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曾是湖南芷江的大小姐,她曾经在五四运动中剪发明志成为学生领袖,她曾经和张太雷结为伉俪,由刘少奇介绍入党、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她曾经在白色恐怖下开展斗争20余年,最终她选择了她深爱的教育事业——做一名校长。她在上海吴淞中学担任校长一年后,中组部发函调她到教育部担任重要职务,王一知再次表示愿意在基层教育岗位工作。

在纪念五四运动百年之际,我们回溯时光,看到许许多多先辈在时代浪潮中为国家和民族奔走的身影,为之感佩,为之敬仰。北京一零一中学已故校长王一知,就是其中一位。

王一知(1901—1991)

她曾是湖南芷江的大小姐,她曾经在五四运动中剪发明志成为学生领袖,她曾经和张太雷结为伉俪,由刘少奇介绍入党、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她曾经在白色恐怖下开展斗争20余年,最终她选择了她深爱的教育事业——做一名校长。她传奇的一生,起点就是:五四运动!

五四大潮中走出的新青年

王一知,原名杨代诚,1901年出生于芷江县一个封建家庭。1915年她离家前往湖南桃源省立第二女师求学。除了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外,她还读过卢梭的《民约论》、柏拉图的《理想国》、达尔文的《进化论》、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等书籍。她最感兴趣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的《新潮》期刊。因为《新潮》上刊登的多是反对封建伦理道德,揭露封建家庭丑恶,同情妇女的无权地位和非人生活,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文章。为此她还写下《非孝》和《反对片面贞操》的作文,向封建礼教宣战。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一知勇敢投入斗争,宣传罢市,查烧日货,上街游行示威。王一知与同学们组织了十人救国团,她们节衣缩食,自己动手,编织各种小件编织品,资助学校的进步活动。她和十几个女同学一起剪去了长长的头发,特地去照相馆拍了张五四新青年的标准照,也是王一知留给我们最早的一张照片。

现代女作家丁玲当时和王一知同校,她曾经写道:“五四的浪潮,也冲击到这小城市了。尤其是里面的一小部分同学,她们立刻成立学生会,带领我们去游街、讲演、喊口号。……慢慢我有了一个思想:‘不能当亡国奴。’她们那时在学校里举行辩论会,讨论很多妇女问题、社会问题。……我很佩服其中的两个同学:杨代诚和王剑虹。”

五四运动时期的王一知

革命风暴中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

1921年下半年从二女师毕业后,立志报考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受到家庭阻拦,改赴向警予创办的湖南淑浦女校教书。1922年2月与女师同学丁玲等进入中共主办的上海平民女校读书。不久参加马列主义研究会,后经刘少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王一知感到自己革命生涯刚刚起步、对革命知识又知之甚少,于是改名“王一知”以自我鞭策。

1922年冬,随党中央和团中央机关迁到北京,在团中央妇委工作,住在李大钊家中,常与缪伯英去北京女师大做女学生的工作,开展妇女运动。1923年下半年,进入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大学,一边读书一边在向警予领导的妇女协会工作。接触了陈独秀、李达、张太雷、沈雁冰等革命者,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

1925年春,受陈独秀派遣从事工人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参加过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顾正红的抬尸游行。1925年底,受党组织派遣从上海到广州,在邓颖超领导的广州妇女协会任宣传部主任,主编《光明》周刊,并协助广州国民政府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张太雷开展工作。共同的革命理想使他们逐渐产生了纯真的爱情,结为志同道合的伉俪。那年,王一知23岁,张太雷26岁。1927年底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牺牲,这时的王一知已成为一名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共产主义坚强战士。她忍痛转入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开始长期的白区城市地下斗争生涯。

20世纪50年代初王一知与她和张太雷的儿子张知春合影

暗战上海:永不消逝的电波

1937年6月,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十分成功。在芷江从事地下工作的王一知和龚饮冰于1938年奉命回到上海。龚饮冰的公开身份是湖南万源湘绣庄总经理,王一知的公开身份是“全职太太”。

周恩来交给上海地下党的任务是,设立秘密电台,收集日伪方面的情报,向延安报告。这个任务落到王一知夫妇肩上。王一知夫妇在一个时期内,共建立、领导三个直接与延安通报的电台,即李白台、杨健生台和郑执忠台。王一知兼任三个台收送密电的秘密交通员。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原型就是李白烈士,而女交通员的原型就是王一知。1942年农历八月十四,李白夫妇被日本军警逮捕。王一知夫妇迅速撤离了所有地下电台,并委托爱国人士成功营救了李白夫妇。1946年,王一知夫妇回到上海。龚饮冰的身份是建业银行总经理,王一知还是“家属”,做的工作仍是地下交通员。1949年5月,李白牺牲在上海解放的前夜。多年后,王一知写了《永不消逝的怀念——忆李白同志》。

1946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龚饮冰、王一知,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表扬了王一知同志在上海地下电台工作中的成绩。

王一知在北京一零一中学办公室工作

三辞高干:永恒的教育情怀

王一知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曾经参与领导了妇女运动和工人运动。她从1921年至1948年,一直在白区工作,长期从事地下斗争,出生入死,功勋卓著。1949年2月,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颖超等中央领导同志两次征求她意见,希望她能为党领导妇女工作,她都婉言谢绝了。她最后明确表示:我只想做一名中学校长。她在上海吴淞中学担任校长一年后,中组部发函调她到教育部担任重要职务,王一知再次表示愿意在基层教育岗位工作。

1950年10月王一知任华北中学校长、北师大二附中校长。周恩来总理到学校视察,提出干部子弟特别是高干子弟,应与工人农弟打成一片。于是1955年起北师大二附中改为普通中学,王一知提出把学校命名为“北京一○一中学”,她说:“如果说过去有成绩,那就用一○○来表示,一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从一开始!”。

1964年,王一知给国家主席刘少奇写信,要求在全日制重点中学试行半工半读,自己编写教材。刘少奇批示后,率先在全日制中学试行半工半读,创办校办工厂,组织师生参加劳动。“文化大革命”中因此受到迫害。1977年平反,恢复了校长职务。1981年离休,在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她埋头苦干了30年,无私奉献,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

王一知曾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副主席。1979年荣获北京市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称号。1991年11月23日,王一知病逝于北京,走完了她90年的革命历程。红烛燃尽,悄然离开。

王一知九十岁生日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湖南日报》《新民晚报》《百年潮》)

http://www.beijing101.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