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这样写道:“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人类的议题也逐渐转向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

而这个不远的未来似乎已经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或许某一天,人工智能将取代我们当下生活中的各种家务以及社会中现有的一部分工作。

那如今,劳动教育还重要吗?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获得什么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劳动教育除了简单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又被赋予了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劳动教育是培养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

如今,劳动已经重新被定义。通过劳动来发育大脑,从而培养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照顾他人的能力,成为了当下劳动教育和劳动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著名日本作家林明子和筒井赖子合作完成的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系列吗?或许,关于劳动教育,书中简单的图画和文字可以让你找到想要的答案。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讲述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第一次独自上街买东西的场景,相信这样的画面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出现过吧!对于小女孩来说,从家到不远处的街口小店却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有一辆自行车冲过来了,好危险!”

“哇,跌倒了,膝盖破了皮,她会哭吗?”

“手中的硬币掉了,怎么办?”

“终于走到小店门口了,要怎样和老板开口买东西?”

几乎所有的劳动都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完成任何一项劳动都需要有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像上街买东西,看似很简单,其实整个过程也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

例如,如何规划从家到小店的路线;如何安全、守规则地过马路;如何找到要购买的物品等等,对于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来说,对这一过程的把握,也是对劳动素养的培养。

此外,在作家的同系列绘本《阿惠和妹妹》中,妈妈临走前把照顾妹妹的责任托付给了阿惠。可是,阿惠一时疏忽竟然让妹妹走丢了。幸好,她很快镇定下来,把妹妹找了回来。

故事和《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心底都潜藏着超人,拥有保护幼小的勇气,从中展现出来的责任感,会引领着孩子们成为了一个有担当的大人。

孩子们在劳动、分担家务、照顾家庭成员的过程中,从细微处的拿捏到整体设计的规划等,都帮助他们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严谨的做事风格,从而积累了体验和成长。

日本儿童文学研究者、教授宫川健郎说:“孩子并非爬平缓的山坡逐渐成长。而是出现某个契机,好比正爬一层楼梯或刚拐过一个转弯处,突然出现某个时点就成长了。”

怎样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去

我们在这里要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故事:

朱家的生活看起来不错,房、车、花园,一应俱全;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这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妈妈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

这个看似有点荒诞的故事来自著名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朱家故事》。故事中的妈妈操持着家里的一切家务,安东尼·布朗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引导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务琐事和分担和分工,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思考。

同时,如何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呢?这对家长来说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长可能遇到孩子不配合、有始无终,甚至产生反感的情绪。

在这里,也给家长以下这几点建议:

·家长要给予孩子劳动必要的尊重。

孩子参与劳动,可能不熟练,甚至带来很多麻烦,但家长要明白,这是孩子在成长,应给予鼓励,应付出耐心。

·家长不能把劳动教育简单化。

“今天你洗碗。”,把活儿一推,就不管了。这样无意中就把劳动解释为负担,会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切忌急功近利,教育的一大敌人就是急功近利。

要精心设计孩子参与劳动的层次,递进展开。一开始太复杂,孩子没有办法完成,就会索性一推了之。

要精心设计你的激励办法,让孩子有成就感;多注意孩子劳动的细节,在细节上及时肯定。当然,如果孩子在整个过程规划上有创新,就更值得明确表扬。

·家长要有物质准备。

例如给孩子配备工作区域和劳动工具,让孩子根据兴趣自主劳动。劳动的主动性,比被动完成家长安排的工作更重要。

·多设计一些集体劳动项目,最好大家一起动手,群体劳动教育效果更好。

尤其不要大人在做自己的事时,让孩子一人做家务。家长要认识到,一起劳动是难得的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一起劳动,家长和孩子处于平等状态,容易打开心扉,平日的一些疙瘩也许就因此解开了。

大家都很熟悉演员黄磊和孙莉的大女儿多多吧。她作为明星的孩子,自然从出生开始就备受公众的关注。这位懂事、乖巧又多才多艺的女孩在几年前大热的综艺《爸爸去哪儿》中,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今,她父母的微博中也时常晒出黄多多的日常,自从妹妹和弟弟相继来到这个世界,作为姐姐的多多也帮着父母一起照顾他们,担负起作为姐姐的责任。

在家里学做烘培;为全家人做一顿精致的晚餐;为妹妹布置一个冰雪奇缘风格的生日会现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中的劳动教育也是爱的教育,责任感的教育和仪式感的教育。孩子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潜质,从而收获美好的人生。

劳动教育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入住白宫后,依然要求两个女儿每天自己整理房间,力所能及的小事都尽量自己完成,而非完全依赖于管家。除此之外,她还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开垦白宫花园,将其变成白宫的菜园。

米歇尔在自传《成为》中这样写道:“我不是一名园丁,在这之前也没有干过园丁的活,但由于我们家对吃饭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我现在知道6月的草莓吃起来甜美多汁,深色叶子的莴苣营养最丰富,用烤箱自制羽衣甘蓝脆片其实没有那么难。”

米歇尔把白宫的菜园当作一个户外教学课堂,孩子们可以前来参观,并学习如何种植作物。这件事的意义在公众中引发了一场关于健康、营养和劳动教育的讨论,尤其是在学校和父母之间。

我们必须承认,开展劳动教育之前,还是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从而让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

比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张的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学生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

劳动教育不仅仅致力于劳动观念的培育,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在劳动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倡导在高科技时代下的现代“新生活”方式。只有这样,在不远的未来,孩子们才能获取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大家对这位博主一定不陌生吧~

她是国内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她拍摄的视频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着田园生活的衣食住行展开,韵味十足。

古法的工序、古老的中国传统、古朴的炊具,再配上素雅的服饰和悠扬的古调,在她的手上,美味的佳肴、笔墨纸砚和家居用品都能一点一点地做出来。

她的作品向广大网友传达出的是积极向上、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甚至在海外都圈粉无数。

为何李子柒会成为“全球网红”,因为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劳动可以创造幸福,劳动是人类世界最重要的活动,也是通用的语言。

最后,我们再和大家分享一个美丽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艾莉丝的小女孩,她答应爷爷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观察人生百态;第二件事是居住在海边,过诗意的生活;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

前两件事不难,难的是第三件事。直到有一年的春天,她喜出望外地发现山坡上开满了一大片蓝色、紫色和粉红色的鲁冰花时,她突然间明白了自己要做的第三件事是什么。

那一整个夏天,她的口袋里都装满了花种子,她把它们撒在了乡间的路边、教堂后面……

这位叫做艾莉丝的女孩后来变成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太太,当她渐渐长大、渐渐变老,经历了世俗的人间烟火,心里面却依然装着诗和远方,还可以播撒美丽。

这个故事出自芭芭拉·库尼创作的绘本《花婆婆》,由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方素珍翻译,我们也用这个小故事来结束关于劳动教育的探讨。

“劳动创造了人。”从教育的角度看,这是一句真理。正是劳动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是劳动给予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是劳动让我们的生活,乃至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愿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

都能在劳动中收获最质朴的幸福!

趁着美好的时光,

让我们赶快动起手来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