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中的众多考点

【简介】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考点一:参战双方

前秦、东晋

考点二:主要指挥官

前秦统治者:苻坚

东晋:谢安

考点三:以少胜多(东晋8万VS前秦80万)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从此国家一蹶不振,苻坚被叛将所杀,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晋军取得全面胜利,并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使东晋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考点四:历史典故

投鞭断流: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苻坚却不屑地回应:“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形容兵士多,军力强大。

草木皆兵:前秦的先头部队在洛涧附近被晋军偷袭,被击败得溃不成军,令一向骄傲的苻坚信心动摇。他得知晋军正向寿阳前进,便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动静。“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后以“草木皆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的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余兵逃回北方。当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后以“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

折屐齿:谢安收到淝水之战晋军收复寿阳的捷报,因为太兴奋,跨过门槛的时候,把脚上木屐的齿碰断了。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并改土山为东山。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谢安临危受命,沉稳安排,经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安也被封为三公之上。后以“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小伙伴们了解了吗?真题实验,最好不过,请看题:

【真题1】下列战役与成语典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B.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C.赤壁之战—投鞭断流

D.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答案】C

【解析】

A项,长平之战,赵王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导致失败,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B项,巨鹿之战,是项羽率领数万楚军破釜沉舟大败秦军,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C项,投鞭断流,出自于淝水之战,东晋初年,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投鞭断流表现出了苻坚的自负,意思是我们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选项表述错误,当选。

D项,“草木皆兵”出自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大败前秦。秦军统帅苻坚在交战中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敌人的兵力,形成了典故“草木皆兵”,选项表述正确,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真题2】下列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对应正确的是( )。

A. 涿鹿之战:草木皆兵

B. 牧野之战:阵前倒戈

C. 长勺之战:投鞭断流

D. 马陵之战:破釜沉舟

【答案】B

【解析】

A、C项,草木皆兵、投鞭断流均出自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草木皆兵是形容前秦军溃败之后,看到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追兵的情形。投鞭断流是开战之前,前秦统帅描述己方兵多将广的词语。选项对应错误,排除。

B项,阵前倒戈出自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阵前商军将士阵前倒戈共同伐纣。选项对应正确,当选。

D项,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秦军。选项对应错误,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