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亲子教育领域的这几年,我跟很多妈妈们探讨过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

当鸡汤风逐渐蔓延到教育领域的时候,我发现最近有一种观点特别有代表性:

“我不想我的孩子压力太大,我只希望他快乐地长大。以后也不求功成名就,做个快乐的普通人就好。”“我们小时候也没人管,更不要说专门的培养和教育,不一样长大了吗?做父母的不用焦虑,顺其自然就好。”

这种观点目前已经成为了“鸡汤育儿”的主流。父母完全地放手,去捍卫孩子的绝对自由和快乐。这样的佛系状态,是很多新手父母在看完鸡汤文之后,努力追求并崇尚的境界。

可这种观点的悖论有两方面。

一是,快乐的普通人,应该如何理解?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还在为生存而挣扎,为下个月的生活费而茫然时,我们会觉得他快乐吗?当他还在为生不起病、吃不起药而痛苦时,我们会觉得他快乐吗?当他因为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跟身边的人大吵大闹,而被搞得一地鸡毛、心力交瘁时,我们会觉得他快乐吗?所以,大部分人所定义的愿意让孩子成为的“快乐的普通人”,其实指的是“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善良诚实、坚强正能量、有人爱有人疼的快乐的普通人”。可这样的“普通人”,有那么容易成为吗?

二是,那些说我们小时候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培养也长大了的人,其实是误解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学校教育,不在于课堂,也不在于专家和理论,而在于家庭。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对待问题的解决方式、面对逆境的处理态度,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童年时代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无形中成就了现在的我们。成功的孩子,不是被培训出来的,而是被影响出来的。

当下,佛系养育、快乐教育似乎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

育儿鸡汤告诉你,尊重就是不要为孩子选择他们的人生。但真正的高效能育儿却要教会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不久的将来,能拥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今年2月,我带暖暖去美国斯坦福大学

我想先来谈谈快乐教育理念的起源。

“快乐教育”这个理念最早是由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斯宾赛强调快乐教育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生活”这种教育误区,重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自然教育和自助教育。快乐教育与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一样,终极目标都是使人获得成功,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因此,帮助孩子成功是快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就是说,快乐教育本来指的是让教育的过程和方法更快乐,目标也是指向“帮助孩子成功”,最后却被误传成了“无为而治”、“随遇而安”、“放任自流”的代名词。

我在故宫,聊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启蒙

育儿鸡汤告诉你,要尊从孩子的内心,不能强迫。但真正的高效能养育却要教会你,如何用正确的家庭教育,去影响孩子找到内生的自驱力。

所有的浅尝辄止都是快乐的,而任何快乐的尝试,但凡想要再往专业和极致迈出一小步,就会立刻脱离舒适区,进入一个苦的反转。

苦吗?苦。

没有哪一种成就的获得,不需要经历苦的淬炼;没有哪一种辉煌的背后,不需要付出长期而持久的努力。凭什么教育一定该是轻松愉悦的?真正的成功之路,从来不会是别人早已准备好了鲜花、红毯和掌声,我们只是碰巧走上去就好。如果成就唾手可得,理想轻松成真,那最终赢的凭什么是我们?

可这种苦,本身也是快乐的一种。

我在上海,聊女性的认知成长

真正的快乐,是分层级的。吃喝玩乐聚会聊天带来的身心愉悦是一种快乐,通过绞尽脑汁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带来的成就感是另一种快乐。

快乐没有对错。前者的快乐,因为太容易得到,也很容易被遗忘。反而是后者那种需要用全身心投入、克服困难和挑战去获取的快乐,要比单纯感官刺激的愉悦来得更持久、更深刻、更难忘,也更满足。

而这种更高层级的快乐,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它是一种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获得的能力,是智慧、思考、努力、方法等多重因素凝结成的结晶。

育儿鸡汤告诉你,那些成为高分低能的孩子,何其可悲、可叹。而真正的高效能养育教会你,教育的终点不是分数和名校,而是人生的态度和与世界的连结。

在过去的40年里,对没有背景的普通人而言,高考是决定生死的。可时至今日,对大多数人来说,高考都决定不了什么。真正决定我们孩子命运的,是进入社会时所习得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服输的坚强意志、对自己负责的积极态度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坚毅、灵活、勇敢、不轻言放弃,去面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这些“附加值”才是我们对于亲子教育的核心。

所以,越是爱孩子,越要看清快乐教育的真谛,它非但不意味着“散养、无为”,反而是一种需要更高眼界、更多技巧、更多心血的教育方式。

这也是我在我的新书《高效能》中想要传递的观点。

我在北京,分享当妈如何平衡家庭与自我

真正的快乐教育是这样的:

父母用心发现和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尽己所能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让他学会如何高效地处理面临的困难,如何以快乐和有趣的方式去学习。

而孩子,则在一次次挑战未知、克服局限、得到回馈的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目标所在,体验到那种更高层次的快乐。

这样的教育,不单是为了让孩子赢得一次考试或者考上好大学,更是为了培养他坚韧不拔、善于思考和勇于尝试的品质。哪怕他日后在生活面前、在感情面前遇到再大困难,都不会是一个浅尝辄止、轻言放弃的人。

这,比任何考试分数、考级、考上好大学都重要。

我在广州,跟妈妈们聊亲子旅行对孩子的影响

这也正如我在前文所说,我们去影响、去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不是要帮他们选择未来的人生,而是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能拥有选择人生的权利。

在赛道上拼尽全力也好,坐在路边鼓掌也好,人生没有绝对正确的模式。但前提得是,这是孩子主动自由的选择,而不是生活所迫的不得已为之。

那时我们的孩子才能有资格说:“我很快乐。”

所以《高效能养育》的核心,是要跟大家分享,如何从家庭教育中,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如何正确地实施快乐教育。

如果你也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焦虑,别紧张,我希望用《高效能养育》这本书,跟大家一起前行,去探索让教育过程变得更加有趣、高效、有用的奥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