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或许在有的人看来这只是戏谑的一种说法,开开玩笑而已,但你不知道的是有很多的年轻人真的就只看到这些,觉得每天没有借口,拼了命去训练,按时按量进食才是真正的生活,觉得健身健美是梦想,是自己的全部。你永远应该把生活放在第一,训练放在第二,这样子才能相得益彰,而如果哪一天健身对你的生活真的变成了一种负担,那你没有理由不去降低训练量跟频率,不去放松你的饮食,直到把对健身的付出调整到能融入生活的程度。

在健身过程中,很多人会认为训练是一件特神圣的事情,我制定了计划它就是定死的,不能改不能移动,周一卧推就是周一卧推,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阻拦我。但如果你总是如此“坚持”地对待训练,不给自己任何改变的空间,对于你的生活不是什么好事。

而且这种对待方式不只是会影响你的生活,还会影响你的训练。因为你的恢复水平是根据你的生活在动态变化的,同样的计划在第一周跟第五周,带给身体的疲劳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只知道没有借口,只知道不要怂就是干,那么假设训练强度太大难以恢复怎么办?是一定要死撑着硬上吗?假设定的目标太高无法如期完成怎么办?是做点代偿动作当做自己力量有突破,或者选择干脆上点药来促进肌肉增长?

没人喜欢计划被打乱,但既然这肯定无法避免,那么不如愉快的接受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

如果你突然有工作,如果你的家人朋友需要你,那你应该去,这比训练更重要。而这也是能让你获得更好训练结果的方式,因为这样才符合长期来看你身心健康的发展规律。

当你某一个训练日无法训练,那么你可以推迟,相当于给自己多安排一个休息日;你也可以再挤挤时间,看能不能少练一些只把主要动作练完,或者穿插着跟第二天的训练日一起练习(比如今天下肢日没法练,那么可以第二天先练完深蹲再练当天的训练内容)

不管你是总熬夜加班日夜颠倒,还是一周只能练2次或者每次只能练20分钟,都会有适合你的训练形式.

当你调整训练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你的目标,目前的水平之外,你一定还要考虑的是你的生活。你永远应该把生活放在第一,训练放在第二,这样子才能相得益彰,而如果哪一天健身对你的生活真的变成了一种负担,那你没有理由不去降低训练量跟频率,不去放松你的饮食,直到把对健身的付出调整到能融入生活的程度。

你可能会觉得这样还叫什么健身?就算每天都花一个小时健身,也只是你一天的二十四分之一,没有理由做不到。但我一样可以说,这一个小时,我可以拿来做很多其他也一样有意义的事情,看个电影,陪陪家人,读一本好书,或者只是一个人沉思一会,这对生活带来的正面积极影响难道就一定会不如健身吗?你还有什么理由就觉得生活里的其他事情都应该给训练给健身让步。

健身是能帮助你获得一个相对更健康更美好的身体,这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对公平的,谁付出汗水了都能获得这个好处,但是它在其余的方面是让你收获了更多还是失去了更多,则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兼顾健身与生活之间的平衡, 你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全新的健身生活哲学。

尤其是对于很多满腔热血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喜欢健身的很大原因也是喜欢那种外放的张扬的文化,go hard or go home,do or die,no pain no gain之类的,我承认这很男子气概,很刺激激素分泌,但这些东西应该停留在健身房,而不应该就这样带到你的生活里。

或许在有的人看来这只是戏谑的一种说法,开开玩笑而已,但你不知道的是有很多的年轻人真的就只看到这些,觉得每天没有借口,拼了命去训练,按时按量进食才是真正的生活,觉得健身健美是梦想,是自己的全部。有梦想是好的,但像这样不经过思考,就一股脑完全沉浸在里面,会让你看不到外面世界任何其他的可能性,也会让你在生活中迷失。

健身是一种舶来文化,你可以说健身最发达的是美国,这样的美式健身文化才是正宗,然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鲁迅跟伟大的毛主席都曾经做出过的指示,你有必要选择适用于你的精神内核去追随。你是因为健身变得更暴躁,急功近利,把日子过的一团糟,还是因为健身懂得张弛有度,更懂得耐心,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好的那面换个角度可能就是缺陷,一样的道理,健身或健身文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懂你的这种坚持与偏执,而正因为懂我才劝你想想走出来,你应该让它找到更适宜的土壤进行增长,那些从健身中得到最多的,不一定最热爱或是对健身付出最多的人,恰恰是那些不把健身当做生活中的唯一,懂得取舍的那一部分人。热爱的方式其实也不止一种,这些健身教会我的东西,我希望你们也能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