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不管怎么“抄”,我们都难以培养出中国版孙兴慜(韩国也没能成功复刻)。打心底里,郝海东对儿子没有期盼,更别谈什么振兴中国足球的使命。

为了能再次挺进世界杯决赛圈,足协史无前例开启了归化政策。不过这只是一针治标不治本的强心剂,中国足球想要真正崛起,还得另谋“生路”。其实以毒sir个人拙见,不妨照猫画虎,学习韩国培养一个中国版孙兴慜。以点带面,提升实力。那“抄作业”这种路数,能成功吗?

1.子承父业不是难事

“我现在获得的一切,都要归功于我父亲。没有他,我就不会坐在这”,孙兴慜曾多次表示父亲成就了他。所以我们想要“抄好作业”,就得摸透孙父孙雄政。孙雄政也曾是一名职业球员,入选过韩国国足。不过职业生涯并未取得过辉煌成就,28岁时因跟腱受伤草草退役。后来孙父回到家乡当足球教练,并将孙兴慜带入足坛。

我们为何不照猫画虎,培养一个国版孙兴慜呢?

子承父业,这不是什么难事。就说最近处在风口浪尖的郝海东,前中国足球先生、国足历史射手榜第一名,有留洋经历还征战过世界杯。他有一个儿子叫郝润泽,在其影响之下也走上了足球职业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讲,郝润泽更易取得成功。可惜天赋异禀是一回事,功成名就又是另一回事。

2.孤独一掷不敢执行

孙雄政虽然没什么实战经验,也不具备教练天赋,但他坚信自己儿子能出人头地,所以另辟蹊径培养孙兴慜。当时韩国足坛主流培养模式,是以“练体能、强化意识”为主,孙父则专注锻炼技术。每天父子俩一起训练,每次最少6小时,只练习最基本的招数。而孙兴慜从8岁到15岁,没踢过任何一场正式比赛。

我们为何不照猫画虎,培养一个国版孙兴慜呢?

一般来说,父亲往往会以自己或他人的成功经历,教导孩子如何进行足球训练。但孙父自知没有过人本领,唯有孤独一掷教导儿子打磨基本功。正所谓基本功乃万物之根,孙兴慜如今能在英超大放异彩,左右脚均衡的能力功不可没。可只打磨基本功,这种赌博式培养模式,在中国几乎行不通。

我们为何不照猫画虎,培养一个国版孙兴慜呢?

中国足坛充斥着急功近利的氛围,一个孩子往往有点足球天赋,就开始抓紧训练各项技能。必须缩短时间“武装技能”,以后才能打出高身价。他们的基础功牢靠了吗?难说。看看这两年国足表现,频吃败仗令人沮丧。探讨国足失利原因,往往归咎于基本功不扎实:停球一米远、传球不到位,贻笑大方的失误更是数不胜数。

3.缺乏使命感没有志向

“郝海东这类大佬,应该知道基本功重要性”,话虽如此,但实操难。郝润泽从小接受父亲教导,并且在英国等职业俱乐部训练,可如今却只能在欧洲低级联赛“流浪”。郝海东自然懂得基本功重要性,但他对于儿子的培养,更多的是依托外部环境。未能言传身教,必然影响发展。但郝润泽没能成长为孙兴慜,不是差天赋,而是没使命感。

我们为何不照猫画虎,培养一个国版孙兴慜呢?

孙雄政正因为职业生涯未能取得伟大成就,于是将全部希望寄托于儿子身上。孙兴慜自打出生那一刻,就背上了振兴韩国足球的使命。孙父也是破釜沉舟,给孙兴慜规划了一条清晰的成长道路:从小打磨基本功、放弃学业留洋练技。甚至为了足球,规定退役之前不允许谈恋爱。孙兴慜牢记使命,即便功成名就也保持着不输C罗的变态般自律。

再回看郝海东,他其实并不指望儿子能踢出名堂,对他的教导更多的是如何与人沟通、尊重教练和遵守秩序等。打心底里,郝海东对儿子没有期盼,更别谈什么振兴中国足球的使命。当然,郝海东这么做无可厚非。但从另外角度讲,足坛大佬都不愿以身作则,普通家庭又怎愿为中国足球“贡献”自己的孩子。

我们为何不照猫画虎,培养一个国版孙兴慜呢?

其实不管怎么“抄”,我们都难以培养出中国版孙兴慜(韩国也没能成功复刻)。既然以点带面不行,那就模仿日本,耗费30年学习巴西的传控技术打法。但日本足球成功的秘诀不在“抄”,而在于创造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质的足球发展道路。中国足球却像是墙头草,那家强“抄”那家,结果没能集百家之长,反而越走越偏丢了自己。

听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中的经典台词,就是中国足球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