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剧照(IC photo/图)

  高勾连电影是笔者提出来的概念,推广有限。所以不认识何为高勾连电影,120%合情合理。

  可为什么要提出这么个概念呢?

  因为,高概念电影已经不足以概括当下商业电影的发展潮流了。所谓“高概念”,就是通过“一句话就能概括中心思想”的电影攻占全球市场。这种电影既是叙事模式,也是投资模式。1980年代以来的好莱坞对全球市场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硬生生地养出大行其道的高概念电影。

  高概念电影之前,横扫好莱坞的是类型电影。高概念电影一枝独秀,不意味类型电影式微,两者关系如同父子。高概念电影遗传了类型电影的所有优秀基因,在DNA复制过程中也出现了基因突变。对全球市场依赖程度日渐加深,是导致基因突变的重要原因。为照顾全球市场的口味,某些类型电影得到强化和简化,比如满眼动作片、动作片、动作片。某些类型电影被打入冷宫,基本不得翻身,比如歌舞片和西部片。

  如果说高概念电影和类型电影是父子关系,那高概念和高勾连两者基本可以看成“兄弟连”。以前的电影大都单枪匹马,孤胆英雄独闯龙潭般前往深不可测的全球市场掘金。这些电影中大获成功的不计其数,比如让人闻风丧胆的过街恐龙《侏罗纪公园》,惹得许多欧洲国家高声喊打。

  反例也不在少数,比如《黑衣人:全球追缉》《X战警:黑凤凰》两部续集。成本高企的故事既简单又没营养,还瞄准全球市场,再没有比它们更典型的高概念电影了。可前者回本很难,后者直接拖累了20世纪福克斯的表现,间接影响迪士尼2019年上半年的整体票房表现。

  电影制作成本高,营销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一部动辄耗资1.5亿美元拍摄的电影,没道理只用1000万美元宣传。按照好莱坞的行规,营销费用要占制作费用的一半。各种成本不断推高,每一部光彩照人的好莱坞大片,里子全是云端的钢索。

  成功好说,制片方、导演、明星、CEO、院线老板都笑逐颜开,握手、社交笑容、开香槟……万一失败,院线老板置身事外,匆匆撤下票房弃儿,其余玩家全都惨云密布。

  高概念电影是规避风险、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产物。讽刺的是,随着竞争日益白热化,注意力资源日渐稀缺,高概念电影已经从避险机制变成风险制造机制。让一部十拿九稳的超级大片收不回成本的,可能是审查,明星宣传期间的不当言论,为迎合、规避或讨好而制造的双版本电影。

  总之,激烈的竞争给好莱坞制片厂留下了一道窄门。在与之相连的窄路上,好莱坞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步错可能步步错,结果满盘皆输。CEO下台,演员的星途暗淡,甚至整个制片厂解体了。

  《复仇者联盟》本身就是超长版广告

  可是怎样才能万无一失呢?迪士尼闷声思考这一问题,无意间从漫威找到了答案。迪士尼最近十来年的并购一直很亮眼,漫威的收购时间晚于皮克斯,早于卢卡斯影业。迪士尼相中三家迷你制片厂,看到的是耀眼的品牌资源。

  这几家公司制作的都是高概念电影。皮克斯制作的家庭动画电影,不仅有动画明星,还有特许经营授权的各种可能。《星球大战》持续红火几十年声威不衰,收购完成不久,球形机器人、武士面具就很快出现在特许经营店里。漫威的每一个IP,美国队长、雷神、绿巨人们都是货真价实的超级明星,每人身上都扛着好几亿到十来亿的制作成本,还不负众望地把钱赚回来了。

  不同于另外两家,漫威不仅IP众多,还通过《复仇者联盟》找到了某种勾连关系。这种勾连的厉害之处在于,在时空关系上,超级英雄不仅能在自己的时空里独自展开,也能在漫威宇宙里来去自如。雷神这个来自神话世界的人物,也能和绿巨人、美国队长、黑寡妇和钢铁侠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英雄称兄道弟、把酒言欢。

  在叙事上,《复仇者联盟》推出之前的单列超级英雄电影中,已经不动声色地交代人物、时空间的勾连关系。《钢铁侠》里,美国队长的盾牌已经植入托尼·斯塔克办公室;“复联”第二集快结束时,国土安全部门的特工库尔森在新墨西哥的沙漠发现了托尔的雷神之锤;《绿巨人》的观众发现美国队长躺在巨型冰块里,他仅仅在北极雪崩时闪现了一秒钟……

