如一日,无处不在地哺育着这座城市。““哺育”这个概念所强调的,不仅是城市发展对音乐的期待,更是在复原和传衍一段属于这座音乐城市的悠久历史。”

“成都有深厚的关于音乐的历史文化底蕴,目前,成都又迎来了发展音乐产业的大好时期,早在2016年,成都音乐产业蓝皮书及相关政策中就已经提出了‘四城一生态’这个重要概念——即现场音乐之城、原创音乐之城、数字音乐之城、休闲音乐之城。”孙洪斌谈到,这个概念的提出源于针对本地区长期的数据采集和翔实的田野考察,将成都在流行音乐、原创音乐、数字音乐、音乐消费等方面的优势清楚地呈现了出来。音乐作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空间,与成都城市发展的关系也随着这些数据的提出日渐清晰。

记者了解到,成都的音乐空间日趋多样化,音乐消费能力日渐提高,音乐教育与音乐传播发展迅猛。近年来,成都音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7年产值已达326.95亿元,约占全国音乐产业总产值的10%,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

作为音乐专业院校,四川音乐学院在成都建设“国际音乐之都”的过程中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当我想到‘音乐’和‘成都’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四川音乐学院’被融化到了其中。在我眼里,成都作为音乐之都,川音是音乐之都的心脏。”孙洪斌教授告诉记者,川音拥有职业化 “川音交响乐团”,“川音民族管弦乐团”,培养了钢琴家李云迪、陈萨,小提琴家宁峰、文薇,歌手李宇春、谭维维等优秀人才。川音有五个一级学科,涵盖音乐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作人才、展演人才、管理人才、策划人才等,可以为音乐产业的各个环节都输送人才。

四川音乐学院创作、表演、管理团队还为“成都市打造了天府古镇艺术节”、“望丛赛歌会”“蓉城之秋”“成都音乐诗歌节”等品牌,每年在成都的音乐展演达到1000多场次。同时,川音和成都市十余所音乐类或设有音乐专业的院校也形成了人才聚集作用。孙洪斌说到,音乐类院校的存在在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可以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大大提升城市美的品质和品味。

“音乐与成都城市发展之间更为内在、更为细腻、更为深远的联系。我认为,成都城市的多元性和交融性不亚于亚洲任何一座大型都市。”孙洪斌谈到,音乐,成为同一文化人群内部彼此认同,不同文化人群之间相互沟通,最方便最快速也是最心领神会的渠道。

孙洪斌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认证的几个“音乐之都”来看,这些城市通常具备一些共同的音乐特质。第一,是日常生活里渗透着浓郁的、常态化的音乐氛围;第二,是拥有悠久历史的音乐文化传统;第三,是政府或企业通过举办周期性的音乐节等大型活动,对城市音乐发展有长时间的规划与引导。上述三个特征成都无一不有,多种多样的音乐文化以一种活态、和谐、充满生机的方式在这里共生共营。

孙洪斌谈到,正是因为城市生命空间本身所迸发出来的音乐活力与巨大能量,使得“音乐之都”对于成都来说,不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个透过传统引领成都城市未来,引领每个成都人通过音乐、通过艺术、通过美的实践获取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责编:罗昱、高红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