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槽之欲望之城》的观影感受很糟糕,在影院感受了一把久违的“坐立难安”,这是一种身体对烂片本能的抗拒,是再多的鸡汤也不能安抚的躁动情绪。

龙标、参与公司logo依次放完后,这次“上刀山,下火海”的征途就开始了。

开头是一个超级大特写——

张家辉一身伤痕躺在船头,右脸上的疤痕尤其明显。

转场戏里,张家辉拖着未经修剪的长发和邋遢的衣服,走在满目黄沙中。

稍作停留,他半蹲下来,从腰包里取出匕首,有板有眼地剥核桃,吃得正来劲,一只豺狼在空中划出灰色线条,从侧面猛扑过来,张家辉闻风而动,手起刀落,豺狼受伤,欲发起二轮进攻。张家辉的眼神却从狠厉变成柔情,张开双臂,伸出五指,然后豺狼掉头跑开。

下一幕:阴翳到难以喘息的雨天,身穿风衣、鼻梁架着黑框眼镜的何炅老师入镜:我要拿下九趾跛。尽管何老师想传达一种冷硬的语气,但效果适得其反。

作为犯罪片,张家辉很懂“开片立人物”的规矩,但懂规矩并不代表做得好。

碗哥看完这三分钟,就预感《低压槽》要凉凉了。

在接下来的109分钟里,电影逐渐放大了它的烂片潜质,观众头痛、屁股痒的生理反应也一并放大。终于熬到结尾,徐静蕾饰演的大反派,由于计划失败功亏一篑,躺在张家辉怀里,瞳孔变红,挤出两滴血泪。

这场戏,碗哥想起了《富春山居图》里不按常理出牌的佟大为,以及《大闹天竺》里行为混乱的王宝强。

拿出《富春山居图》和《大闹天竺》来类比,是因为三部电影有一种相同的特质,即导演过于陶醉在自己臆想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由此滋生的热情掩盖了不具备掌控电影能力的客观事实,他们自认为的“灵光乍现”搬到观众眼前,无非就是胡来。再加上主创明星都是良心的,宣发都是卖力的,群众基础都是稳固的,索性来一部圈圈票房。

截止发稿时,《低压槽》的豆瓣评分还没放出,虽然不至于沦落到两三分,但这的确不是一部及格的影片。

为什么不及格,从剧情、节奏风格、质感三方面来分析。

先说故事吧。

可以这么说,如果有营销文章说破大天,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吊起你看片的胃口也不要上当。但凡看过卧底题材,特别是香港卧底犯罪片的,都能推测出故事的整体走向。要命的是,这部《低压槽》所有的剧情,能百分百套入观众的既有印象中。

模糊地说,这部电影意在还原卧底在执行任务时,在判断善恶时,内心拧巴的状态。

具象地说,张家辉饰演的于秋作为警方卧底,长期潜伏在犯罪团伙中,他凭借高智商、高情商、高武艺,屡破大案,但多年的“内鬼”角色让他对是非善恶产生了动摇。

说实话,关于卧底题材,《无间道》系列是公认的巅峰,而这之后,港片呈现出断崖式垮塌。张家辉作为演员,也曾在港片“回光返照”的年代,凭借《证人》、《线人》两部卧底片拿过影帝。

但为什么自此之后,卧底题材的电影绝迹了呢?

因为已经玩儿不出花样了。

如今的华语犯罪片,要么推崇曹保平的硬汉写实犯罪片,要么就是《踏血寻梅》、《暴雪将至》那种有逼格的留白犯罪片。单纯的靠情怀去打打打,近期的《英雄本色2018》《狂兽》已经用票房证实了此路不通,况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卧底这种灰色职业本身并不讨喜。

张家辉无视了市场,执意拍了一部过时的影片。

转型做导演,他更想留在自己的岁月中。

比如,片中一个酱油角色说了这样一句台词——

“那人让我吃勺子,我怎么办?砸碎后直接吃咯!谁想到吃完他还让我吃锅!”

