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天才?如果你身边有清华的朋友,他应该是周围人眼里的天才。而一个7岁小女孩,能解出研究生级别的高数难题,那她应该是天才里的天才。

《天才少女》是三年前在美国上映的一部电影,该片的反响虽然不比《摔跤吧爸爸》强烈,但这部影片的意义同样深远。

这部剧的女主角是一个7岁的小女孩,玛丽出生以来,就是一个天才。她听经济新闻,便能预测出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玛丽具有对数学的极高天赋。

可这样的天赋,让玛丽都7岁了,还zai没有同龄的朋友。玛丽唯一的朋友,是邻居阿姨,她是一个年龄近四十岁的成年人。

玛丽的舅舅弗兰克为了让她过上正常小孩的生活,送她去了学校。可玛丽的天赋,让她在同龄人中与众不同。

上学第一天,玛丽对1+1这样的数学课程非常无感,甚至对老师表达了不满。老师为了考验玛丽,让她口算三位数的乘法,意外发现了她的天赋。

这件事引起了学校的注意,校长建议把玛丽送到更合适的学校,并会提供全额奖学金。其实把天才放到天才堆里学习,是对天才最好的培养,可这个建议被弗兰克拒绝了。

天才应该受到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呢?

以玛丽的母亲为例,同样的数学天才,从小在严厉的家庭环境长大,她的童年与数字为伴。在她生下玛丽后,便自杀了。这样的教育,成就了一个悲剧。

玛丽的外婆伊芙琳对玛丽的母亲寄予厚望,一切和数学无关的事情,都不被允许。这样的教育养育了一名数学家,却把玛丽的母亲逼上了绝路。

玛丽的母亲不负厚望,解出了千禧难题,名字有望流传千古,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可为了报复伊芙琳,她在死前,把解题的稿纸留给了自己的哥哥弗兰克,交代伊芙琳死后才能发表。

伊芙琳是一个失败的母亲,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把思想强加在自己的女儿身上。有时候父母总想给子女最好的教育,却不尊重子女的选择,这种所谓的“为你好”,抹杀了多少人的梦想呢?

而弗兰克则不同,为了避免妹妹的不幸,他把侄女玛丽当成一个普通女孩来教育,没有强加大人的思想,也没有抹杀玛丽的天性。

弗兰克没有把自己当成大人,而是把自己当成了玛丽的朋友,以情育人,是最好的教育。

玛丽在学校,公然打了一个12岁的男孩,因为他恶作剧破坏了同学的作品。弗兰克去学校后,并没有批评玛丽,反而认可玛丽的行为。

这样的教育,给玛丽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打人是不对,可12岁男孩以大欺小的行为更不对,玛丽的三观很正。

当玛丽知道自己的生父,就在同一个地方,却毫不关心自己时,她一个人躲在房间大哭,伤心不已。弗兰克是安慰教育她的呢?

弗兰克把玛丽带到了医院的产房门口,当有人为孩子出生而开心雀跃时,他对玛丽说,你出生的时候就是这样。

这样的感染力,让玛丽开心起来,弗兰克安慰她不是靠空洞的言语,而是让她切身体会了,周围人关心她的情感。

往往大人犯错时,总是碍于脸面不愿意承认。弗兰克却不同, 他有时候也会犯错,可也总愿意认错道歉。

弗兰克因玛丽撞见了留宿在家的女朋友,对她大发雷霆,说出了伤人的话。可弗兰克立马就冷静了,及时对玛丽道了歉。

弗拉克的气话,就像玛丽因生气而说出讨厌他的话一样,这不是真实的想法,这样的解释,玛丽立刻明白了。

伊芙琳和弗兰克的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伊芙琳代表大多数的家长,总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和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放在子女的人生中,妄图控制子女的人生。

弗兰克代表一种开明的教育,寓情于教的方式,不会压抑子女的天性,还能开发出更多的潜能。

中国有句名言,子不教父子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至关重要,但并不是“严师”就能出高徒,否则会适得其反。

《天才少女》中玛丽有着极高的天赋,可本性却是一个小孩,她想要同龄的伙伴,想要童真的童年。她懂数字,可她不懂亲情也不懂世故。或许最好的教育是,在该有的年纪做该有的事。

天才也不过如此,更何况是普通人,小孩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