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挪出足够的时间做设计,设计师要了解自己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做出理想中的成品,自己需要消耗多少时数去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才能在计划阶段跟上司或客户要求合理的设计时程,或是像 Simon 一样想办法空出独立作业的时间。前 Netflix 人才长 Patty McCord 在畅销书 给力 中也曾分享了几个故事,例如程序设计师 Anthony Park 是个「非常沉默寡言」的人,Patty 一开始还担心他会无法融入 Netflix,结果他的出口成金反而让大家了解到「Anthony 这个人话不多,但当他开口时,总是说出聪明话。

Google 有个主讲设计的 podcast 叫做 Google Method Podcast,主持人 Travis Neilson 定期采访 Google 内部的设计师,谈论他们负责的项目,包含 Job Search、 Google Home 的工业设计、机器人互动设计等五花八门的领域。

最新的一集比较特别,Travis 广邀 Google 设计师们提出匿名自白,让大家提出常见的困扰以及平常难以向同僚启齿的行为与感受,并邀请三位 Google 资深设计师一起进行讨论。

共同讲者Simon Pan

  • Google News 资深互动设计师,曾经任职 Medium、Uber、Amazon Music。Brynn Evans
  • Youtube UX Lead,目前主掌 Youtube Living Room 平台。Brynn 也是女性 UX 设计师平台 Hexagon 的共同创办人。Hector Ouilhet
  • Google Search and Assistant 产品线设计负责人,曾经为 Google、MIT Media Lab、HP 等进行设计。

我在听这期 Podcast 时常常会有「对!就是这样!」的感同身受,整理了要点之后发现,Googler 在职场上的烦恼跟大家也相差不远,终归三个重点 — 时间管理、团队合作、自我认同。

时间管理

1. 预约时间

对于设计师而言,能够将宝贵的时间花在设计流程上是再令人满足不过的事情。然而随着资历越深,时间似乎渐渐变成是别人的,而不是自己的。设计师花越来越多时间在开会等行政事务上,每天只剩下少少的时间留给设计本业,久而久之便容易感觉迷失了方向。

为了从繁忙的行政事务中脱身,讲者 Simon 提到他会故意在行事历安排几个空档,附上像「季度设计总结」、「视觉系统重整计划」之类看起来超重要、超严肃的会议标题,避免同事找他开会,空出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让自己可以专注在思索核心问题与设计本身。

2. 专案所需时数

为了挪出足够的时间做设计,设计师要了解自己需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做出理想中的成品,自己需要消耗多少时数去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才能在计划阶段跟上司或客户要求合理的设计时程,或是像 Simon 一样想办法空出独立作业的时间。

讲者们提供了一个关于估计时数的小撇步 — 比你预计的时数再多加几个小时就对了。

3. 观察别人的行程

除了更加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行程,讲者 Brynn 说她会跟踪别人的行事历(Calendar Stalking),时不时观察同事的动态(当然是公开的行事历)藉此掌握其他人的行踪,以便拦截某些她想合作的人;或是注意有没有自己应该加入、却没被邀请的会议,以免错过重要信息。

△ 人容易迷失在时间的洪流中 Photo by Curtis MacNewton

团队合作

1. 专案中的边缘人

在组织或项目中,充斥着不同个性、背景、职能的成员,有些人可能觉得适得其所,但也总会有些人感觉自己的意见常被忽视,难以产生归属感与向心力。

例如内向者容易感到自己的声音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传达出去,在会议中如果不是最吵或最有娱乐性的人,往往没有机会提供意见或主导话题。

文本人员和研究人员也常常感觉在团队中不被重视或不被欢迎,因为大家不熟悉他们的功用,再者是他们通常在项目后期才出现。

2. 身为主管或领袖,你能做什么?

首先,你要为团队建立 mindset ,让大家了解,所有人都是项目的一份子,有贡献就是有贡献,每个人都有其必要性。

下一步就是要将重视每个人的态度表现出来。如果团队中有比较含蓄被动的人,但你知道其实他有许多好点子,身为主管或是共同协作者可以主动点名该人提出回馈与想法,或是分配时间专门给他们进行表述。

前 Netflix 人才长 Patty McCord 在畅销书 给力 中也曾分享了几个故事,例如程序设计师 Anthony Park 是个「非常沉默寡言」的人,Patty 一开始还担心他会无法融入 Netflix,结果他的出口成金反而让大家了解到「Anthony 这个人话不多,但当他开口时,总是说出聪明话。」

给力:硅谷有史以来最重要文件 NETFLIX 维持创新动能的人才策略。原文名称:POWERFUL: Building a Culture of Freedom and……

如果在会议过程中真的找不到好时机,让与会者聚焦在那些有所贡献却尚未发声的人身上,或许你可以在讲解设计成果时当众提起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例如:

「John 帮我们将文本润饰得更精准流畅,现在的原型看起来更真实了。」

「Amy 的研究结果让我们更了解使用者的需求,真是帮了大忙!」

当你为那些普遍没有声音的人发声,或是主动把舞台让给他们,这不但显示你是个好的协作者,更为你在同僚之间建立好关系。

3. 如果感觉自己无处发声,你能做什么?