这个梗,来自13年前张家辉主演的影片《黑社会》,他饰演的飞机面对大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吞下了玻璃勺子。

初看这段戏,观众跟着飞机一起疼。

经典重现后,张家辉没有料到的是,观众早就被暴力镜头喂得麻木了,而今的香港电影,也没有杜琪峰镜头下的江湖气了。

《低压槽》第二个硬伤,是它的节奏失衡。

为了达到“刺激”的视听效果,张家辉给电影从头到尾铺了配乐,音乐风格大体走了迷幻、磅礴的路子。

劲爆的音乐搭配暗沉的动作戏,很明显是为电影的暴力感铺路。

这种方式未免有些小儿科,电影专业还没毕业的学生,都明白“直给的刺激太廉价”的道理。

在电影中,这种配乐被塞得满满当当,不管是于秋单枪匹马杀入敌方老巢,还是战斗结束配角们互相缝合伤口,无处不在的耳听刺激让观众疲惫,MV式的效果让影片失真。

每一帧都有配乐,等同于每一帧都没有。

节奏就此混乱,观众抓不到重点。

影片的结局设置在富士山下,张家辉徐静蕾在热气球上唇枪舌战,本来挺有意境,正义战胜邪恶,就此收尾,也不会招来骂声。

没想到的是,这场戏后,张家辉又辗转多地,一边交待后事一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妥妥的烂尾。

第三个槽点比较玄乎抽象:影片的质感。

有人问了,啥叫影片的质感呢?

从剧本层面来说,如果主角能让观众有带入感,主角内心的矛盾能让观众感同身受,事件的发展发现能牵动人心,就叫有质感;

从摄影层面来说,随便摘取电影的某一帧,观众能体验到画面的呼吸感,景深清晰,有明确的主次关系,这就是一个有质感的镜头。

都说王家卫喜欢拖延,他十年磨一剑,追求的就是电影的质感。

一部电影将质感做到极致,甚至可以绕过故事本体,直接成为经典。

也正是这个比较虚的东西,能让一部影片跳脱出流水线印象,让观众有兴趣重看一遍。比如毕赣的《路边野餐》,那个42分钟的长镜头,虽然你不懂导演在表达什么,但却很享受此刻的画面。

很遗憾,《低压槽》的质感,跟网页游戏《贪玩蓝月》一样一样的。

在宣传档期,张家辉最挠头的一件事就是对着镜头自我介绍。

他基本都会以“大家好,我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大家好,希望多多支持我的新片”来开场。

努力屏蔽“张家辉”三个字,自从“渣渣辉”这个梗火遍互联网之后,张家辉在内地获得了比以往更高的关注度,但也带给了他不小的困扰。有人在知乎上问:“为什么张家辉、古天乐会代言贪玩蓝月这种垃圾游戏,广告还很智障?”

《贪玩蓝月》这种网页游戏,生命周期短,用户都是《传奇》第一批玩家(比如碗哥),当年这些玩家没钱买装备,于是游戏商推一波情怀,然后满足他们年轻时的心愿。如何吸引到他们,当然是砸重金发声。

至于游戏的合理性、故事性,通通不是重点,整体感觉:粗劣。

如果你看了《低压槽》,可以把这种粗劣感完全带入到影片中。

在热钱的助推下,犯罪片《低压槽》概念先行,虽说商业与艺术并重,但在院线注定是部“几日游”选手。《低压槽》的主力观众,想必也是有港片情怀的人,他们留恋港片巅峰时期塑造的江湖。

而对于观众的观影感受,主创们是不太在乎的。

无逻辑的剧情+虚张声势的特效+狂轰滥炸的配乐,出了电影院的你,好比废寝忘食连刷几天《贪玩蓝月》,从此你明白了一件事,有些电影,得用命去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