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肖锋

盘点2019年十大流行语,“我太难了”应排首位

多事之秋的2019年就要过去了。2019汉语盘点开始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人民网、腾讯等主流媒体的推荐,今年年度流行语是:“垃圾分类”拎得清,“减税降费”已成行,追求“车厘子自由”,上班“996”、下班“ICU”,还有就是生活“我太难了”!……嗯,我觉得“我太难了”应排首位。你呢?

当然,关于十大网络流行语,网民自有网民的排法。

比如,“柠檬精”,有人说,“你们双休啊,我一点也不羡慕,我就喜欢加班!”你会回:“呸呸呸,柠檬精!”

还比如,“光想青年”,指光想着干点啥,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人。想法多,行动少,心里幻想过一千遍自己会怎么样,却总会因为拖延、懒惰、没勇气等借口。有想法,没办法。

而“我太难了”则来自网络某视频主播,因某主播发布“我太难了,最近我压力很大”,说出来了很多人的心声,大家都有感而发,成为年度流行语之一。

盘点2019年十大流行语,“我太难了”应排首位

我什么推荐“我太难了”排首位?我是要引出整年中,职场对996工作制一直的声讨。

今年,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现象:第一是首都新机场招不到年轻的农民工,视频中某位老板说,4、5百元一天我在现场数票子都招不到人。第二个就是以90后员工为主体的职场人士集体讨伐996工作制,马云说“996是福报”被痛批。

好,盘点2019,就说说996工作制何以遭遇滑铁卢。

被誉为“996斗士”的华为HR胡玲11月引发新一轮的抵制加班浪潮:加班对华为员工是家常便饭,有些员工不得不每天工作13小时以获得部门领导的认可。据披露,华为部门要求每个月加班不得低于80小时,100-120小时是常态,已经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中对于加班的规定。

胡玲最终以离职而告终。为同事发声,却迎来自己的职场危机,值吗?胡玲说,自己也抱着最好的希望,但显然会失望的。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挑战强大的公司,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一点胜算。今后,料想胡玲也难在HR这个领域中找工作了。

可大家赞胡玲为“斗士”。这是继年初马云称“996是福报”后又一次将这种工作模式推上风口浪尖。996工作制为什么今年遭遇滑铁卢?我简短回答一下吧:因为90后成了职场主体,他们不认可了。

中国的年轻人不愿再加班了。领导们认清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预示什么?预示中国模式最核心的竞争力正在衰退。年轻人不干了。这在我看来是比毛衣战更大的转折。

盘点2019年十大流行语,“我太难了”应排首位

我是华为传播顾问,深知“奋斗者文化”是华为的品牌精髓。还是在8、9年前吧,有一次华为的一位70后主管对我说,现在的90后不好管,你跟他说加班,他会反问“你经过我同意了吗?人家另有安排呢!”该主管担心,华为的加班文化在新世代身上难以为继。现在看,果然应验了。

经济学上有一个刘易斯拐点,说的是人口红利将尽,经济发展后续乏力。我觉得还有一个心理上的刘易斯拐点,就是人们的期望和权利意识超出了现实的承载能力。996被批判,就是这个拐点到来的标志。所谓中国模式的优势因此终结。

现在,一个以加班文化为常态、以奋斗者精神为标杆的企业也遭遇抵制,现在连华为加班文化也难以为继了,可想而知中国其他企业将如何面对。

当然有加班就应该有加班费,有加班有奋斗就会有期权啊,这是对等的。问题不是出在这里,问题是出在了,即便是有加班费,即便是有期权,90后往后的的职场新人们也不干了。

马云不是说“996是福报”吗?这福报您自己去报吧。

我认为这才是2019年职场真正的拐点,也是中国发展模式的真正的拐点,就是人们的权益意识还有期望值超出了企业现实的状况,国家的国情。而在企业老板或者是单位领导则认为,你们的期望值远远高过了你们的能力即所谓高不攀低不就,现在的员工越来越难管了。

上一次在法国旅行正赶上了卢浮宫的员工罢工。结果那次很多景点都没有去成。据导游说,在法国,谁要是加班谁的车轮胎可能被扎。

今年的一部奥巴马当制片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美国的工人生产率比中国的工人要低,而工资却比中国同等岗位要高出7、8倍。这凭什么呀?片中有个细节,就是老板每天晨练训话,这在中国企业很稀松平常的事,在美国工厂就是执行不了。

问题是我们现在职场新人的期望值和权利意识已经和西方接轨了。哦,拜全球化所赐,拜互联网所赐,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

员工的权利意识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了,而我们的企业还不能接轨,因为一接轨就没有竞争力了。这才是困局所在!

