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舍得意识,也是培养他的一种思考习惯,这会让他在以后人生中面临重大选择时,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在规律生活下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而且比较有耐力。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不逼孩子一把,你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他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看过《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吗?它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来,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阿米尔·汗饰演的摔跤手辛格,一直都有一个为印度赢得一枚世界级金牌的梦想,迫于形势和生存压力放弃摔跤之后,寄希望于生个儿子帮他达成心愿,不料辛格连续生了四个女儿!

后来他认为,天赋不是只有儿子才有,他看到女儿身上特有的摔跤天赋,他决定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于是,辛格每天让孩子们5点就起来训练,不准她们吃喜欢的零食,狠心剥夺了她们的童年。

这些看起来就像现在所说的“中国式父母”那样,怕孩子输在起跑线,逼他们去上各种特长班,嘴上说着都是“为了你好”其实全然不顾孩子的想法。

但是在这样看似严厉的父爱下是更深层的情感,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能在将来有出息,能够自由选择想要的生活呢?

当然,辛格的两个女儿对这种父爱并不理解,直到有一天,她们的邻居女孩披着嫁衣在一片欢快音乐中郁郁寡欢,流着泪对辛格的两个女儿说:“我希望有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他是爱你们的,他是负责的,他在为你们的人生努力,你们不用在14岁时就嫁给你们不认识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饭。(注:印度广泛存在男权社会现象)

这番话,点醒了辛格的两个女儿,他们才了解到爸爸辛格严厉背后那深层的爱,她们的小宇宙开始燃烧,她们梦想的火种被点燃,并在最后极具影响力的比赛中拿下了摔跤冠军。

逼孩子和放任孩子,哪一个更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小编听过一个答案是这样说的:孩子被“逼”学习的过程可能是“残酷”的,但在残酷的背后,可以看出父母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决心。

有人说,《摔跤吧!爸爸》里的故事有印度社会的特殊背景,不太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我们不能否认,童年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决定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减负之下,教育部门正是让你有更多时间来思考如何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孩子!

之前有一篇讨论很广泛的文章《逼孩子学习跟放任孩子,究竟哪种更残酷?》里面提到:

层次越高的家长,越不会满足于“衣食无忧”。因为他们深知,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比拼的不仅是孩子本身,也是孩子家长自身的教育水平、眼界阅历、对时局的把控力度,以及物质条件、软性资源、教育参与度、对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等的比拼。

尤其是最近的减负政策,并没有让很多家长更放心,虽然时间多了,却反而更忧心该如何利用多出的时间来培养孩子的能力!而且,还总想着逼孩子怕孩子逆反情绪高涨坏了亲子关系,放纵孩子又怕孩子朝不好的方向疯长!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教育孩子要趁早,别等孩子长大了,让这个社会的大家庭来替你教育他。

不过,逼孩子学习,不是一天盯得死死的!也不是把孩子的一天安排得爆满!更不是无数八道地给他讲道理!逼迫孩子学习,并非就一定会让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相反,当孩子发现自己擅长做某件事的时候,兴趣和自信也自然会增加。他现在多学一种本事,将来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他现在学习多一分的紧迫,将来面对问题就多一分的从容。

不得不提的是,聪明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能力时,会这样逼孩子成长!

1

自己的事自己做

人的一生,很多习惯都是从年少时期养成的。

末代皇帝溥仪,小的时候自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行有人陪同带路,等到成为平民,在生活自理方面就差很多,衣服穿反,扣子错乱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扫大街,扫着扫着就迷路了,回不去了。

人总要自己照顾自己。生活,总要自己经历,才是人生。

这样,当有一天父母应该放手,不会过于担心,孩子也不会充满恐惧。

2

凡事及早不及晚

许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后关头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及早”的习惯。

培养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从而养成从容的心态。

比如,一定要让孩子完成功课之后再去玩耍。

3

参与家务,培养责任感

不要总觉得孩子的学习最重要,什么活都不让做。

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员,有义务帮家里分担一些事情。

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对他成年后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处。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男人能烧一手好菜,这些有助于家庭和谐。

4

养成阅读习惯

不用限定孩子必须看经典名著,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只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就可以了。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也应该喜欢阅读,经常陪孩子读书。

大量阅读的好处是: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升写作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一个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潜力无穷。

5

学会选择,懂得取舍

我们都明白人生有舍才有得,但真正要舍的时候,尤其是舍弃自己最喜欢的人和物时,我们又会陷入深深的痛苦。

从小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舍得意识,也是培养他的一种思考习惯,这会让他在以后人生中面临重大选择时,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越早有自己目标的人,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6

有规律的生活

生活有规律是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晨昏颠倒,吃饭时间不固定,要玩就玩个通宵,这些也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做作业,几点阅读,几点睡觉。

在规律生活下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而且比较有耐力。

7

学会倾听,乐于助人

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耐心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父母倾听了孩子说话,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理解别人。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

懂得倾听别人、乐于助人的孩子,长大后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有超高的人气,会拥有更多人脉。

8

不二过,有错必改

孩子犯错不要紧,但是重复犯错不能原谅。

“不二过”,同样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这就是成人也很难做到,所以要求孩子有错必改的关键是培养孩子自省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9

敢于尝试,敢于怀疑

世上没有十拿九稳的成功之路,动态的人生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种因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所以,要想成功就非得有敢于尝试的勇气不可。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冒险精神是最罕见的资源。

鼓励孩子尝试,也鼓励孩子怀疑,是培养孩子勇敢自信、敢于担当、独立思考的精神。

10

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以为孩子小,想哭就应该哭,想笑就应该笑,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其实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生的事。

孩子的情绪要有宣泄的空间,也要有调节控制的习惯。

比如孩子遇到难题,烦躁了,告诉孩子遇到困难,烦躁、发脾气都没有用,不如先去做点别的轻松的小事,让心平静下来,再回头解决问题。

记住,别舍不得苦了孩子,适当逼孩子一把,或许他会在将来用双倍、十倍甚至以上的成就给你回报!不过,过程是艰难的,当孩子想要放弃时,请对他说一声:孩子,你再坚持一下。

文章来源 | 极客数学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