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伟老师和新疆学生在一起。”这是赵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学生对环境感到不适,还是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赵老师都会及时出现,成为几百名在津求学的新疆学生最可信赖的人。

赵伟老师和新疆学生在一起。
复课期间,天津中学毕业年级的体育课。
王啸宇鼓励学生们用国画、书法装点教室,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
■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升入中学、考上大学……一路求学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位老师,即便毕业多年,我们都会记得那些个性鲜明、各有所长的老师们。在求学路上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中,“年龄差”最小的就数充满活力的年轻老师了,跟他们对话顾虑更少,一起弹唱说笑更拉近了师生距离。今天,我们走近几位普通的青年教师,看看他们跟学生们一起成长的温暖故事。

新疆学生眼中亲切的“赵哥”

日前由市文明办评选的“2020年天津好人”4月榜单公布,天津市崇化中学新疆部学管处主任赵伟老师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

与赵伟老师的对话,是在他的工作间隙。因为要照顾留校的463名新疆学生,同时还要给高中学生上网课,赵老师每天都很忙碌。赵老师说,因为工作需要,早上不到7点出家门,晚上9、10点钟回家,还要经常放弃休假,在旁人看来分外辛苦,但如果把这当成一份事业,就会乐在其中。

高中历史教师、班主任、学校新疆部主任,赵老师的工作充实而忙碌。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担任学校新疆部主任后,每逢节假日,他都和新疆班的学生们一起度过。端午节一起包粽子,中秋节给学生们发月饼,国庆节从10月1日早晨的升旗仪式到天山杯运动会,再到爱国诗会,他始终陪伴在学生身边。几年过去了,年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他都是跟新疆学生一起守岁。日子久了,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赵哥”“赵总”“老赵”。

今年疫情期间,赵老师更是天天住在学校。“不能让一个孩子出问题”——这是他给自己下的死命令。有几个学生的家长刚刚来到天津准备探望孩子,可为了所有学生的安全,赵老师拒绝了他们的请求。面对家长与孩子的无奈和伤心,他耐心劝导反复做工作,让家长明白不见面才是真的爱孩子。在新疆的家长也都牵挂着自己远离家乡的孩子们,这段时间赵老师每天都会和家长联系,介绍学校严密的防护措施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耐心回答每一位家长的疑问。新疆和天津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所以他和家长沟通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每年暑假,赵老师都会和同事们一起送新疆学生返乡探亲。从订票、订大巴车、准备食物到沿途的组织照顾,他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同时,他还会和同事们一起进行家访,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跟家长们沟通学生在天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有的学生家里生活不富裕,赵老师还经常自己出钱,帮助交纳学费、学习资料费等。“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赵老师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学生对环境感到不适,还是生活学习上遇到困难,赵老师都会及时出现,成为几百名在津求学的新疆学生最可信赖的人。

体育老师 学生的“减压神器”

中学毕业年级在复课后的体育课怎么上?在天津中学,张目求思、于景凯、李鸿春三位体育老师动足了脑筋。

张目求思、于景凯两位老师负责初三年级的体育教学,特殊时期两位体育老师特别设计了既拉开生均距离又方便自主锻炼的队形。由于男女生的体考项目不同,采取了分班教学模式。

张目求思曾做过两年的初中班主任,以体育老师的身份当班主任,会写歌,会教学生英语、物理和作文,这曾经引起过不少关注。今年,张老师卸下班主任工作,对每班每周四节的体育课,他倾注了更多精力。因为当过班主任的缘故,学生们把他当成了知心大哥哥。张老师觉得,这让他的课执行力很强。无论是5人一组的准备活动,还是跳绳、慢跑等恢复性锻炼,学生们都很认真。

带女生班的于老师在课上说的最多的就是鼓励的话。针对女生的特点,于老师用了不少“小心机”。比如让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当领头羊,带着成绩落后的学生一起跑跳;分组练习时,让不爱动的学生做示范,并及时表扬……在于老师看来,坚持好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不放弃、有韧性的品格,在他的课上,不允许学生们偷懒。“我总跟学生说,即使最终的体考分数还是没有提升,但只要努力过,比自己原先的记录有进步,就不会后悔。”于老师觉得,这份鼓励会让学生们受益终生。

往年此时,高三的体育课已经停课,而今年学校给高三学生每周安排了两节体育课,不但学生们开心,李鸿春老师也特别高兴。他认为,在操场上合理适度的锻炼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身体素质,还能减压,以更轻松饱满的状态继续冲刺备考。除了指导学生做体能恢复训练外,跟学生聊天也是他现在体育课上常做的事,有的学生压力过大,在操场上不说也不动,这时李老师就会跟他说些轻松的话题,带着他一起锻炼。他认为,大考前的这个阶段,体育老师就要当学生的“减压神器”,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美术”班主任 开美育“小灶”

“90后”王啸宇老师2016年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顺利入职天津一中。当老师的第一年,小王老师就被学校委以重任——担任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于是,他跟自己工作后教的第一届学生一起经历了3年的酸甜苦辣。从开始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镇定从容,小王老师说,他跟学生一起褪去了青涩,收获了成长。

艺术类专业出身的班主任有些完美主义,小王老师刚接班就定下不少“班规”,强化规矩意识,监督班里每位学生“立好规矩”。同时,他还决心追求不一样的班级特色。比如他在任教的班级开展了美术课前分享演讲活动。即利用每周美术课前5分钟,进行美术相关内容演讲,每人分享一段美术故事,介绍一位艺术家,欣赏一幅画作。经过坚持,学生的参与度达到了百分之百。此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搜集、多媒体应用等动手能力,更能在演讲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对艺术的了解度和审美能力。

小王老师还创立了微信公众订阅号“王老师的美术课”,介绍适宜青少年审美认知的美术原创文章和艺术审美活动,目前已发布美术类精彩文章近百篇。

从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到有代入感地站在学生角度聊天,小王老师觉得班主任工作让他成长了许多。小王老师把每周五定为班级家长开放日,家长们可以分时间段来学校看看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直观感受班级秩序。作为新手班主任,小王老师还坚持在班级后面“陪读”,这一坚持就是一年多。“陪读时间长了,班里同学如果看到我没有在教室坐着,还有点不习惯,派代表到办公室找我,直问‘王老师,您还跟我们一起上课吗’。”小王老师笑道。拉近师生距离后,他班里的学生都愿意跟他直言不讳地交流。

文 贾林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