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11月14日讯(记者 张玲 刘庆康)高交会20岁,风华正茂。1998年前,在深圳上学的少年刘若鹏最盼望的一个节日就是“荔枝节”,节日里可以吃到美味的荔枝、龙眼和广东各色小吃。1998年后,“荔枝节”变身为高交会,在人山人海的展馆里,刘若鹏第一次听说了纳米、机器人这样的新名词。

高交会今年刚好20岁

2018年,刘若鹏和他的光启团队第八次参加高交会。对于他而言,时光是最好的礼物,光启从0到1,再到今天成为超材料行业的领头羊,每一年的高交会,就是光启蜕变之时。

11月14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在会展中心接受了深圳新闻网记者的专访,谈起自己跟高交会的渊源,并寄语高交会能继续引领中国科技的光明未来。

提问:您已经参加高交会很多年了,咱们今年是第20个年头,您刚才也说了,今年是您非常正式的,也是第一次非常正式的参加这个高交会,能讲一下光启跟高交会的这样一个渊源,包括对于这届高交会,您有一些什么样的期待?

刘若鹏:好的,我先说一下我跟高交会的渊源吧。1998年之前,那时候我还在深圳上学,每年都有一个大家都特别想去的节日,叫做“荔枝节”,不仅能吃到各种美味的荔枝、龙眼,还有广东很多很好的小吃。

但是从1997年之后开始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荔枝节”改名了,叫做高交会。1998年,我印象特别深,(现场)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根本人都进不来,当时我还是小朋友,我也往里挤,挤不进来。

刘若鹏和记者谈起他与高交会的渊源

刘若鹏还记得,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开幕式上致辞。也是在高交会上,他第一次听到纳米概念、机器人,这些名词就是那个时候开始,进入他的视野。

从美国杜克大学回国后,2010年,他和另外四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深圳成立了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开始开发超材料等尖端技术。

从2011年开始,光启就开始参加高交会,到2018年是第8个年头——刘若鹏说,光启自身的成长也是伴随着每年的高交会而成长起来的。

对高交会的变化,他感受明显,“刚开始的高交会还是以一些比较实物的产品和展示为主,越往后,尤其是这几年,高交会已经开始变成了洞察科技产业、科技趋势洞的重要的盛会。”

刘若鹏说,很多前沿的技术、新兴的技术,包括原创的技术,都是在高交会上从概念开始,一步一步成熟起来,逐步走入工程化应用,然后创建新的行业和新的品类,甚至创建了一个新的细分行业。

他认为,高交会这些年来,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案例,实际上光启也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2011年,光启在高交会上展示的还是非常早期的超材料,尽管已经比实验室做的好很多,但是跟今天的成果比还是处于早期的研发阶段。他们在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人造的超材料去调节电磁波,并带来优秀的电磁响应。

经过8年的时间,“我们真正的把实验室科学,从实验室里面带出来,创建它的技术体系,创建工业体系,然后通过军民融合,率先在尖端武器装备领域和反恐领域应用。”

他感慨地说,在这些对尖端技术需求特别迫切的领域里,真正让它们工程化,走向实战、走向运用,今天的光启也是对过去8年所有团队成员在这么一个新的领域里默默付出取得的成果做了一次总结。

是总结,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启。刘若鹏表示,今年,光启参加了国家的军民融合展、珠海航展等一系列的展会,他看到了更多的企业也都在做超材料不同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开发。

“换句话说,超材料已经开始从一个科学概念走向了一个行业。很多重要的军工集团也把这样一项技术列为整个集团非常重要的发展技术领域和产品领域。”

“从0到1总是难的,经过8年的时间,真正能把大家在实验室的一些早期的只限于基础研究、只限于发论文、科学探索的这些东西,转变成为对行业带来变革,转变为一种新的战斗力、生产力——从这一点来讲,这是今天我们可以在高交会的成果展示意技术展示中可以看到的。”

提问:高交会这2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您对高交会有什么寄语?

刘若鹏:高交会从1998年到现在已经有2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越来越多孕育着科技革命的新的技术成果、技术进展会越来越多地率先在高交会去亮相,而不是硅谷的某一个展。我想这个可能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最直观的缩影或者最直观的折射。我也非常期待在高交会20周年以及随后的高交会上,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影响世界的新技术革命、新技术科技,从这里体现出我们大湾区,还有国家的原创能力、创新能力。

提问:您觉得现在高交会能不能承担引领中国科技的重任?中国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到底有多远?

刘若鹏:我也非常期望高交会能继续引领中国的科技发展。高交会能否实现引领,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深圳在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前沿性,(即深圳)适不适合创新企业在这里发展。如果它不在这里发展,它未必会那么远跑来参加高交会。

这也是整个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是否还按照当年锐意进取的精神去发展最前沿的技术、最尖端的技术,经过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这是它是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关于中国跟世界先进科技的对比,刘若鹏认为,从技术或者从学术的领域,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研究热点、方向,进入到产业链又涉及到不同的行业,每一个行业里面上、中、下游有不同的链条,所以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大不能一概而论。

“大家可能有时候会说,这个里面的芯片可能不是你的,里面的材料可能不是你的。但是实际上能把这么庞大的东西系统集成出来,这也是产业链里面一个环节,非常难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出来的,那么大的系统。你把它放在一起,它还不出错,这是很难的事情。”

但是,在一些领域,比如超材料领域,“我们的海量目标追踪技术领域,这个一直是引领的,而且我们在整个技术的发展、产业规模的推动的速度是快于其他发达国家的。”

但是从中国科技的整体来看,刘若鹏认为差距依然存在。他说,现在的科技革命,绝对不是一个点上面突破,,它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方方面面的齐头并进,从最基础的材料开始,到最后系统的集成,再到这个商业模式,才能真正把整个行业发展起来。

“我觉得构建这样的创新体系,尤其是新兴技术、尖端技术,军民融合,需要再进一步练内功,真正把体制、机制的各种障碍打通,让最尖端的技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地产生价值。”来源:深圳新闻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