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百击》这部影片中,特吕弗对时间远不如对戏剧空间的真实性那么重视,镜头结构不是绘画式的,没有给现实增加什么内容,他极力揭示现实的深层结构,呈现已经存在的、成为剧情组成因素的关系。安托万偷吃牛奶,安托万和雷内抱着偷来的打字机在街头匆忙行走、交易,安托万被关进囚车里穿越巴黎市街,安托万最后的逃亡等,导演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长镜头。

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非常广阔,摄影机不能同时拍下一切,但是至少对选定拍摄的事物可以尽量表现得全面完整,长镜头就是一个有效手段。《四百击》这部影片中,特吕弗对时间远不如对戏剧空间的真实性那么重视,镜头结构不是绘画式的,没有给现实增加什么内容,他极力揭示现实的深层结构,呈现已经存在的、成为剧情组成因素的关系。导演仔细观察世界,穷本溯源,最终揭露它的严酷和丑恶。

电影《四百击》:讲述了一个少年的伤痛与绝望

电影是一种主观努力的结果,是主体的自我投影,是一种作为客观性出现在银幕上投影。巴赞的本体论,就是用这种主体投影解释电影特有的现象学倾向,作为他的电影分析、电影史研究的立论基础。《四百击》与巴赞的本体论,保持着血缘意的亲密联系。它是一部探讨少年成长的心灵历程影片,所以导演运用了大量的主观镜头,设身处地地表现当事人当下的处境和心境。比如,主人公安托万被父亲打了耳光后,游荡在街头,走过贴着“圣诞快乐”字样的玻璃窗前,有一种鲜明强烈的对比作用。

电影《四百击》:讲述了一个少年的伤痛与绝望

电影《四百击》:讲述了一个少年的伤痛与绝望

《四百击》不强调和渲染戏剧冲突,追求一种生活的风格,只是通过发生在学校庭、街上、少年管教所等一系列日常琐事,不断的冷遇和打击,描写男主人公的孤独、郁闷、走投无路。导演打破样式局限,抒情与纪实、喜剧与悲剧浑然一体。影片没有拘于什么固定模式,充分表现生活的悲喜转换、安危转换于意想不到的日常生活旅程中悲喜与安危的转换,使影片叙事一波三折,波澜起伏,富有鲜明而动人的节奏感。

电影《四百击》:讲述了一个少年的伤痛与绝望

安托万在学校受罚之后的逃学一天,他用一种逃学的错误方式换来了短暂的自由和欢乐,轻松愉快的音乐一扫影片开始时的抑郁气氛,仿佛一切不愉快都已经过去;当他与朋友谈笑风生,好像把忧虑丢到一边了时,他母亲与别的男人在街头拥抱接吻的场景非常刺激地闯入孩子眼帘,这是一个躲不过的尴尬;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没有责任意识,只知道贪图自己一时痛快的年轻女人,这是一个不管丈夫和孩子的为所欲为的母亲。安托万偷吃牛奶,安托万和雷内抱着偷来的打字机在街头匆忙行走、交易,安托万被关进囚车里穿越巴黎市街,安托万最后的逃亡等,导演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长镜头。

电影《四百击》:讲述了一个少年的伤痛与绝望

《四百击》采用了一种仿记录手法,以类型的混合粉碎类型,创造性地赋予故事高度的真实感。它的真挚而富有洞察力感动了许多人。最后结尾处,安托万冲出球场一路独自奔跑跑过空旷无人的田野灌木丛、空房子、陡坡,摄影机沿着塞纳河畔跟拍;最终,孤立无援、筋疲力尽的安托万走投无路,有家不能回。从被拘禁处逃出的行动变得没有目标,他只能跑向吞噬一切的大海和翻滚的海浪。年幼的他来日方长,可惜脚下无路;有父母有家庭的他,可惜没有人需要他珍惜他;面向摄影机,安托万忧伤的眼神,胜过千言万语,倾诉了一个被社会家庭遗弃的少年的伤痛与绝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