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顺

海科融通前两次“卖身”上市公司均失败后,此次欲再寻“金主”引起极大关注。

日前,翠微股份公告拟收购海科融通100%的股权,三天后上交所即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海科融通净利润波动较大,受到政策影响其未来业务发展是否稳定和可持续等问题。

海科融通此前先后和融钰集团前身永大集团、新力金融接洽重组,但均以失败告终。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翠微股份看中海科融通,除了属于同一控制人旗下,还有原因或是其业绩一直停滞不前,希望寻求新盈利点。从2014开始翠微股份营业收入连续5年下滑,2018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仅为50.07亿元、1.46亿元,与上市时相当。

海科融通再寻新“买主”

11月22日,翠微股份发布的公告显示,翠微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淀科技等107名股东所持有海科融通100%的股权,其中股份支付比例为70%,现金支付比例为30%。

海科融通成立于2001年4月5日,注册资本2.558亿。海科融通于2011年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主要盈利模式为向客户提供收单服务,并收取相应手续费。不过其许可证将于2021年12月21日到期。海淀科技为海科融通第一大股东占股约35%,而海淀科技与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海淀科技系公司关联方,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事实上这已是海科融通第三次“卖身”。2015年12月融钰集团前身永大集团拟以29.69亿元收购海科融通100%的股份,其中向海科融通股东以股份支付交易对价26.64亿元,支付现金3.06亿元。海科融通业绩补偿义务人承诺2016-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亿元、2.6亿元、3.4亿元。不过停牌五个多月后终止重组,原因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监管政策的重大不确定性”。

重组失败后,新力金融又与海科融通展开收购谈判。2016年9月,新力金融公告正式披露重组预案,拟以股份支付18.13亿元,并支付现金5.66亿元,合计作价23.79亿元,为加快推进重组,新力金融还在2017年12月宣布调整收购方案,用23.79亿元现金收购海科融通100%股权,但最终还是失败。当时海科融通业绩承诺为,2016-2019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1.95亿元、2.7亿元和3.35亿元。

历时一年多但同样未果。2018年3月新力金融收购海科融通控股股东海淀科技的《通知函》,称“基于海科融通与新力金融在2016年7月开始重组一事历时较久、市场环境变化较大、且与最初的规划存在不确定的风险,经海科融通股东审慎评估,决定终止此次重组”。

根据目前预案显示,2017年—2019年1至10月海科融通分别实现净利润9356.31万元、1.45亿元和1.57亿元,同时,公开信息显示海科融通2014年—2016年1至7月的净利润分别为-5971.4万元、-1868.78万元、1.13亿元。也就是说即使海科融通前两次并购完成,其净利润根本无法达到业绩承诺。

11月25日,上交所问询称,前两次重组与本次重组交易方案的主要差异,海科融通前两次重组终止的原因、相关程序履行情况、相关影响因素是否已经消除,补充说明本次交易是否存在实质性障碍,是否存在终止的风险,并对相关情况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

上市以来业绩停滞不前

海科融通屡次急于卖身的原因或源于其账面资金锐减负债较高。

2017年—2019年1至10月海科融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2.04亿元、2.17亿元、-0.48亿元,虽然2017年和2018年海科融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流入,但同期公司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41亿元、-2.11亿元,大幅流出,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1.87亿元、1.49亿元、1.13亿元,近两年其账面资金大幅减少。

并且近三期海科融通营收大幅增长,但其负债也不断攀升。2017-2019年10月31日海科融通营业收入分别为20.70亿元、30.37亿元、26.23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0.16%、68.93%、61.19%。

同时翠微股份百货业近年来营收不断下滑,也急于寻求开拓新的业务。从2014开始翠微股份营业收入连续5年下滑,2018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仅为50.07亿元、1.46亿元,与2012年上市时相当,6年间基本为零增长

翠微股份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6.41亿元,同比增长0.32%,净利润为1.33亿元,同比增长45.98%,不过扣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收益合计5730.61万元等,扣非后净利润8650.69万元,同比增长仅为4.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