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古时代,是我国的原始社会,那时候社会物质极度缺乏,部落首领的责任就是带领人民进行生产生活。尧舜禹都是一个部落的,先后被推选为该部落联盟的首领。最早的部落首领是尧,尧带领着部落人民生产生活。后来尧老了,干不动了,就想找一个能替代,继承他职位的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舜是个勤劳简朴诚实的人,经常和大家一起参加劳动。舜通过尧的考察以后,尧便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这种让位的方式叫做“禅让”。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舜又通过禅让的方式把自己的位置传承给禹。禹得到了大家的拥护,遂受封于夏地,所以禹的部落称为夏。大禹在位45年,他的儿子启杀死各部落首领推荐的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伯益。自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实现了子承父业,这种子承父业的传承方式叫做“世袭”。世袭制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传承方式。

尧舜禹禅让的故事,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中国古代是祖先崇拜,作为祖先里最好的政治样板,尧舜禹的禅让一直被后世拿出来说。很多大臣在劝说昏庸君王的时候,都以尧舜禹时期的政治作为榜样。但是在今天,却出现了另外一套理论。很多历史大咖们、教授们都在煞有介事地说,尧舜禹时期的禅让是假的,是被后世美化了的,真实的情况其实是逼宫。

禅让和逼宫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禅让取决于以礼让贤的蕴意,而逼宫却完全是私欲膨胀所谓,由此就决定了它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禅让的出现是受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而衍生的产物,在当时的环境下自然等各类天灾的降临,迫使人类群体内部必须有一个智略超群,并且能够更好的领导和管理大家,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与部族矛盾之间的问题。这个时期如何能够生存下来才是最核心的问题,以礼让贤的方式才能使得一个部族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游刃有余。因此才出现了禅让的方式,传承的方式虽然还在血缘范围之内,但是则会选择更优秀的人才进行培养。

简而言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有着丰富的蕴含,随之才有个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出现,进一步来诠释人类社会运用什么样的发展会更好。禅让的规则则再次在道学之中被体现出来,但是由于私欲上的泛滥,使得道学在流传过程中一直与文明保持一种平行的关系,甚至出现忽远忽近的现象产生来推进中华文明的进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