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费是经济生活的热点话题。“西安奔驰女维权”事件引发全民对消费陷阱和维权困难的大讨论,该事件发生后,全国有多人效仿。除此之外,通过“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话题也常被提起。

近期,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在原子智库发表独家文章,谈当前消费形势。张影认为,“消费者维权难”反映出消费环境仍有短板,通过消费提振经济还有很大潜力。中国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侧着手提高国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同时还要提升监管水平。本文一共2500字,需要阅读5分钟。

“引擎盖上维权”背后的困境

最近,受西安“奔驰女维权”事件启发,不少地方接连出现消费者爬上汽车引擎盖,哭诉维权的事情。在政府大力呼吁培育消费市场的今天,不愉快的消费体验和维权经历,无疑为我们体察国内消费环境短板提供了一个个鲜活样本。

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相比之下,法律法规还有滞后性。很多不属于召回和“三包”规定范畴(汽车召回需要三个条件是设计缺陷、制造缺陷或者危害公共安全)且界定不明确的“边缘问题”,如异响、异味和抖动等,很容易引发商家和消费者纠纷。

面对此类问题,任何负责任的企业都应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汽车销售环节基本已实现市场化运作,一些所谓“灰色收费”,本质上反映了供求双方不平等。同时,灰色地带的存在,也暴露出工商和市场机构的监管不力。

消费者极端维权事件提醒着决策者,尽管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但要真正“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让消费发挥更加显著作用,就要着力解决一些结构性问题。这些结构性问题,往往是消费者受到困扰的根源性原因。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尽管消费提振经济的作用明显,消费者地位却没有显著提高。

消费环境是诸多问题之中,具有表象意义的一环,要破除制约消费的机制弊端,才能正确认识和发掘中国的消费潜力。去年以来,“消费降级论”未免失之偏颇,尽管如此,此种观点和消费者极端维权事件一样,可以促使我们关注制约中国消费增长和升级的原因。

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提高消费地位

消费连接分配和生产,与国民经济体系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出于人的本能,那么在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促进消费繁荣,本质上就是要消费创造必要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使其扩大消费成为瓜熟蒂落的发展必然。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要从消费连接的两端,即分配和供给同时着手。

一方面,要扩大居民消费就应在分配端显著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降低政府收入比重。

具体说来,进一步减税降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此外,要不断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和社保的比重,减少人民群众后顾之忧,减少过度的预防性储蓄。

另一方面,扩大居民消费必须在供给端发力,发挥消费对生产环节技术升级的倒逼作用。不断提升高端制造业在整体制造业中的比重,提升中高端产品的供给,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中高收入消费人群的需求,促进国人海外消费回流本土市场。

此外,要进一步放宽旅游、文化、养老、医疗、教育培训和家政服务等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允许和鼓励外资和私营机构参与市场竞争,同时进一步发掘文化和体育消费市场的潜力,提高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大力推进文化方面的供给侧改革。

据估计,未来五到十年,我国服务业消费占比将接近50%,这将长生数十万亿的消费需求,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巨大需求。

只有在分配和供给两个方面协同发力,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型城镇化在扩大消费和促进消费升级上才能发挥更大的边际效应。

提升监管水平,汽车限购不是长久之计

同时,政府必须加强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监管效率。监管体系必须适应消费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发挥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基作用。政策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改善预期。

市场监管部门要敢于从自身做起,对标国际惯例,切实落实中央部署,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谨标准,严格监管,严厉处罚,严肃问责,维护消费者权益,提升人民群众消费信心,推动国内消费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才能让消费潜力在国内市场持续释放,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应该看到,大力扩大消费的今天,如对于汽车、商品房等大型消费品,很多地方依然实施限购政策。我们要认识到,限购并不是一个长远之计。

它只不过是在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换取城市发展的时间。从长远来看,限购一定会被取消,但前提条件是我们的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必须要在通过限购换来的时间内取得真正的发展。

也就是说,要促进消费,从某种意义说,必须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前瞻性和可持续性。不能因为简单行政命令可以很快见效,就对这类特殊条件下的管理方式产生依赖。

因此,提升消费也对公共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的消费升级水到渠成

经济增长存在换挡期,消费和社会发展也是如此。我国正经历消费领域的增速换挡期。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发展规律看,大规模、排浪式、模仿型消费阶段,在我国已经基本结束,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将成主流,消费升级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我国居民消费正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升级,从传统型向品质型转化,从物质性和服务型转变。随着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总量和增速扩张,而是质量和结构完善。

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消费升级是全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我们依然要强调中国促进消费升级的紧迫性,就是希望抓住消费这个“牛鼻子”,倒逼产业升级、技术革新和管理进步,让消费最终成为促进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主导力量,从而形成分配、消费、生产、治理多个领域彼此相连的良性循环机制。

当前我国的最终消费率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显著的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在整体国民财富分配中的比例也有待提升,我国还有几亿人要实现城镇化,我国文化消费方兴未艾……这些都是我国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潜力所在。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消费的外部效应、边际效应和溢出效应都将变得更加显著,经济增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善治都成为发展的必然。

原子智库·腾讯新闻出品 | 第285期

实习运营编辑:张丹

本文版权归“原子智库”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并在文首注明来源、作者及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