  在营销上,《复仇者联盟》系列本身是超长版的广告。它负责介绍新朋友,继《蜘蛛侠:英雄归来》后,青少年版蜘蛛侠出现在《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没过多久《蜘蛛侠:英雄远征》就趁热打铁地推出了。

  它也不忘老朋友,钢铁侠反复出现在《复仇者联盟》系列中,几乎可以视为联盟的核心成员。若非《钢铁侠》系列启动太早,商业价值已经压榨得差不多,终局之战中他也不会白白牺牲。同理,《惊奇队长》的单本刚出惊奇队长就出现在终局之战中,她能力超强,几乎可以徒手单挑灭霸。

  不仅如此,《复仇者联盟》系列几乎可以算最赚钱的商业广告。普通广告制作出来,要倒贴才有播出机会。《复仇者联盟》不仅要广告观众付费,而且每部都保准卖座。如果不计入通货膨胀因素,《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票房超过了《阿凡达》,成为史上最卖座的电影。

  笔者个人以为,《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甚至不是该系列最好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超越《阿凡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勾连效应。各路超级英雄集结,本来就众人拾柴火焰高。加之每部单人英雄和联盟系列电影都埋下或深或浅的“钩子”和彩蛋,让全球观众欲罢不能。在《复仇者联盟》系列之前,事件电影是如果你不看某部电影,就丧失了讨论的话语权;其后的事件电影,你要看一大堆电影才拿得到话语权。

  底子打得好也难免烂尾楼

  电影向前一小步,娱乐强度就前进几大步。好莱坞的强度不断加码,和视觉产品的竞争激烈程度成正比。在这个视觉产品多如牛毛,观众免费下载都嫌费事的时代,没有绝招怎么搅得动大家付费观看的热情呢?

  漫威宇宙的勾连时空大势已成,华纳兄弟奋起直追,希望构建DC宇宙对抗《复仇者联盟》系列。目前,超人和蝙蝠侠已经联手,神奇女侠也跑来凑热闹。但无论从单本数量、集结规模还是受欢迎程度看,这边都远逊于《复仇者联盟》系列。这可能和制作思路、准备的充分程度有关系。

  启动项目之前,漫威对自家宇宙空间的勾连关系已经先期设想和安排。《钢铁侠》2008年推出,制作计划已经排到2015年。各部电影之间的彼此营销、帮衬,几乎可以说浑然天成。仓促应战的DC宇宙为勾连而勾连,电影之间的关联非常薄弱,既缺乏事前规划,也没有远期目标。

  《招魂》系列电影也是高勾连电影的理想孵化器。恐怖片是以小博大的理想类型,只要创意够精巧、够惊悚,就能以中低成本获得超高票房收入。《女巫布莱尔》以几万美元博得3亿美元的票房神话,成为业界的多年美谈。无奈全球观众接受了上百年经典恐怖电影的洗礼,早已处变不惊。拿不出让人拍案叫绝的悬念,观众通常会给出极为严苛的低分。

  《招魂》系列除了两集《招魂》,还衍生出《安娜贝尔》系列和《修女》《哭泣女人的诅咒》,俨然形成宇宙一角。几部电影都和《招魂》有着深浅不一的勾连关系,除去续集,《安娜贝尔》是《招魂》中玩具娃娃的故事,后面又拍了两集,《哭泣女人的诅咒》加入了神父佩雷斯。如果运作良好,片方说不定能孕育出财源滚滚的恐怖宇宙。可惜,温子仁只编导了《招魂》系列的头两集,接下来就是片方出于赚钱,无计划、无节操临时硬埋的“钩子”,白白糟蹋了阴风阵阵的孵化器。

  由此可见,不同于高概念电影,高勾连电影是盘根错节的浩大工程。“万丈高楼从地起”,动工前基础得打好。从这个意义上说,临时搭建的DC宇宙难免给人摇摇欲坠之感。《招魂》的底子打得好,但片方偷工减料造出个烂尾楼,没有温子仁这样的恐怖天才,恐怕就回天乏力了。漫威宇宙是良心工程,地基好,关键节点的螺丝也铆得紧。《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问鼎票房冠军,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和高概念电影不同,高勾连电影对制片成本、制作资源的要求非常高,小公司一般玩不起如此盛大的制片游戏。两者未来一段的发展关系,应当齐头并进、并行不悖。但从创意和盈利的可持续性来看,高勾连电影更胜一筹。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曹怡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