有网友称,华为加班给钱的,很多都是自己主动加班,因为人家工资高嘛。不然怎么会曝出华为年薪人均80万?

还有人评论说,中国要想快速崛起,年轻人必须恢复我们父辈当年的艰苦奋斗精神。朝九晚五,贪图安逸,不愿奉献,只想索取,是无法超越欧美引领世界的。996正是科技界向这个方向努力的一个勇敢尝试,以期重新激起年轻人的热情,抵消甚至超过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华为为什么能做大做强走向世界,看看他们员工的奋斗精神和拼命工作的模式就知道了。什么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是全国人民都像华为这样干,还怕不能崛起引领世界吗?!

以上言辞从领导者和上辈人角度蛮有道理。但请明白,新一代员工不再像他们父辈那样艰苦奋斗了,他们父母没有一分钱奖金也毫无怨言。但到他们这一代就不行了,他们的权利意识与西方福利国家是同步的。

不错,90后员工会为自己感兴趣的事加班加点。什么是自己感兴趣的事?自己的项目,高薪高奖金,或者股权。要知道,部门主管往往是年薪制,而员工则是挣加班费。知道区别了吗?

人性的本质就是懒惰甚至不劳而获。人性的另一个本质是为成功而不惜一切代价。两者都是人性真实的一面,只是现在的90后更会让天平向有利于个体的一面倾斜罢了。一句话,他们不好摆弄了。

在此,我要做三点分享:

第一,中国的企业仍然有竞争力,中国的员工也仍然有竞争力,相对于他们的西方同类或者是同等岗位而言,中国企业模式仍然是有竞争力的。

即同样的90后员工虽然嚷嚷着“佛系”“我太难了”,虽然也抱怨996,但是他们比西方的90后要肯干能干多了,这一点不能否认。我们缺的是在新形势下、在尊重新《劳动法》的基础上,磨合出新的劳动契约来。

第二,我们员工的权利意识已经大大超出了现在老板们的期望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这怎么办?

“我太难了”,其实这更是企业老板的心声!员工难,老板更难。

大家都没有了奋斗精神吗?不是的,假如你是谷歌,假如你是特斯拉,假如你是苹果,员工和老板一样会和你一起去奋斗。问题是,你得是那样的伟大企业。这也是中国企业的集体焦虑,就是怎么样升级为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全球品牌,让我们赚全球人的钱。企业好了,员工就好了。所以,这就倒逼中国的企业要升级,升级品牌,升级工作方式。

什么时候这样的愿景完成了,那真的是中华民族崛起了。

第三,也是和上面那个问题紧密相关的,为什么我们没有百年企业、基业常青的企业愿景?要保障我们企业的私有产权,保障我们企业家的权益。这一点,在排序上要比保障员工权益更重要。没有企业,哪有员工?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当企业有长远愿景了,我们的员工才会有长远的愿景,才不会去计较一时的996,他们会为了这个长远的愿景甘愿加班的。

回到“我太难了”这句流行语,其实,哪年都难,去年有“共度时艰”,有“感觉身体被掏空”,前年还有“葛优瘫”呢。

今年,最感人的新闻之一,就是“女子连续加班1个月地铁内崩溃大哭:回家哭怕吓到女儿”。故事发生在湖北武汉,一女子坐在地铁站过道内,工作人员陈晨发现后上前询问,但女子一言不发,工作人员说:“想安慰她,摸了一下她的头,她突然抱着我崩溃大哭”。

哪年都难。2019年难,2020年会更难。我们期盼现在难,能换来未来会更好。

所以,我们一边说一声“我太难了”,一边还要砥砺前行。

不是吗?

盘点2019年十大流行语,“我太难了”应排首位

相关文章