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张乾二教授

于5月3日20时33分逝世

享年93岁

厦大痛失一位大师!化学界的数学超人、神奇老师、两次死里逃生…他一生传奇

厦大化学化工学院今天在网页上对外发布消息。

人物名片

张乾二,1928年8月出生于福建惠安,195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厦门大学化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张乾二致力于量子化学与结构化学研究,在配位场理论方法、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图形方法、多面体分子轨道理论、多电子理论的群论方法、价键理论方法、表面科学中的量子化学研究等领域获得诸多重要成果。

张乾二曾多次获得国家荣誉,如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2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87年)。

化学界的数学超人

张乾二是化学界的数学超人,这使他在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时,显得游刃有余,并在量子化学与结构化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量子化学实际上是理论化学一个很核心的内容。

他是厦大人——1947年,这位惠安人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1951年,张乾二以优异的成绩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而他的导师就是时任厦大理学院院长的著名化学家卢嘉锡,卢嘉锡后来出任中科院院长。

厦大痛失一位大师!化学界的数学超人、神奇老师、两次死里逃生…他一生传奇

张乾二后来曾经回忆说,卢老师知道我有个缺点,如果是A+B=C这样的代数推理,往往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如果是具体的数字计算,却会出错,所以,当时凡是有数字计算,卢老师都特地留给我做。

他认为,这种训练使得后来他在做理论研究时,数学计算能力发挥很大作用,经常能从数字计算的一些结果发现一些规律。

厦大痛失一位大师!化学界的数学超人、神奇老师、两次死里逃生…他一生传奇

厦门日报资料图 / 姚凡 摄

神奇的老师

上课一气呵成,不用看教案

张乾二是位神奇的老师,具有把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的神奇本领。

张乾二的学生莫亦荣说,刚开始从事科研时,他曾颇为自得地告诉老师:和上课考试相比,通过科研更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哪知,张乾二告诉他,最高境界是通过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能使自己受益。

和一些科研人员把教学当成负担相反,张乾二把教书当成乐趣。只要第二天有课,那么,前一天你无法见到他,他准躲在家里备课。

第二天,他会带上一小片纸去上课,但是,他一般不会看纸片,所有东西都装在他脑海里。他的学生后来回忆说,一黑板的公式推导,老师一气呵成,没有发现任何符号的差错。

张乾二讲课据说也极其富有特点,声音洪亮,他的学生、厦大原副校长林连堂曾说,老师在旧化学馆311上课,站在隔壁的生物馆都可以听到。

厦大痛失一位大师!化学界的数学超人、神奇老师、两次死里逃生…他一生传奇

2008年,厦大为张乾二从事教育六十周年和八秩华诞举行了隆重、简朴的大会,他许了心愿:给我一枝粉笔、一块黑板,能重新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课,为研究生开设并讲解一个曾在中国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化学理论——共振论。之前的一次车祸,令他元气大伤。

第二年,他了却心愿,为研究生开始选修课,讲的是“化学键理论选读”。没有教案,没有讲义,也没有多媒体,只有一张圆桌,一把椅子,一份课前写好的板书。

厦大痛失一位大师!化学界的数学超人、神奇老师、两次死里逃生…他一生传奇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

厦大校报的一篇文章

记录了当时81岁的张乾二的上课风采:

讲台上的张乾二虽然步履仍显沉重,但兴奋和喜悦让他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讲台下你必须聚精会神,否则会跟不上他的思维,因为他时不时地会“跑题”,在写好的板书之外,他随时引出许多新话题、小故事,来推导、证明自己的结论。说到动情处,他会叹息、会皱眉、会点头,也会自己呵呵地笑,还会一脸期待地望着台下的学生。

张乾二说,大家在研究理论化学的问题时,习惯于先“算算看”,不停地在计算机上演算。其实,遇到问题更应该先“想想看”,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素材和规律对问题和计算数据综合分析,仔细思考背后的化学,建立化学现象与结构本质之间的关联,这样才容易产生新想法、新观点。因此,要多看书、多思考、多分析,光对着电脑是算不出新想法、新理论的。

