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之众的正规军,且当时接受了日军武器装备,外加美国援助的情况下经过三年多内战几乎消耗殆尽。解放军从刚开始的120万人越大越多,经过三大战役后国共内战胜负基本成定局。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嫡系部队在三大战役中消耗过半仅剩百万。


这百万嫡系防守在长江南线,但是此刻蒋介石的竞争对手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部队也仅仅只有30万。为什么在当时的背景下李宗仁能挤掉蒋介石担任“大总统”的位置,老蒋自己被迫第三次下野了呢?


其实单单从兵力上来讲桂系仅30万人马,且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防守。但是蒋介石嫡系军队以汤恩伯为首长江防线上面有75个师少说也有45万人,再加上各地的驻防部队,蒋介石在兵力上明显处于优势,被迫下野的原因是什么呢?

桂系部队实力强悍且善于保持实力

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桂系其实一直在保存实力,纵观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很少出现桂系回合解放军作战的影子,除了大别山地区和桂系碰过面之外其余没有什么大仗和桂系打过,且解放军也从桂系那里吃过亏,可见战斗力强悍。


桂系部队不但强悍,白崇禧本人也善于保持实力。在莱芜战争开战之前,白崇禧就用权力将自己的亲信部队第七军和48师调回了自己大本营,不让他们参加山东队解放军围剿的战事。不但如此在淮海战役爆发后,老蒋有意让白崇禧指挥战场所有部队,看似是一个美差事,但是白崇禧委婉拒接且桂系没有派一兵一卒支援淮海战场,还阻挠其他派系部队驰援徐州。


蒋介石部兵力分散,战斗力低下

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被迫防守长江南线企图阻止解放军南下,但是此时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了。除了汤恩伯手下的45万东拼西凑的残兵败将之外,且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重建起来的部队,其战斗力完全不如淮海战役期间黄维,黄百韬兵团那么有战力。


除此之外蒋介石西北和华北嫡系已经无法和蒋军主力会合了,盘踞西安的胡宗南手下虽然当时拥有20万人马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且华北傅作义手下的十多万嫡系也被东北野战军包了饺子,无法往南撤退,最终在傅作义的主张下向我军起义了。


一边是白崇禧桂系毫发无损的部队,一边是历经连败士气低落的蒋军,其作战士气和经验上是完全没可比性的,且桂系作战素然勇猛,岂是蒋军临时拼凑的新兵营能打得了的。但是蒋介石下野这招棋其实有点以退为进的意思,李宗仁上台后并没有什么实权,且处处受制于蒋介石。为了让桂系出力老蒋退出了总统的位置,把和谈破裂的骂名也丢给了桂系,有点一箭双雕的意思。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纵观历史202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