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刘嘉敏 李慧)错位发展不能错失创新、错失创新必将错失未来。近年来,罗湖积极推进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打开了城区发展空间,大力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了辖区各类核心创新指标全面提升。

11月14日,素有“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第二十届中国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会展中心盛大启幕,罗湖馆以“加快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设,引领罗湖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为主题,设在会展中心1馆“信息技术与产品”展区。本届高交会上,罗湖展团共筛选了21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涉及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智能显示、智慧城市、计算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各种“黑科技”齐齐亮相,尽显罗湖科技未来之光。

三大亮点缤纷袭来

从科技出发重新认识罗湖

借本次高交会的契机,罗湖将全面展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推进以来在规划布局、空间拓展、招商引资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参展项目多为产业带招商引资成果企业及创业企业,参展的新兴科技成果将改变企业及参展市民对罗湖老城区的看法,提供一个重新认识罗湖的平台,挖掘罗湖老城新价值的机遇。

以往高交会专业性强,观众体验性不足,为此,罗湖展馆提供充分的产品互动体验,提升观众参与感。在保障企业展示空间的基础上,设计多个展示屏幕及专门互动展台,产品的展示与现场演示想结合,增加展示互动性与专业性。届时,参展的市民观众将能通过产品直观体验,了解到第三代基因测序、智能芯片、智慧城市运作、植保无人机、专业机器人等前沿科技产品。

高交会期间,罗湖同步设置第二届大梧桐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11月15日,第二届罗湖区大梧桐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活动将举办。双创赛决赛活动的举办将会有效聚集新兴产业创新企业和创新团队,引导和整合科技资源与服务资源,有效激发创新活力与创业潜能,强化罗湖区创新创业氛围,为本届高交会营造更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8日,区委区政府将会展中心举行了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专题推介与项目签约千人大会,产业带建设全面启动,成为辖区战略性新产业发展核心载体,成为区委区政府重点工程与中心工作。

新兴产业不断孕育成长

大梧桐新兴产业带成为创新载体

早在2016年,罗湖对老城区创新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先后组织编制了《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综合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整体布局了产业带发展。产业带西起银湖,沿泥岗路、布心路,罗沙路,覆盖罗湖整个北部地区,建成区1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4.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清水河、东晓布心、莲塘三个片区。今后,产业带将通过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核心布局“一校三谷多园区”,形成“北科技创新、南金融商贸”错位发展格局,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与此同时,罗湖推动产业带纳入省、市新兴产业规划布局,争取最大资源支持产业带发展。目前,产业带已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创新节点、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与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清水河片区已纳入深圳高新区“一区多园”扩区范围,并被认定为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东晓布心片区被认定为深圳市生命健康产业基地,莲塘片区被认定为深圳互联网产业集聚区。

根据产业带“一校、三谷、多园区”规划布局,城市更新项目必须坚持产业规划前置审核,围绕产业带产业规划与布局,突出“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理念,打造科技创新专业园区。目前,产业带城市更新项目已建成专业园区6个,企业入驻率多数超过90%,人工智能产业园(政府购置进元大厦物业)成为深圳首个专业人工智能产业园,国威科技大厦、IBC广场今年即将完成规划验收投入使用。

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罗湖新兴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创新指标增长快速,政策体系不断得到优化,在科技创新方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截止2017年底,辖区营收超过10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超过5亿元的17家,超过1亿元53家;纳税超过1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超过5000万元12 家,超过2000万元的21 家,超过1000万元36家。来源:深圳新闻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