上完课后,张乾二又开玩笑了,他说,好久没上课了,感觉挺累,但是还好,没有晕过去。不过,他不停地抱怨没有粉笔和黑板,不能现场写,还是不习惯。他解释说:“多媒体课件可以反复用,不用总是备课,容易助长惰性,我不喜欢,我还是喜欢粉笔和黑板,可以很清楚地把我的想法一步步地推导给学生看,每次课前产生的新想法也可以随时加进去。”

张乾二曾经说:如果有来生,我还当老师!不用巴结谁,只要教好书就可以了。

两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乐观的他屹立不倒

张乾二93岁的人生中

两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大约在1998年,在张乾二位于鼓浪屿的家里,小偷破门而入,被他发现后拔出刀来,双方在争抢时,小偷把他刺了18刀,其中一刀把肺都刺破了,另一刀从心包旁刺过。在医院里,浑身是血的张乾二被推去做CT,医生议论说,这位是跟歹徒做斗争的英雄,当时,还有人说,他试图做歹徒思想工作,使后者弃恶从良,但是,张乾二后来在接受《厦门日报》采访说:这些是谣言!

他说,我当时是怕得要死,跟他抢刀,实在是出于本能。

2006年,张乾二又遭遇不测——他坐的车出了车祸,被推进第一医院手术室时,听见主任对护士长说:你要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有活下去的决心。护士长回答,不要做了,他刚才已经在开玩笑了。

厦大痛失一位大师!化学界的数学超人、神奇老师、两次死里逃生…他一生传奇

图片来源:厦大化院人

他承认所经历的坎,令他“很辛苦”,不过,张乾二用“张氏乐观法”来看待自己曾经经历的不幸,他说,我的后两次遭遇,都十分好记,1998年被刺伤发生在8月23日,会令人联想起厦门历史上著名的“8·23炮战”,至于2006年那场车祸,就更好记了,居然发生在9月11日。

他的朋友们认为,正是“张氏乐观法”令他在遭受几乎是致命性的打击后屹立不倒。据说,张乾二不管白天如何生气,晚上照样能呼呼大睡,这个本事让他的同辈羡慕得不得了。

个性鲜明

说话像子弹一样不会拐弯

张乾二为人异常低调,很少见诸报端,媒体要采访他,必须想方设法。事实上,私底下,他是那代人中少有的个性峥嵘之人,毫不留情的批评很让人下不了台,他还自称是厦大最爱发牢骚的老师,不过,厦大前校长朱崇实说,张先生发牢骚时,也是他发布真知灼见之时。当然,他也擅长讲笑话,时常逗得人捧腹大笑。

2008年厦大为他举行从教60周年大会,历时两个小时的会议在张乾二登台发表从教60年的感想而达到高潮。这位被大家形容说话像子弹不会拐弯的人操着浓厚的乡音直言不讳地说,没想到大会开得这么长,担搁了大家宝贵的时间。他说,厦大和化工学院派了许多“说客”才使他同意举办从教学60周年大会,学校还为他出版了论文集,使他感慨万分。

他说,大家说了很多我没有做到的事情。

当时,是他遭遇严重车祸后首次复出,他显得精神矍铄,而且恢复了以往的锐气。在他感谢大家后,话题一转突然说,对不起,我又要提意见了,在满场的笑声中,他批评了学术界的评估体系。他说,整天都在评估和评价,一年发表了多少论文,而这些论文的影响因子到底有多大?

他最后总结说,我一生并无雄心壮志,嘻嘻哈哈地走过来,走到哪里算哪里——每个人都想一直走下去,但是怎么可能呢?

这时,他及时打住了,说,今天这种日子,我不能再说怪话了。

先生走好!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佘峥综合厦大化学化工学院网站、科学网、@光明日报等

编辑:曾欣悦 审核:杨佳音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标星+置顶厦门日报

一秒找到日报君▼

厦大痛失一位大师!化学界的数学超人、神奇老师、两次死里逃生…他一生传奇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厦大痛失一位大师!化学界的数学超人、神奇老师、两次死里逃生…他一生传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