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艺术西湖·第二届国际水墨博览会以“水墨即意义”为题,将于5月24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水墨艺术,是中国人观世界的文化成果,历经近千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水墨文化、水墨意识、水墨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像基因一样已深深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构建了中国人所独特的精神世界。水墨自身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自我完备的世界,它不需要人们再去皓首穷经地寻找什么动机、探究什么意义。水墨本身即是彼岸。为了到达那里,一代代的艺术家们前仆后继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合目的地与水墨一起自成体系为一个有着无尽可能的无极世界。

以下是本届水墨博览会总策展人汪骥先生、执行负责人李健先生对“水墨即意义”的诠释。

为什么举办以水墨为主题的艺术博览会

汪骥/文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重视文化发展、创新、交流和普及的民族。《论语·季氏》有云: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体现了中国伟大的先哲很早就熟谙文化在社会上有着高台教化的重要意义。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沉淀,几经周折,我们有了一套自己的非常成熟和完善的文化造血的体系。


赵无极 《西湖墨韵》 纸本水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自立自强的崛起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国人的民族意识和身份意识日渐觉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在多个场合提到了“文化自信”,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和创新的母体,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为深沉的精神追求。水墨艺术,是中国人观世界的文化成果,历经近千年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水墨文化、水墨意识、水墨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像基因一样已深深融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构建了中国人所独特的精神世界。


艺术西湖·首届国际水墨博览会现场

作为一名在艺术博览会领域驰骋了多年的工作者来说,以水墨为主题,搭建一个不同于西方艺术史体系的艺术平台,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我相信也是每一个热爱水墨艺术的中国人的梦想。我们的水墨博览会就是在这样一个实践“文化自信”的伟大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从艺术博览会行业的中观层面来说,近些年中国各地综合性的艺术博览会越来越多,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出现了许多仿造巴塞尔艺博会模式的新兴的博览会,竞争已趋日益白热化,同质化现象却也十分严重了。我们的老品牌“西湖艺术博览会”已经办了21年,虽然,无论是在定位上、还是规模上与我们所期待的目标还不具备优势,亟需进一步的创新理念。我们尝试跨领域合作,紧抓“文化自信”这条主轴,改革思路,必将在社会各界朋友们的支持与关怀中,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展道路。


艺术西湖·首届国际水墨博览会现场

经过与行业内许多著名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多次交流,他们给了我们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我们艺博会的举办地杭州,是一处焕发水墨文化幽香之都。无论其人文环境,历史积淀,还是文化底蕴都具有其他城市完全不能比拟的优势。杭州西湖艺博会有条件有实力走一条凸显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精神,特色鲜明、专业高端路线的中国水墨艺术博览会之路。我们相信这是一条新路,是一次有意义的伟大尝试。

也谈水墨即意义

李健/文

由皮道坚、王春辰、杨劲松三位老师担任学术主持的艺术西湖·第二届(2019)国际水墨博览会将于今年的5月24-27日期间在水墨文化之都——杭州(或有着深厚水墨文化意识的杭州),再次与大众见面。与去年的主题“水墨无极”不同,“水墨即意义”作为本届主题,三位学术主持人据此各自做了精彩的阐述。

水墨即意义,让我想到了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的一句名言:“如果某些事情本身就成了它自己的目的,那么我们就有权说它是艺术。”水墨自身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自我完备的世界,它不需要人们再去皓首穷经地寻找什么动机、探究什么意义。水墨本身即是彼岸。为了到达那里,一代代的艺术家们前仆后继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尝试,合目的地与水墨一起自成体系为一个有着无尽可能的无极世界。水墨走到今天,是一种价值观的理性选择,我相信它还会朝着光明的方向继续走下去,因为在价值选择的世界里,人的最终归宿和终极关怀乃是其核心所在。理解了这一层,你也就理解了水墨之无穷魅力所在。


刘国松 阿玛达布朗峰 镜框183×90.5cm 2008

要理解水墨,不能不提到它赖以生发的原始土壤,即我们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这个大的营养皿。中国人的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等都是儒家思想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直到今天依然有着深深的烙印。我们强调礼仪、尊卑有序、修身齐家,无非是要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大同世界,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强调了一种对于人性的完善和自我节制,但是不可避免的,也会形成一种对于人性自由的压制。人生之复杂,靠一种思想难以解决一揽子问题,为了给芸芸众生疲惫的心灵找到另一个栖身之所,我们也欣然接受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于是出现了儒释道在中国共生共荣的奇特景象。多种思想并存,多种生活方式共存不同的信仰导致截然不同的美学价值观念,这也正是水墨可以多元化、甚至多维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水墨这个载体上能看到多种风格迥异的呈现便不足为奇,同样是水墨,我们既能找到“四王”式的中规中矩、复古重道,也有“四僧”式的我用我法、开天辟地。


冯钟睿 《73-2》 设色 纸本 镜框三幅 每幅185x84.5cm 1973

不同的时代,变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是会大相径庭的。绘画和书写的方式也会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本届艺博会“水墨即意义”主题展,正是为杭州市民和藏家们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水墨艺术之最前端的艺术成果。它们可能完全不同于我们所习惯的水墨艺术范式,甚至冲撞着我们关于水墨文化的既定概念。但是,收藏历史,接纳和关注新文化艺术表情,正是本届艺博会的用心之处。


吕寿琨 《禅》 设色 纸本 镜框94.5x43.8cm 1964

毋庸置疑,水墨走到今天,它所表现出的状态到底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我认为还是要交给时间去回答。艺术史不会欺骗世人,最终能流传下来的一定是最有生命力的那批好东西。它们在前人来看是应然的可能,而我们来看是实然的结果,它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蜿蜒而来,涓涓不息。至于它要流向何方,还是那句话,时间会给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个答案一定藏在今天我们所做的种种努力之中,种种尝试之中,也许在高堂之上,也许在角落之中,都不要紧,只要还在我们的视野里就有可能性,我想这也是本届水墨博览会把多元化作为其重要考量所具有最大的意义吧。


曾小俊 《野逸天屏二号》 设色 纸本 镜片 216x318cm 201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