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牵招则没有那么大想头,只想凭借自身能力封侯拜将,他辗转奔波在各路军阀之间,最后认定曹操必定成就大业,在建安九年(204年)投奔到曹操麾下,站到了刘备的对立面。谁知牵招精明过人,他及时识破诸葛亮的企图,“招以蜀虏诸葛亮数出,而比能狡猾,能相交通,表为防备”,立即调兵遣将严阵以待,“出屯陉北,外以镇抚”,轲比能一看牵招戒备森严,只得撤兵而去,让诸葛亮的计谋全盘落空,最终一出祁山无功而返。

古代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英雄人物,虽然能力胸怀各有千秋,却几乎都具有一个相同特质:精于用人之道,不仅善于慧眼识英才,还敢于放手用人。俗话说“好汉一身都是铁,能打几根钉”,因此发掘人才、利用人才,显然是成就大事的必由之路。
三国乱世中,刘备、孙权、曹操之所以力克群雄,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正因为他们三个都是当时的用人高手。他们三人深深懂得人才的重要性,无不尽心竭力招揽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得魏蜀吴三国成为当时优秀人才的大本营,这也是他们能够成为三个胜出者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比较而言,对于人才的识别能力与引进能力,当属刘备拔得头筹。曹操一方地盘最大,人口最多,兵力也最雄厚,综合实力也最强,因此具有吸引人才的极大优势。而孙权占据江东,国险民附,实力仅次于曹操,因此也成为南方人才的首选归宿。
唯独刘备,比之魏吴两家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一度是三国诸侯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空顶着一个刘皇叔的招牌,兵微将寡,一直到赤壁之战前,连一个稳固根据地都没有,居无定所狼狈不堪。但即使在如此困境中,刘备依然挖到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旷世奇才,单论人才质量在三国时期属于顶级水平,可见刘备在挖掘引进人才上的力度之大,能力之强。
不过,刘备百密难防一疏。他虽然广揽天下英雄,却忘了自己的一个铁哥们,结果此人日后辅佐曹操,成为蜀国大敌。此人的姓氏比较生僻,姓牵名招。牵招是河北安平人,刘备是河北涿郡人,说起来还算老乡。
牵招与刘备年纪相仿,两人年轻时,都曾拜在东汉大学者乐隐的门下求学,因此得以相识。两人在同学期间,朝夕相处,彼此志趣相投,《孙楚牵招碑》和《初学记》记载,“君与刘备少长河朔,英雄同契,为刎颈之交”,两人成了誓同生死的铁哥们。
可惜的是,刘备与铁哥们牵招并未能长久共事。乐隐死后,两人就此分别,各奔东西,踏上自己的人生之路。刘备雄心勃勃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开始招兵买马踏上创业之路。不知怎的,他在寻找人才时,却唯独忘了自己的铁哥们牵招。
而牵招则没有那么大想头,只想凭借自身能力封侯拜将,他辗转奔波在各路军阀之间,最后认定曹操必定成就大业,在建安九年(204年)投奔到曹操麾下,站到了刘备的对立面。
牵招的出色才能很快得到曹操认可,历任军谋掾、护乌丸校尉、中护军、平虏校尉。等武职,为曹操屡立战功,成为三国名将。曹丕登基后,牵招被委任为护鲜卑校尉、雁门太守,全面主持曹魏北疆军事大局。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时,牵招曾经识破诸葛亮计谋,成为蜀国大敌。公元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进攻魏国。诸葛亮派使者暗中联络塞北鲜卑首领轲比能,试图让轲比能出兵南下攻打魏国,来一个南北夹攻。
谁知牵招精明过人,他及时识破诸葛亮的企图,“招以蜀虏诸葛亮数出,而比能狡猾,能相交通,表为防备”,立即调兵遣将严阵以待,“出屯陉北,外以镇抚”,轲比能一看牵招戒备森严,只得撤兵而去,让诸葛亮的计谋全盘落空,最终一出祁山无功而返。不过,牵招不久后病故,不然以后很可能给蜀国造成更大麻烦。了解更多有趣的三国知识,敬请阅读《三国志》。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