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看一张图片: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共同签发的“史上最牛毕业证”


这是一张民国时期的毕业证,其主人叫李鸿樾。因毕业证书的导师栏里赫然写着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赵元任、陈寅恪 、李济、曹云祥等历史名人,故在这里人们称之为“史上最牛毕业证”。

下面对相关人物进行简单的介绍,让你知道它为什么是“史上最牛毕业证”。

李鸿樾(1896年—1974年),湖南浏阳三口乡筱野垅村人。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

他在王国维指导下,再加上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等人的栽培,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出色地完成了《古文字学》课题的研究,于1926年6月毕业。在浏阳县立中学执教期间,不少学生交不出书籍伙食费,他均慷慨解囊。胡耀邦、杨勇等一批贫困学生,均得到他的照顾和支持。从1939年起,先后出任浏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浏阳狮山中学校长。李鸿樾学识深厚,廉洁奉公,关爱师生。在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任职时,正值日寇进犯,国难当头,学校经费拮据。他四处奔走求助,并将学校一度迁往沔江农村,才使教学免于停顿。浏阳解放后,李鸿樾不顾年高体弱,先后执教于浏阳一中、三口农业中学。1962年底,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挂职回湖南工作期间,一次到三口乡视察时,特邀请他的恩师李鸿樾叙旧,倾表感谢之情。

确切地说,清华大学那时候还不叫清华大学,应该称之为清华学校。1924年5月,曹云祥成为正式校长,梅贻琦任教务长。1925年春,成立国学研究院,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导师。同样是这一年,29岁的李济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人类学讲师,与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同执教鞭。所以说李鸿樾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到此为止,毕业证书中的人物全部出现了。

  • 曹云祥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共同签发的“史上最牛毕业证”


曹云祥,清华学校第5任校长,民国八年10月6日,曹云祥正式署理校长,在任约六年。曹任内,清华的学术规模有了巨大之突破。如在民国十四年春成立国学研究所,聘请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诸先生为导师。同时,也开始招收大学部学生,分文、理、法三院,并附设研究所。曹云祥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MBA学位获得者之一,他在该校任职期间颇有作为。1930年起作为中国工商管理协会的总干事,继任理事长,充当了在中国宣传入介绍和推行科学管理的领军人物,理论上也有一定的贡献。

  • 梅贻琦

梅贻琦(1889年—1962年),字月涵,祖籍江苏武进,祖先于明成祖时由江南迁居北京,后于天津落籍,为梅曾臣长子。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由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学成归国。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共同签发的“史上最牛毕业证”


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期间,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期间,对师资人才进行严格遴选和延聘,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

  •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共同签发的“史上最牛毕业证”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共同签发的“史上最牛毕业证”


王国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上最著名的是其《人间词》与《人间词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
  • 陈寅恪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共同签发的“史上最牛毕业证”


陈寅恪(1890年—1969年),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 赵元任

赵元任(1892年—1982年),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清朝著名诗人赵翼(瓯北)后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生于天津。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共同签发的“史上最牛毕业证”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学之先驱,“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赵元任在语言学方面的代表作有:《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国话的文法》《国语留声片课本》等。赵元任在音乐方面的代表作有:《教我如何不想她》《海韵》《厦门大学校歌》等。赵元任翻译的代表作有《阿丽思漫游奇境记》。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代表作《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是他的学生,“给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可谓桃李满天下。

  • 李济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共同签发的“史上最牛毕业证”


李济(1896年—1979年)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并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李济哈佛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受聘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任国学研究院讲师,后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职,1949年后赴台湾大学及史语所。

至于梁启超,就不必多介绍了。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后,任命罗家伦为校长,易名“国立清华大学”,任职期间,罗家伦对学校组织结构大加整改,延请了蒋廷黻、张奚若、萧公权、冯友兰、张子高等几十位著名教授。1931年10月14日,任命梅贻琦为校长,其在任17年中,对学校建设贡献巨大,确定了清华著名学府地位。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