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70年,北京妇女合影,约翰·汤姆逊摄影。莫拉什是第一批活跃在晚清北京的西方摄影师之一,也是第一个在街头拍摄北京日常生活场景的摄影师。

这些老照片由不同的摄影师拍摄,像碎片一样拼凑出了晚清百姓日常生活的画面。虽然这幅画面并不完整,但它非常具体直观,比大量文字的描述更能还原历史现场,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接受。试想一下,这样一个没有电灯没有网络的年代,穿越回去做财主你愿意吗?

1890年,男孩为一位读书人上茶(拍摄者不详)。

1870年,北京妇女合影,约翰·汤姆逊摄影。

汤姆逊特意让三人分别背对、面对、侧对镜头,以展示满汉妇女的不同服饰和发型。右一是穿袄裙、裹小脚的汉族妇女,左一、左二是穿氅衣马褂(或坎肩)、梳大拉翅的满族妇女。

1860年代,手拿扫帚的妇女,香港Hing Qua照相馆摄影。

这位妇女心不在焉地摸着扫帚的木柄,凝视着照相机。她微微驼背,肩膀圆圆,说明她一生都在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此类在照相馆内摆拍的照片,是要销往欧美西方国家以赢利的。

1863年,北京卖玩具的小商贩,乔治·斯奥古斯特·莫拉什摄影。

莫拉什是第一批活跃在晚清北京的西方摄影师之一,也是第一个在街头拍摄北京日常生活场景的摄影师。这张照片记录了一个卖玩具的盲人,他敲着锣吸引顾客的到来。

1890年,北京街景(拍摄者不详)。

人们骑着骡子或赶着马车从镜头前经过,街上没有挤挤挨挨的人群,展现了慢节奏的帝都生活。那个三门四柱的木结构牌楼也富有老北京的特色,很可能是东单(或西单)牌楼。

1860年代,广州商人,米勒·弥尔顿摄影。

弥尔顿1861年来华,主要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活动,其作品以摆拍来表现百姓的日常生活。他缺乏对晚清社会深入的感受和体会。

1880年,福州的舞龙表演,乔治·伯特伦·沃比摄影。

摄影师准确地抓住了中国最具标志性的民俗文化之一——舞龙。也许浮光掠影地观察中国的西方摄影师不明白“龙”的意义,但他肯定发现在节庆、贺喜、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表演。

1900年,河南某城的小巷(拍摄者不详),充满生活气息。

约1901年,北京的商人,山本赞七郎拍摄。

晚清时期骆驼是北方重要的运输工具,山西、陕西、蒙古与北京之间的商贸交流,主要靠成群结队的骆驼。沿城墙行走的驼队,一度是老北京的著名风景。

1880年代,上海五层茶楼(拍摄者不详)。

这张照片从一个较高的位置拍摄,阳台上的男人以自信的表情面对镜头。茶楼华丽的店面装饰展示了浓厚的商业氛围。晚清时期,上海的茶馆是娱乐休闲中心,里面有丰富的曲艺节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