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后来抗战中蔡廷锴也有着一定的复出,但因为蒋介石始终不给他真正兵权的原因,所以他的人生结局和蒋光鼐是差不多的。不过后来因为蔡廷锴和蒋光鼐、陈铭枢、李济深等人联合反蒋失败的原因,所以他的人生也开始进入了深寂。

近代史中广东出了很多名将,这些名将都分别在民国时期各自建立下了自己的威名,虽然广东在近代史中所出现的名将并不如其他省份那么多,但是这些名将的威风却一点都不弱于其他省份的名将。

余程万

余程万是广东台山人,同时也是黄埔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他和其他黄埔第一期的学生不一样,他在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并没有马上投入行伍中去建功立业,而是去读了大学。

因此他就错过了对很多黄埔学生来说最良好的建功立业机会,在后来重新加入军队的时候,就只能从远远不如其他黄埔一期学生的起点开始从头奋斗。在抗战爆发后,余程万成为了他学弟王耀武的手下的一名师长,跟随74军这支抗战铁军奔赴起了各大战场。


当时他率领的军队是74军的57师,74军在抗战中是一支实打实的铁军,而作为74军仅有三支师的其中一支,57师的战斗力自然是不弱的,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余程万的57师在抗战中获得了虎贲的称号。后来更是在常德会战中以8000士兵的力量抵抗了日本3万精兵的包围整整12天的时间。而在最危急的关头因为迟迟等不到援军,所以余程万带了几十人突围寻找起了援军。

虽然余程万后来带援兵夺回了常德城,不过蒋介石却为此发起了滔天的怒火。他之前的命令是让余承万无论如何都要守住常德城,即便把所有人都搭在了常德,也不允许有丝毫的撤退。所以他后来生气地就想让人处决余程万,虽然在众将们的挽救下,余程万保住了一条性命,但是仕途也就此中断,除了后来蒋介石在没人用的时候把他重新提拔为军长之外,再没有任何亮眼的战绩。

薛岳

薛岳是广东韶关人,在近代史以及抗战史中均有着赫赫的威名,他所毕业的学校是民国早期有着鼎鼎大名的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在如今虽然没有黄埔军校出名,但是其存在却为民国早期培养出了很多的军阀以及将帅,在影响力上是丝毫不比黄埔军校差的。从这个民国早期的优秀军校毕业后,薛岳凭借着自己优秀的军事能力以及过人的军事知识投入了孙中山的粤军中,然后开始了他这一生的征程。


一直到了抗战爆发时,他已然成为了一名手握大权的统帅,在第九战区统率着无数抗战将士们对外敌发起了绝命攻击。

罗卓英

罗卓英是广东大埔人,虽然名气不如薛岳那么庞大,但他也是抗战中有着鼎鼎威名的名将。和薛岳一样,罗卓英也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学生,而且在他读保定军校的时候,还和陈诚是关系非常要好的同学。在陈诚早期的发展历程中,只要他是一支军队的主将,那罗卓英必然是这支军队的副将,由此可见他们关系的深浅。


抗战中的罗卓英是各大战场的常客,除了少部分大战场之外,几乎很多战场都有着他率军参与的身影。而他在抗战中是从军团司令开始做起的,最后一路上升到了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以及远征军司令长官的位置上。

蒋光鼐

蒋光鼐是广东东莞人,在他早期追随孙中山的时候,他就已经加入了孙中山创建的粤军中。后来蒋光鼐作为广东铁四军的一员将领随同铁四军参与了北伐战争,在北伐战争过后几年,他所率领的部队在经过几次扩编后,成为了后来我们所熟知的19路军。


在一二八事变的时候,率领19路军在上海地区迎击倭寇的19路军总指挥就是蒋光鼐。不过后来因为反蒋失败的原因,所以蒋光鼐失去了他的部队和根基,于是他接下来的人生就开始变得平平淡淡起来,再没有经过太大的战火与波澜。

蔡廷锴

蔡廷锴在早期的时候是投靠在粤军名将陈铭枢手下的,因为能力极为不错的原因,所以他得到了陈铭枢的看重,随同陈铭枢的一步步提升,他也开始慢慢地往上爬了起来。

后来蔡廷锴参与了东征、北伐战争,又在蒋介石和李宗仁、冯玉祥等人爆发的中原大战中,建立下了不小的功绩。


最后在蒋介石的合编下,蔡廷锴和蒋光鼐的部队被合编成了19路军。

开始时19路军的总指挥是蒋光鼐,而蔡廷锴则担任着副指挥的职位。后来在一二八事变结束后,蒋光鼐被蒋介石晋升了位置, 成为了主政一方的大佬,而蔡廷锴则接替了蒋光鼎的位置,成为了19路军的军长。

不过后来因为蔡廷锴和蒋光鼐、陈铭枢、李济深等人联合反蒋失败的原因,所以他的人生也开始进入了深寂。

虽然后来抗战中蔡廷锴也有着一定的复出,但因为蒋介石始终不给他真正兵权的原因,所以他的人生结局和蒋光鼐是差不多的。

所以说这就是广东近代史上比较能打的名将,当然近代史中的名将并不仅仅只有我们上面所说到的几位,除此之外我们所熟知的叶挺将军、叶剑英元帅、张发奎等人也都是非常能打的,因为篇幅有限的原因,所以就不一一介绍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