你要知道,一次会议的决策通常不会是项目的最终决策。会议中人多口杂,如果不擅长争话头,你可以制作一些非实时性的材料在会议之前或之后分享给大家,例如投影片或一份 Google Doc,记得花些心思放上亮眼的封面先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再进一步解释你的观点。

又或者是,在会议结束后寄信 follow up,如此一来你能花点时间好好思考、写草稿,将脑内思绪想清楚了再进行沟通。记录下来的点子和观点往往能比会议中的一句话延续更久,长远来看,对项目更具影响力。

自我认同

1. 我感到自己在团队中无足轻重

「我觉得自己只是个挪像素的(pixel pusher),没有在帮团队解决真正的问题。」

身为大型项目中的一份子很容易感到自己像小螺丝钉,工作内容与决策端严重脱节,感觉像不断在做没意义的事情。

但其实可以转念想想:每个关节都很重要,应该重新解释成 — 如果没有你的话,这个产品不会出现,你是伟大愿景的一部分。虽然有点陈腔滥调,但你可以决定被项目的大浪推着走,或是当创造这波大浪的人。

另一个方法是主动找使用者经验研究员合作,听听看自己的设计得到了什么样的使用者回馈,无论正负评都非常激励人心,足以让人了解到自己正在做有影响力的事情。

讲者 Hector 反而对于自己是个 pixel pusher 感到骄傲,因为他的任何决策,无论大小,都会影响无数个页面,光是挪一个像素就足以让无数工程师崩溃(话说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吗 ),花上数年的时间把产品修得更完整。

讲者 Simon 也附议,他认为身为设计师,当大家都要倚赖你的专长、使用你所设计的成品时,你也建立了整个论述的基调。

2. 菜鸟需要正向回馈,老鸟需要有效建议

「我想要更多正向、有建设性的回馈,让我知道自己是个很厉害的设计师,如此一来才能够抵销心里那股永远都在追求更快、更好、更多的渴望。」

设计师职业生涯的起步时期非常需要称赞与鼓励,因为一切经验都是全新的,设计这行业又缺乏明确的标准,不像其他职业如产品经理可以评量转换率、业务能藉由业绩等值化工具衡量表现。

此时,如果有个过来人告诉设计师,以你的资历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哪些部分超乎预期,哪些部分又是有潜力继续培养发展的,对于菜鸟设计师而言是无价之宝,更是盏明灯,我认为这就是师徒制的重要性,甚至比教导务实的设计准则还要更有价值。

然而,对于已经奠定自己的行事标准、也清楚自己有几两重的资深设计师需要不同的东西 — 「与其给予正面回馈,还不如点出我需要改进的部分,」讲者 Brynn 说,「给我能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建议。」

讲者 Hector 也承认,他其实就是那些容易忘记称赞别人的主管。为了效率,在项目进行期间,他不会刻意进行正面评论,只会点出需要改进或是让案子停滞不前的地方,以让项目继续运行。他认为没有提到的地方就是代表你做得很好了,一切运行顺利就是最直白的赞赏。

3.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在其他设计师面前,我喜欢假装自己很了解使用者经验指标,但其实我根本读不懂 Google 内部设计指标文件。」

讲者 Brynn 打趣地回应:「因为这不是 Google 招聘人的标准啊,在场没有人是因为很会读设计指标文件而被延揽的。」

针对「假装自己懂」这件事情,大家明显很有共鸣。主持人 Travis 问大家在职涯当中有没有假装过,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有,无时无刻,几乎全部。

我很喜欢讲者 Hector 讲的一句话 — 学习,就是你从无知开始,踏出第一步,跌倒,爬起来,再踏出下一步,不断重复到你懂了为止。The whole point of learning is to LEARN from it.

结语

写到最后发现,这些准则不只适用于设计师,其实大多也通用于其他行业与职能。无论是随着资历而缩水的时间、团队合作的眉眉角角、还是对于自我能力的肯定,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职涯问题。

我特别喜欢这集 Podcast 的原因是,这不是大家在谈论自己有多成功、多优秀的成果发表会,反而是在聊那些平常不会摊在台面上讨论的话题,用那些有趣、古怪的小偏好或小故事来分享自己有点害羞甚至脆弱的一面。

这是一种有抚慰效果的安心感 — 原来有人跟我一样都有这样的烦恼,不孤独的感觉真好。

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涵盖了许多 Podcast 中的内容,但仍然有些主题没有机会点到,所以还是非常推荐大家直接去听这一集的 Google Method Podcast 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