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此次,《流浪地球》却反套路,注重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中所传达的家国情怀以及宣扬的中国价值观,使得《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电影的成功,更为中国电影树立价值标杆,成为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一次成功范例。

「高考作文」流浪地球,中国文化元素新表达

一、作文素材

《流浪地球》是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该片于2019年2月5日(农历大年初一)在中国内地上映。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3月2日晚,在《流浪地球》上映第26日之后,票房成功突破45亿,观影人次超过8500万,海外票房突破500万美元,创下了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绩,该片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和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现象级大片,名列内地票房第2的电影。

二、构思点拨

无论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天马行空般的剧情故事,还是"中国特效"的精良电影画面,《流浪地球》在中国科幻电影界的确做到了史无前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中所传达的家国情怀以及宣扬的中国价值观,使得《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电影的成功,更为中国电影树立价值标杆,成为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一次成功范例。影片中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更是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同时电影高效率、高质量的制作更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推动与新的探索。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流浪地球》这2019年中国电影业的第一匹黑马带给了观众、行业难以预期的惊喜,足以称得上是中国式科幻片的一次丰碑式成功。

电影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电影的内核。在好莱坞科幻片长期主导世界科幻电影市场之后,观众对注重开疆辟土、探索未知的新家园、展现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剧情习以为常。而此次,《流浪地球》却反套路,注重将中华文化元素和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注入电影,既让观众体验到浓浓的人情味,也让中国文化元素有了新表达。

{!-- PGC_COLUMN --}

"乡土情怀"元素直抵人心。在电影全篇,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家"。以太阳急剧老化、带着地球"流浪"开篇,人类就开始了对"家"的守护和渴望。面对希望,航天员刘培强和以王磊为队长的救援队成员,选择为共同的家园战斗;陷入绝望,人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乡土情怀"始终是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中国人深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论距离多远,遭遇怎样的挑战,都愿朝着家的方向努力前行。正是这份"乡土情怀"的真挚情感,让人们有了"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念头,奠定了整个电影故事的发展基石。也正是这份"乡土情怀"的真实温暖,引发了无数观影者对电影内核的共鸣和点赞,成就了电影不断攀升的票房。

"与天抗争"元素蕴含希望。"希望是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只有敢于"与天抗争",才有生的希望。从山挡路移走山的"愚公移山"、海成灾填掉海的"精卫填海"、天破了补起来的"女蜗补天",到筑人墙堵决口"抗洪水"、手扒废墟指甲脱落"抗地震","与天抗争"的豪情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而这与面对末世求生的电影主题不谋而合。即便太阳急剧老化、2500年的"流浪之旅"未必定能成功,人类依然选择离开太阳系;即便科学家已经测算没有可能,人类依然用空间站的燃料以死相搏;这就是中国人"与天抗争"的豪情,始终坚定"人定胜天",不退缩、不放弃,甘于奉献、不惧牺牲,用坚持和努力点燃希望,走向美好。

"世界大同"元素助力共生。"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几千年来,世界大同、和合共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立足与此。电影中,全人类采用"饱和式救援"重启发动机也是起源与此。与西方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并没有采用超级英雄拯救地球的惯用叙事套路,而是以40余万人、5000台发动机、7万个火石,以及剧情最后各国救援队调转车头,驶向背离家园的方向等宏大场景,讲述了全人类集中力量成功拯救自我的故事,成为了科幻片中的"一股清流"。而这就是中国人对未来世界的清晰理解,对"世界大同"理念的深刻阐述。

《流浪地球》,既用探索创新立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也用恢弘场景呈现了中国文化元素,提供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新表达。在为《流浪地球》收获高口碑点赞之时,更期待其成为中国科幻电影蓬勃发展的预兆,让中国文化在新表达中更好传播,为共同发展汇聚更强力量。

☞延伸阅读:

——2014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假如有一款芯片》

假如有一个人发明了智能芯片,植入卖菜大娘脑后可以让她博览古今……任何人无需再学习。请根据这段材料,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