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福区垃圾一年减量27%

“4+2”模式让各类垃圾都有“家”

开福区垃圾一年减量27% “4+2”模式让各类垃圾都有“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11日讯(记者 张颐佳 曾鹤群 通讯员 胡丹)建筑垃圾加工制成再生砖,枯枝树杈捣碎后变成发电燃料,残羹冷炙通过固液分离成为生物柴油……今天,长沙市开福区垃圾分类现场观摩会举行,物业公司、学校、社区、园林等相关部门300余人真切感受到了“变废为宝”的活戏法。

开福区垃圾一年减量27% “4+2”模式让各类垃圾都有“家”

垃圾本不是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2017年开始,开福区走在省会前列,率先在清水塘街道、伍家岭街道等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随后在35个社区16个小区分类试点。开福区通过“4+2”分类模式(可回收垃圾、有毒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家装垃圾、大件垃圾)形成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一条龙模式,有效实现了垃圾从“源头”到“尽头”、从“单一处理”向“系统治理”的转变。

开福区垃圾一年减量27% “4+2”模式让各类垃圾都有“家”

“以往有些地方群众把垃圾分开了,垃圾车一来却是混装拖走。垃圾先分后混,挫伤了很多百姓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参观了多个垃圾分类处置站后,福凯物业的工作人员张为群赞叹:“咱们开福区因地施策,真正实现了垃圾分门别类,工作真扎实。”

开福区率先全省建成了多个垃圾分类处理站,大件垃圾、装修垃圾、餐厨垃圾、园林垃圾、渣土消纳、盾构土等细分垃圾不仅有处可去,还实现了资源利用,真正“变废为宝”。

开福区垃圾一年减量27% “4+2”模式让各类垃圾都有“家”

2018年,开福区建成全功能垃圾分类屋、大件装修垃圾暂存点32个,设置四分垃圾桶5000余处,全区垃圾比2017年减量27%。

据测算,2017年长沙市日均生活垃圾就达7876吨,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如果按照每年生活垃圾0.8t/M3的容量,长沙市的生活垃圾5天能填满贺龙体育馆,32天能填满九龙仓……

开福区垃圾一年减量27% “4+2”模式让各类垃圾都有“家”

“珍爱环境,变废为宝,加强政府的主动引导,才能实现全民参与,真正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开福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拥兵在现场观摩活动中与代表们深入交流,他说,开展垃圾分类要重宣传、造氛围,明思路、快推进,建设施、求实效,强执法,重考核,让该项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大家共同守护一个干净、美丽的家园。

据悉,2019年开福区财政预计投入垃圾分类、垃圾站“两改”经费4200余万元,全区将进门入户广泛宣传,今年10月以前完成107个社区(村)全面覆盖,使全区生活垃圾自然增量与分类减量基本持平。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