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一个被放在了错误位置上的“千古词帝”。身为帝王,他没有非凡的治国才能,整日沉溺在花前月下的温柔浪漫中,一心一意地作个文人。在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后,他依旧不改文人的多情,在诗词里尽情抒发故国之思,最后导致自己惨死敌手,令人嘘唏。


    然而,成也诗词,败也诗词。正是这个亡国之君用真情谱写的诗篇,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古典诗词的魅力所深深震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在文学的殿堂,李煜成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帝王”。

    对于李煜的那些经典词作,人们往往耳熟能详。但是,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却是他的一首很冷门的小词《蝶恋花.暮春》,用情至深,美得让人黯然神伤,醉了时光。全词如下:

    蝶恋花·春暮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从词作内容来看,这首词应该是作者早期身为南唐国主时创作的,唯美深情,是一首典型的婉约风格的词作。它写的是作者在夜间出外散步时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所兴起的一系列感慨。 一如他的那些成名作,此词不用典故,语言浅近,情致深婉,唯美动人。

    词作上片写景。首句“遥夜亭皋闲信步”,仿佛一块缓缓拉开的幕布,将一位夜间在庭院中踱着步子的抒情主人公介绍了出来。“遥夜”,夜色未深,将晚非晚;“闲”,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后,“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说清明才过,不知道为何,词人已经感觉到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气息。


    由此可知,词人心情郁结,所谓的“闲信步”不过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某种积郁罢了。 国势衰微,宋人又虎视眈眈,身为帝王的李煜,其心中自然有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愁绪。或许,他心里早已明了,自己和南唐的结局,就如那即将逝去的春天一样,不会长久。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是整首词最为人称道的千古名句,唯美无比。宋代著名词人贺铸曾将此句全文照搬,也写了一首《蝶恋花》。这两句是说:夜里,空中飘来零零星星的几点小雨,微风吹过,雨收云开。月亮在云朵的环绕下,散发着朦胧的光泽。


    至此,“伤春”的感情变得清新了许多,不再那么忧愁。数点雨、微风、云彩、淡月,这些意象的组合,使词作意境变得清新淡雅,唯美浪漫。而且,词句流转自然,虽然巧妙却没有一丝雕琢痕迹,词浅意深,情致深婉,美得令人心醉。

    词作下片抒情。首三句“桃杏依稀香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是说,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气里散发出阵阵幽香,令人陶醉。此时,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阵女子说笑的声音。她们在园内荡着秋千,发出一阵阵欢声笑语。此时,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词人的心情大为好转。


    可是,人家谈着什么悄悄话,他听不到;人家为什么笑,他也不知道。整个世界,仿佛还是他一个人。“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他受不住这“笑里轻语”,愁绪重又涌起。为什么呢?因为他对她万般思念,天地辽阔,竟无一处可以寄托相思愁绪。

    词作最后,词人由此及彼,由眼前的一幕想起了他心中的那个人。曾经,她也在秋千架上巧笑嫣然。然而,此时,一切都已经烟消云散。词人触景感怀,相思如缕,不似理不出头绪,还无处寄托。这最后四句,轻轻一转,却耐人寻味。它既暗示了词人过往的欢愉生活,又把词人此时的忧愁与相思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整首词跌宕起伏,委婉动人,写景鲜明,情真意切,绝对称得上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政治上的懦弱无能,让李煜成为一个令无数史学家诟病的亡国之君。可是,文人的多情善感又让他在文学领域,成为后人心中永远的帝王。这其中的幸与不幸,谁又能说得清呢!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