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行》属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又叫“饮马行”。这是一首著名的汉乐府诗,无具体的作者记载,有学者认为是说汉朝蔡邕所作。

该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著的《文选》。关于诗题的由来,据《文选》载:“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可以饮马。征人路于此而伤悲矣。言天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诗歌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如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象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

要知道,一切家务劳动:洗菜、洗衣服、洗锅碗瓢盆,都离不开水,尤其在古代。于是河畔成为古代妇女们白天最常去的地方。而在这一天,女主人翁像往常一样来到河边,却发现河畔都绿油油地长出了青草。春天的到来,一切景物都有了生机,也牵动着人的思绪。

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象。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

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