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院和钱江晚报共同推出5·18国际博物馆日征集活动:在良渚,看世界。

征集令发布后,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各种美照、视频和背后的故事。即日起,小时新闻将日更,分享他们在世界各地不同博物馆和遗产地的见闻。

【我是第位讲述者 张青喆 导演 音乐制作人】

一、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海岸线之外的一个人工岛屿上﹐占地4.5万平方米。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这座博物馆是华人设计师、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

90岁高龄的他,前往多处清真寺寻找灵感,推翻了一直以来自己心目中喜爱的艺术形式,找到了伊斯兰建筑式样的“真相”:“如果一个人说寻到了伊斯兰建筑的核心,难道它不是应该位于沙漠上,设计庄重而简洁,阳光使形式复苏吗?”最终,他以简洁的白色石灰石和花岗岩为主材,用几何叠加的方式创造出完美的伊斯兰风格建筑。

博物馆的两侧楼台,是欣赏多哈老城和新城最好的角度,比邻大海,左侧楼台可拍摄多哈新城夜景,右侧楼台可拍摄多哈老城的日落及夜景。

二、佩特拉古城

约旦著名古城遗址——佩特拉,位置很神秘,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此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能让一辆马车通过,全长1.5千米左右。进入峡谷,甬道回环曲折,险峻幽深。峭壁上的岩石,在风雨长期作用下变得平整光滑,似刀削斧砍。顺峭壁仰望苍穹,蓝天一线,壮观而又美丽,“一线天”的名称由此而来。

佩特拉古城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节点。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这座古城渐渐荒废,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直到19世纪,消失了1000多年的古城才再重见天日。1982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我们穿过峡谷,罗马殿堂扑面而来。我们仿佛看见纳巴泰人在这里生生不息,仿佛听到2000年前的驼铃叮咚,一批又一批沙漠商队赶着骆驼,从古老的丝绸之路而来,驮着丝绸、茶叶、瓷器,从中国运到中东,再将中东的香料、羊毛制品、黄金等运到中国。

我们骑着骆驼深入月亮谷沙漠的深处,在沙漠中席地而坐,守着羊群喝“下午茶”。夜晚,我们爬下高大的沙丘,在贝都因人的帐篷中过夜。火炉边,我们用阿拉伯的传统乐器弹奏《茉莉花》和贝都因民歌。

古老的贝都因人直到今天仍然过着在沙漠中游牧的生活,偶尔离开沙漠,开着小卡车到城镇中换钱换物,然后再回到沙漠。对他们来说,唯一的“现代化”大约是网络和手机的普及吧。

三、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丝路上的重要古城。

唐代以后,中国的造纸术也从长安传入了耶路撒冷,作为思想载体的纸张,很多都是耶路撒冷周边生产的。在欧洲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时代,欧洲文化,特别是希腊文明的思想沿着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地区,得以保存,又在文艺复兴时,通过丝绸之路回到欧洲。

这是以色列国家博物馆。

不论是巴勒斯坦人还是以色列人,一听说我们来自中国,都非常友好、热情。以色列超市店主听到“中国”,主动给我们打折。巴勒斯坦饭馆老板听到“中国”,热情地邀请我们在关店后进去“包场”,一边聊着巴勒斯坦的历史,一边亲自下厨,教我们做当地特色“炸菜丸”。

最后,不可思议,我们竟然在圣城完成了自拍婚纱的目标。

【征集细则】

面向全球,征集你在全世界博物馆、世界遗产地所拍摄的图片或视频(须原创作品),内容可以是博物馆的建筑或文物、世界遗产地的精彩一角等,配上200字以内关于图片/视频背后的故事。

一、征集要求

1、投稿时间:2020年4月10日-5月10日

2、参评作者在规定期限内将参评作品电子版以附件形式,发送至征集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主题请注明“在良渚,看世界+作者名+联系方式”。

二、投稿作品要求

1、本次征集活动面对全球的摄影师、摄影爱好者。

2、本次征集作品形式图片、视频均可,投稿作品应为2018年-2020年间的原创作品,同时配以200字以内的文字,对照片、视频进行阐释。

3、投稿作品形式、风格不限,彩色、黑白均可。单幅、专题不限,专题作品组成内容不超过10幅作品。组照与单幅等同于一件作品。本次征集,每位投稿人投稿仅限一件(组)作品。

4、投稿照片分辨率不低于300kdi,格式为JPG/JPEG/PNG;视频时长15秒以内,格式为MP4/AVI/MOV。数据不低2M、不超过5M。

5、每件(组)投稿作品需另附一段文字说明(不超过200字)和真实的作者信息(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缺少文字说明和作者信息视为无效投稿。

6、投稿作品须为原创作品,要保证内容真实、均不得对原始图像进行任何影响真实性、准确性的像素添加、删除、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