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文成名后,消息传的很快,有人说又出了个“农村”演唱家,可以媲美阿宝。

虽然表面上朱之文是“草根明星”但却私下里却被同村村民当成了“摇钱树”,私下生活完全没有隐私。


只要朱之文一出门,门口就有人拿着手机打开拍摄按钮,开始对他进行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的拍摄。

朱之文走到哪,村民就拍到哪,面对这样的情况朱之文没有感到别扭,感觉就像是行走的机器,对着周围的手机镜头举手示意加点头,一系列“招牌”动作还包括和人一块留影,俨然成了“一线”明星,甚至比一线明星还要火。


那么朱之文究竟有什么“魅力”?竟然能让村民们魂不守舍,咱们先讲一讲朱之文的人生轨迹,大致了解个一二三四。


朱之文,1969年出生于山东菏泽单县,父母是本地农民,勤勤恳恳的耕种自家的几亩薄田,家里并不富裕。

但是这样的家庭也没有阻挡他追求自己的唱歌梦想,从小朱之文就喜欢唱歌跟着收音机哼歌成了他最愿意做的事情,这样贫穷的生活对他而言早已习惯。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1980年朱之文的父亲病逝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因为没有钱供他上学朱之文不得不辍学回家,16岁的朱之文跟着同村得年轻人一起去打工,没有学历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


即使在这种条件下朱之文还是会每天听收音机,看光盘,逮着什么唱什么,就这样练了二十多年,不管是刮风下雨都没有断过,把耳朵冻烂了手也冻了,脸颊也冻破了也没有停止。

1999年30岁朱之文终于登上了舞台,但这个舞台只是婚礼舞台,朱之文成了助唱嘉宾。


一直到42岁朱之文才迎来了人生大转折,42岁的他来到《我是大明星》的舞台,而当时他的身份只是农民,登台后朱之文简单介绍了几句

“评委们观众们好我是来自山东菏泽的一个农民……”

演唱的歌曲是经典作《滚滚长江东逝水》。

朱之文拿着话筒两条腿紧紧地绷在一起,才唱第一句就被台下的观众叫好,浑厚的嗓音加上军大衣的造型,成了朱之文第一次登台的经典造型。


一曲唱罢朱之文被评委质疑了,

“你到底是干什么职业的”

朱之文表示自己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农闲的时候就去建筑队干个活,直到主持人查看了朱之文那双粗大又硬邦邦的手后来了一句“这是搬砖的手”才打消了评委的疑虑。

但是新的疑问又来了,

“你为什么要穿这件衣服”

“这是我最好的衣服”

后来在其他节目中朱之文才透露这件军大衣是朋友送的,在河北廊坊打工的时候朋友花了三十块钱在一个小铺子里买了一件旧的军大衣,谁能想到在多年后这件衣服也跟随着朱之文竟然出名了。


“无可挑剔,不敢相信这是你的声音,咬字十分清楚,你可能会唱到决赛”

这是评委给朱之文的最终评价。一夜之间朱之文火了,他成了“中国版苏珊大叔”、“草根明星”当时的名气一点也不输娱乐圈里的“小花”。

一首歌让朱之文迅速上了热搜,而火的代价就是,每天要接许多活动

,“如果有十分钟的清净时间都算是好的了”

这成了朱之文最奢求的事情。有人问他“你做这些节目要钱吗?”

朱之文的回答特别令人满意

“老百姓把我捧上来了,不能要大家的钱”

而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

“需要唱歌就唱歌,不需要唱歌我当个农民也不错”


再后来朱之文还上了《新闻联播》“朱之文:成名之后”。成名后的朱之文最大的愿望却成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不为名不为利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2011年参加《星光大道》成为月季冠军。2012年荣登央视春晚舞台。

有这两个成就还算是很不错的。


2012年朱之文上了春晚后彻底大火,就连那件大衣也成了“宝贝”。

谁也没能想到几年后这件大衣竟然以上万倍的价格拍卖,最终被拍卖了51.8万元,朱之文当场把拍卖衣服所得的钱全部捐献,还自掏腰包拿出了10万元捐赠。


看到一个农民也能取到这样的成就,不少人酸倒了牙。

蒋大为一个曾经在公众指出自己唱的片头曲“救了”整部《西游记》的一个老牌艺术家曾不满朱之文,并对其进行了严厉批评:

“农民歌手,如果你是歌唱家你就到台上了,老百姓喜欢你们因为你们是农民,如果你们把自己称为艺术家,你门都没有,边都不沾,那首歌是你唱的,那首歌是你创作的,你不就模仿了了”


