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团队的“纳米铜浆在光伏领域的运用”获得大赛一等奖,奖金25万元。

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中山赛区,参加总决赛的团队在介绍项目情况。

“今年是我们第一次跨过珠江,跟珠江西岸城市合作开展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激动之余,也心怀期待。”23日,在2018年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中山赛区决赛上,香港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吴恩柏颇为感慨。

除往年设立的香港、广州、深圳、澳门、北京五个分赛区外,这一赛事今年增设了两个珠江西岸城市的赛区,中山就是其中一个。

从4月发动宣传到日前的总决赛,3个多月内,中山分赛区共收到了80多个参赛项目,经评审最终有16个团队进入决赛。经过角逐,来自香港的“纳米铜浆在光伏领域的运用”项目夺得一等奖,获得25万元奖金和晋级全国总决赛资格。

“选择中山赛区,首先是因为对中山很感兴趣。”一等奖项目的参赛选手严册坦言,在考虑项目产业化方面,团队对于中山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极为看好。

以高端赛事带动高端创新资源流入中山,再撬动当地产业的转型与发展,中山和香港在产学研方面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在决赛上,中山市和香港科技大学还签署了共建香港科技大学中山联合创新中心的补充协议,拟通过成立港科大重大科技专项,用于支持中山市企业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展应用技术、实用技术、试验推广、技术开发等项目。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 刘月婷 张书姝

参赛项目聚焦健康医疗和信息科技

本次大赛没有参赛主题限制,但尤其鼓励选手关注科技创新领域。从中山赛区的参赛项目来看,纳米科技、信息科技、医疗保健等领域是比较集中的几个类型。

比赛现场,“TransFlexScreen柔性LED透明显示软屏”带来了更薄、更轻及可弯曲的LED软屏展示。

“我们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目标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创造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引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的袁锡鸿是该项目团队的队长,据介绍,其专利产品 TransFlexScreen柔性LED透明显示软屏体现了灵活性、多变性、无缝连接、柔性可弯曲、折叠成任意形状、高透光率、高亮度及防水、防紫外线设计等特点,适合户内及户外使用,取代了原有LED硬屏的硬板设计,可根据不同需求为客户打造出多种风格独特的产品。“而且产品超薄、超轻、非常容易安装,可直接贴在玻璃上作为显示屏。”

此外,健康医疗项目也成为热门领域。由中国药科大学的朱伟萍等选手带来的“AI智能高血压精准诊疗指导系统”,曾获美国FDA-510K和欧洲CE医疗设备认证,能为急性原发性心梗预警及提高高血压有效控制率提供改善。由香港科能三维医疗带来的“三维打印个性化金属医疗产品”也表现出色,该产品可运用专利技术,按患者结构和医生需求定制高精度产品。项目负责人丘荣丰介绍,由该团队负责的三维打印个性化金属足踝骨于2016年植入人体,是香港首宗案例。

来自香港大学的林建明和队友带来的“HPTS功能检测健康预报系统”,则结合法国国家核医学前沿功能医学检测技术,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实现智能前瞻性健康预判及健康管理。“可以为真正实现治未病提供最有效的前端分析数据,具有大健康的普遍价值。”

夺冠团队有意在中山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新材料项目,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严册和队友们这次带来的“纳米铜浆在光伏领域的运用”,拿下了中山分赛区的一等奖。

“在光伏生产中,印刷方法被认为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并且银浆是最常用材料。与银相比,铜更便宜并具有相似的导电性。然而,铜浆并未被广泛采用,因为它很容易被氧化成铜氧化物,其导电率仅为铜的百万分之一。为了防止氧化层的形成,浆体中的铜填料可以通过涂层钝化,并最终在烧结过程中将其去除。”严册介绍,“我们的纳米铜技术已经准备好替代光伏产业中对价格敏感度极高的纳米银和纳米金颗粒,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铜浆和油墨,从小批量样品到大批量的灵活配送,可以根据特定的客户需求快速量身定制配方,以满足客户的生产需求。”

这款产品在取代银浆材料的同时,能将价格降到原来的50%、将使用寿命提升到50%左右,专家被参赛选手所介绍的市场前景所打动。最终,该项目夺得了本次决赛的一等奖,将跻身全国总决赛。

来自斯邦吉(Bonzee)化工有限公司的“通过水热技术合成的高度多孔的石墨烯气凝胶(GA)”也是对新材料创新产品的探索。据介绍,该产品能从海水中吸附上层的漏油以及其他杂质,再通过挤压回收内含的漏油,进一步完善对海水中的杂质和漏油的吸附能力,同时通过提高资源可利用率来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漏油和其他有害杂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该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尽管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针对回收漏油的产品,但改善其吸附容量、吸附速度和可重复利用率的高度多孔结构的可回收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海绵,其市场价值还是比较令人期待。

本次大赛在全国有7个分赛区,选择在中山参赛的选手,大多考虑在中山实现项目产业化。“我比较看好中山在这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潜力,一来区位优势不错,二来政策扶持力度较大,第三是这里的产业基础比较好,也比较符合我们项目发展的方向。如果条件成熟,我们会考虑把产业化的地点放在中山。”严册表示。

推动中山企业融入国际创新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将带动城市之间的创新资源流动。本次大赛中,也出现了诸如“国际青年人才培养服务平台”这样的中介服务项目,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点、以人才为线打造国际青年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实现企业与人才高效对接。该项目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了优胜奖。

除一等奖的“纳米铜浆在光伏领域的运用”外,“AI智能高血压治疗系统”“隔音PVB”获得大赛二等奖,“三维打印个性化金属医疗产品”“TransFlexScreen柔性LED透明显示软屏”“功能检测智能健康管理系统”获得三等奖。

赛后,中山科技局与香港科技大学举行了签约仪式,为落实《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推动中山市技术升级,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移,中山市科技局与香港科技大学签署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包括成立港科大重大科技专项,用于支持中山市企业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展以应用技术、实用技术、试验推广、技术开发等;促进中山市企业与香港科技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推进中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建设。

中山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是香港科技大学一年一度的标志性盛事,未来将继续支持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中山分赛区的举办,持续加强香港科技大学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联系与合作,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家之间的交流。

关注

学生团队参赛项目

中山职校唱主角

除了常规的比赛,本次大赛也设了学生团队项目,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以下简称“中山电子科大”)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选手唱主角。

其中,获得学生团队一等奖的“D-ear零压感镜客耳机”结合人机工程学,通过独特耳垫开槽设计为核心,为视镜群体提供了头戴式耳机设计解决方案,还能为品牌耳机提供专业的工业设计。这个项目获得过多项国际奖项,包括德国Red Dot Design奖、韩国K-Design奖、意大利A-Design奖等。

二等奖“e+康”也聚焦健康医疗产业,主要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居家康复服务,通过FES辅助康复机器人、自主康复机器人、智能手环、微信小程序,配合制定全程康复治疗方案,构建患者、家属、e+康之间的信息闭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全程健康管理与康复治疗指导;而三等奖获得者“岭南传艺”项目则主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岭南传统手工艺,参赛团队将电子商务引进岭南传统手工艺领域,助力岭南传统手工艺重新焕发生机,构建兼具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手工艺传承创新平台——传艺平台,通过拉近传统手工艺和人们的距离,吸引更多人关注传统手工艺。

作者: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