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抚琴陶俑

高76厘米

泥质红陶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陶俑来自四川。

抚琴俑头身模塑合制,套合成型,颈部为其衔接处。头上簪花三朵,脸带微笑,正视前方;身着交襟长袍,跽坐,琴置腿上,两手高低错落,悬于琴上,仿佛正在奏曲。此抚琴俑,塑造手法简洁,形象生动,充分表现了抚琴者心旷神怡,沉浸在乐曲声中的神态。

四川陶器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以前,四川盆地即巴蜀地区的制陶术就十分兴盛。到了汉代,四川墓中的大量汉砖、汉俑,更是详细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宇宙观、人生观、社会习俗、精神风貌、礼仪、故事传说、生产方式与工具、建筑式样、城镇布局、山河桥梁、车马道路、牲畜、家禽、餐饮、娱乐、歌舞、音乐、服饰、生活习惯、动物饲养、生与死……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它们是我国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及生动写照。

四川作为陶俑出土比较集中的地区,陶俑制作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陶俑系捏制,品种、数量少,形体矮小,做工粗糙,多为火温不高的泥质红陶俑;第二阶段,东汉初年至东汉中,陶俑数量增多,形象高大多了,而且出现了很多家禽家畜模型,绝大多数是模制,或模捏结合制作,多泥质灰陶和红褐陶,烧制温度已经很高了;第三阶段,东汉末年至蜀汉,这一时期的陶俑,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形象之高大,制作技术卓绝,表现题材广泛,都是前所未有,达到鼎盛时期,几乎所有的汉陶俑精品都出自这个时期。

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韩涧明

微信运营合作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创刊于1993年

一册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杂志

微信ID:sczz029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❷ 《收藏》微博ID  @收藏杂志

❸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关注《收藏》微信公众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