尽管朱之文也受到了吐槽和嫌弃,也没当回事,乐呵呵的依旧唱着自己的歌。

随着朱之文的曝光度不断扩大,这竟然给附近的村民们创造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但是村民们对他的评价还是贬大于褒。


有人说他就是“抠”,“

之文他才花几个钱,九牛一毛成名了也没有给我们做多大贡献”

这是朱之文给村里修完路、又返修完学校后,村民对他的评价。

“他就修这一点路,就修这么些,太少了,当时他说大话要把桥修好,结果呢啥都没有”

还有人说

“他要想叫俺说他个好,俺庄上一人给俺买个小轿子车,一人给一万块钱,谁都说他个好”


马未都在讲这件事的时候都忍不住说:

“如果这车买了又嫌车的排气不够大,如果买了奔驰600,村民说不准还会说句那还不如买个跑车呢,买一个跑车说不准还会被说那你还不如给我买个拖拉机呢,怎么都不对”

这就是“恨人有笑人无”。

那时候的朱之文收入依旧不稳定,甚至曝出朱之文一年收入才5000元,吃的是农村家常菜,用的是老式手机,自己还乐呵呵的说

“吃好饭我咽不下去,吃这越吃越舒服”

但村民都认为他赚了不少钱,家家户户都要到他家里去借钱,不管当时是否需要用钱都向朱之文要钱,被问及需要还钱吗,村民则表示“

他的钱都花不完,还什么还”

,感觉可能会上电视,村民赶紧又加了一句

“还是要还的”


村支书也表示“包括城里、镇里县里,那都是极力捧他的,要不然他走不到这一步,俺村里叫他捐个学校,结果呢一分钱没捐”

有的村民是好村民,有的村民却喝“血”。


朱之文自己也忍不住说

“我挣钱了,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搭理我了,从一开始借钱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借了十几万,一直不还,等第五次、六次再次去借钱时,我说要他们还,人家不还最后就不搭理你了”还会被说“你这个人不可理喻”

面对村民们的做法朱之文寒了心

“我再出名再有钱我也是人我也是有感受的”

人跟人打交道是最难的,我现在特别心灰意冷,我不想出名不想当歌唱家不想当个艺术家我就想过我这个平常的日子”

近几年朱之文的人气大不如从前,但是还有不少村民“炒作”朱之文,不仅把他日常的生活视频发到网上,还出现了一大批村民整日在朱之文门前等他出来,甚至在前一段时间还用脚去踹门,给朱之文带来了很多压力。

伴随着朱之文的出名一些负面影响也纷纷而来,朱之文和妻子李玉华的关系特别好,“

我以前在建筑队工作,有一次肚子特别疼,我妻子正好来看我看到我肚子疼,马上跑到我身边帮我暖肚子”。


李玉华曾经在新疆摘过三个月的棉花,回来的时候把钱全部交给朱之文。还把从地里捡出来的哈密瓜拿给朱之文吃,尽管哈密瓜已经软了但是却填在了朱之文的心里。

夫妻二人感情十分要好。


朱之文才出名的那两年,因为有了一笔“意外之财”,朱之文的妻子李玉华还是有些担心,她怕朱之文出了名就有“花花肠子”。

也害怕一些漂亮的女人往朱之文身上凑,于是开始不断买化妆品捯饬自己,就连朱之文都忍不住说“

她现在都不做饭了,光知道捯饬自己”

,但是事实证明朱之文是个好丈夫。

再看看朱之文的两个孩子,两个孩子是朱之文心里的痛。


大女儿因为伙食变好的原因,胖的一发不可收拾,本来秀气的面庞如今却盖住了先前的少女气质,朱之文面对采访时说到

“我这个女儿每天的日常就是买烤肠,取快递”。


朱雪梅也不爱结交朋友,每天过得浑浑噩噩,如今朱之文的女儿已经有二十多岁了,体型依旧,好在继承了父亲的好嗓音,能唱的了一曲好歌。


再看看朱之文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辍学在家。

再加上朱之文平时管教不严,朱大嫂没有文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心有余而力不足。


儿子朱小伟从小就很排斥读书,14岁辍学在家,在家连饭也不爱吃了,整日吃零食度日,朱之文看到儿子这样十分着急,还专门给儿子请了家教但是教了两天就走了,原因是:教不动。

很多学校甚至都不接收朱小伟。后来朱之文为了管教儿子,不给儿子零花钱,也没有改变儿子不上学的决心。


朱之文的儿子如今总是跟随在父亲左右。

因为同村村民经常拍一些朱之文的日常视频,朱小伟也常常上镜,尽管自己不是明星,但是也有了一些曝光度。


两个孩子在父亲朱之文的光环下有了不少关注度。

而且两个孩子在朱之文的影响下都很喜欢唱歌,不知道未来是否会超过父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